《人世间》
作 者:梁晓声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L496-12
馆藏地:外借阅览室(流通书库)
“《人世间》立足底层,直指人心,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艺术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茅盾文学奖授奖词(2019年获奖作品)
《人世间》分上中下三卷,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以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10年代,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周父是根红苗正的老一辈建筑工人,长子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变知青;长女为追求“诗人”的爱情,远赴贵州农村插队;小儿子留在城市,成为工人一份子……小说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
作者将从共乐区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生活和奋斗历程,嵌入到中国社会近50年来发生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会变动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他们中有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为了社会精英,有的子承父业努力打拼辛劳谋生,其性格命运虽各有不同,但始终恪守勤劳坚忍、自尊自强、正直善良、珍爱友情、乐于助人的伦理道德,做一个好人是他们的信念或者说信仰。
《人世间》被誉为“一部苦难中的温暖史诗”,它不回避现实的残酷,却始终传递“向善向上”的信念。书中普通人面对命运时的挣扎与尊严,对当代人理解父辈经历、反思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终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正视生活的每一天,愿我们都能以独立、坚强、无畏的态度奋力前行,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梁晓声用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完成了一次对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深情回望。书中人物的命运轨迹,构成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人民日报》
●“梁晓声的写作始终饱含对普通人的悲悯,《人世间》延续了他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关注,写出了物质匮乏年代里人性的丰沛。”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莫言
●“《人世间》写的是百姓生活,它将励志色彩潜隐在作品当中,写人物、写人心对当下青年读者具有教科书意义。”
——评论家 孟繁华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人世间》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文学评论家 李师东
1. “人生苦短,故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所以当活出几分清醒。”
2. “人心的牢笼,有时是别人给的,有时是自己一寸寸砌起来的。”
3. “ 光字片的房子像一群佝偻的老人,在风雪中沉默地见证着新旧时代的交替。”
4. “妈在,家是完整的;妈没了,家就成了亲戚。”
5. “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6. 人生啊,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旅程,终点都一样。
7. 知道了许许多多别人命运的大跌宕,大苦难,大绝望,大抗争,我常想,若将不顺遂也当成“逆境”去谈,只怕是活得太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