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苍苍》
作 者:刘怀宇 刘子毅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L723.1
馆藏地:外借阅览室(流通书库)
《远道苍苍》是由江门台山籍华侨作家刘子毅、刘怀宇父女,历时五年调研和沉淀,潜心创作的50万字长篇历史小说,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华人移民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广东台山青年陈宜禧远渡重洋赴美谋生,最终成为铁路工程师并回国建设家乡的传奇人生。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串联起晚清社会动荡、美国排华法案的残酷现实,以及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艰难历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早期华工在异国他乡的血泪奋斗,同时刻画了跨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与家国情怀的升华。
书中以传奇跌宕的戏剧冲突塑造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性格冲突构建故事,使书中人物如陈宜禧、黄玉堂等形象鲜活,他们的喜乐悲欢、一颦一笑都仿佛跃然纸上,让读者能深刻感受到每个人物所承载的文化基因。
以陈宜禧的个人史浓缩出一代早期华侨华人史,展现了早期华侨闯荡美洲新大陆的艰苦卓绝、坚韧奋发以及他们对开发美国西部的贡献,同时也呈现了他们思乡爱国、报效乡梓的耿耿心怀,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远道苍苍》是一部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饱含着最朴素的对外面的世界的想象与追求,也饱含着最朴素的根植于每个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作品中的这些元素,特别容易感动人。一百多年来,在五邑大地上,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浴血奋斗。梁启超先生这样走过,冯如先生这样走过,陈宜禧先生也这样走过……他们留下的精神力量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千百年不灭的家国情怀。百年来,无数华侨华人在外奋力打拼,回国支持家乡建设,他们用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铸就了“爱国、进取、勤劳、包容、开放”的侨乡精神。
●“《远道苍苍》以诗样的激情、沉凝的笔触,抒写了横跨中美两国度、纵贯长长两世纪的早期华侨闯荡美洲新大陆的艰苦卓绝、坚韧奋发、刻骨铭心的爱恨情愁,抒写了他们对开发美国西部的卓越贡献,更浓墨重彩地写尽了他们思乡爱国、报效乡梓、用积聚几十年的财富精魂修建了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的耿耿心怀”。
——中国作家网评论
●“一部跨越太平洋的史诗,刘怀宇用细腻的笔触缝合了历史裂痕,让被遗忘的华人铁路英雄重获新生。”
——《纽约时报》
●“在离散与回归之间,《远道苍苍》追问何以为家,何以为人,是海外华语文学的重要突破。”
——哈佛大学教授 王德威
●““历史小说最难的是让虚构与真实共舞,而这本书做到了——它让铁轨上的每一颗铆钉都浸透了血泪与荣光。””
——作家 严歌苓
1. “铁轨向前延伸的地方,不是故乡,也不是异乡,而是人心撕扯出的第三片土地。”
2. “他数过每一根枕木,就像数过自己骨头的裂缝,那些裂痕里填满了太平洋的盐。”
3. “旧金山的雾涌过来时,工棚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比汽笛更像时代的哀鸣。”
4. “‘家’这个字,竖着写是屋檐下的猪,横着写就成了铁轨上永不停歇的轮轴。”
5. “当最后一颗道钉嵌入美洲大陆的胸膛,他忽然明白:所谓征服,不过是把漂泊钉成标本。”
6. “远道苍苍,况瘁奚辞,当年铸像光荣,曾逢盛会;仁心荡荡,劳怨不恤,此日盖棺论定,允洽公评。”
7. “我这么多年留在金山,除了赚钱,一直在学习金山的好处,比如火车、蒸汽船,人家的办学、司法制度……我不仅要衣锦还乡,还了乡还要锦乡,把金山的好处学到手都带回去,让家乡也有金山的好。”
8. “一个人,一生,或许微不足道,但看远一点——他指向 90 年后,一列从广州驶向台山的火车。那是火车吧?子弹一样的车头,雪白的车身在绿野上飞驰。闪电般神速啊,320 多里的路,半个时辰就到了。”
9. “个人的作为,留下的痕迹微乎其微;个人恩怨,历史潮汐一带而过。人生精彩平淡,最终都是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