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将历史回放到1848年。
1848年1月24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河谷兴建锯木厂的德籍移民约翰?萨特和他的监工詹姆斯?马歇尔,在水库引水沟发现了黄金。这一年距加利福尼亚并入美国才一年多。
很快,发现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全美国,他们两人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发现将改写美国加州的发展史。1848年12月美国总统波尔克(JamesK.Polk)在年度国情咨文中向全国宣告:“有关该地区黄金储量极其丰富的报告……,似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当时只有数千人口的旧金山市,人们纷纷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奔赴萨克拉门托去实现一夜致富的梦想。
受到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河谷黄金刺激的不仅仅是加州人,美国全国都动了起来,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哦,加利福尼亚,
那是为我安排的地方;
我到萨克拉门托去,
脸盆儿放在膝盖上……。
还有很多来自欧洲的移民加入到这股淘金潮中。1848年才1万多人口的加州,到1849年已经涌进了近10万人,到1852年上升到22万多人,其中有一半多的人在从事黄金的开采,萨克拉门托这条120英里的狭长河谷里出现了500多座矿山小镇。
而这个时期的台山,正面临人多地少、本地粮食供不应求的困难局面。多数人都在谋求“出路”,寻找生机,养活家人。台山滨临南海,海岸线长,广海港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之一,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为台山人与外界的接触创造了条件,在台山早就有出洋谋生的传统,南洋诸岛是他们最早的选择。
浩瀚的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也被一些最早到美国加州淘金的乡亲传回了台山。这对正在谋求出路的乡亲无疑是久旱逢甘露,给人无限的遐想和诱惑。美国的金矿主们也在寻求廉价的劳动力,包括台山在内的五邑侨乡的很多乡亲就在这样的内迫外诱的条件下,走上了到美国去发黄金财的梦想之路。
遥远的空间距离,使中国南海之滨的台山农民比欧洲移民加入到美国加州淘金队伍的时间自然晚了几年。19世纪50年代以前,在加州淘金队伍中的华工只有几百人,到了1852年,这个数字猛增到2万多人。到了19世纪的60年代,加州金矿中的华工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矿工力量。华工中台山人成为了最主要的力量。
随着加州经济的迅速发展,西部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但是,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等天然的屏障,阻碍了政治经济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与新兴的西部经济发展区域的联系。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修建连接东两部的大陆铁路,这是一项对美国历史发展影响至深的工程。
1863年1月8口,负责西段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正式破土动工。但是,很快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遇到了比负责东段铁路建设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更大的困难,除了劳动力的不足之外,还有内华达山脉的阻拦,施工条件更为艰巨。铁路公司晟初的一年多使用的几乎是白种工人,但是白种工人的招工成效和实际使用情况,根本无法满足公司的要求,工程进展非常缓慢。眼看着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负责的铁路比较顺利地向西延伸,焦急万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迫于无奈,转而打起了招募华工的主意,在经过试用考察后,公司开始大量招收华工,到1865年在西部铁路工地上的华工人数就达到了数千人。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还直接到中国广东招工,台山就是最主要的华工来源地。
这无疑为希望到美国去谋出路的台山人又提供了一个机会。
不论是在矿区还是在铁路工地以及加州的农场、渔场,台山话成为了华工社区使用最普遍的语言,它折射出台山人在华工中主体地位的事实。
加州的黄金开采和横贯东西部大陆铁路的修建,在美国近代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台山人为主的华工的贡献不可磨灭。19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加州黄金的开采满足了这种发展的需要。从1848年到1883年,加州的黄金产量占美国全国黄金产量的2/3,这为美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正如一位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所言:加州的黄金开采为美国工业基础的奠定提供坚实的基础。而大陆铁路的修建更是为美国国家的统一和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1869年的通车典礼上,著名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律师克罗克先生说,我们不应该忘记被称为华工的那些人,要不是他们的勤劳,这条铁路的建成就要推迟很多年。
但是,当金矿开采将尽、铁路修建完成的时候,“飞鸟尽,良弓藏”这句中国的古谚,在参与美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的华工身上得到了应验。
1882年,美国第47届国会经过8天的辩论,以29票对15票,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单一民族移民的歧视性法案——《排华法案》,标志着美国政府正式执行排斥华人移民进入美国的政策,也标志着美国长期奉行的自由移民政策开始向保守方向发生重大的转变。
《排华法案》共15款,首条就是禁止华工入境10年,对运载华工入境的船只也要实行重罚,规定州和联邦法院不得准许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
为什么为美国国家统一、工业基础的建立和西部边疆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华人会成为首先被排斥的对象呢?美国的排华主义者提出的理由是,华人与白人的语言、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不同,不可能被同化;而且华人以廉价的劳动力与白种工人竞争,使白种工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到了与老鼠同等的境况……。这些社会上的奇谈怪论为美国政府的排华政策出台制造了舆论。而美国政府提出的理由是,华人对归化为美国公民不感兴趣,他们不想成为美国公民,因此拒绝华人入境入籍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理由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带有对华人极大的偏见和歪曲。早期的华工对成为美国公民其实有很大的兴趣和热情,也有积极的行动。正是这样,才更加引发了美国排华主义者们的担忧。在一个自认为白人是优等种族,华人属于“人下人”的国度,当华人的利用价值基本完成后,受到排挤是必然的。
在大陆铁路通车以前,美国东部和欧洲的白人移民要去西部比较艰难,所以那时需要从中国寻找廉价的劳动力。但是,通车后,东部和欧洲的白人移民只需要用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西部,这在以前一般需要150天左右才能够完成,从而使西部的劳动力状况大为改观。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白人移民找工作困难,失望让这些同样满怀发财致富希望而前来的移民,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到勤劳的华工身上。同时,我们注意到,加州金矿开采和大陆铁路建设的19世纪50年代、60年代正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鼎盛的时期,到70年代经济危机开始出现,阶级矛盾激化。华人移民自然成为了美国这一变化的替罪羔羊,美国排华潮最早出现在因华人移民而受益最早最多的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就更是证明了这一现实的严酷。
1882年的《排华法案》对华人移民彻底关上了入籍成为美国公民的大门之后,到1913年,美国国会先后又通过了10多个关于华人移民更苛刻的法令,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华工,还有商人和留学生。这一系列排华法案的实施,使在美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城镇乡村生活的华侨,处境十分艰难,1882年后有数万华侨被迫离开美国返回家乡,而继续移民美国的华侨数量也大幅度下降。根据美国政府的统计,1884年到1888年的5年间,每年平均只有75名新的华人移民被接纳进美国。而《排华法案》颁布的1882年进入美国的华侨就高达近40000人。
在这样恶劣的境遇下,华人移民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很快从最初的震惊和失措中清醒过来,面对排挤寻找办法,要突破不公正的藩篱,争取到自己的权利。他们首先想到了美国法律中的土生条款。
美国继承的是英国不成文法的传统,国籍沿用“地缘原则”,即在某一国土地上出生的人,自动获得某一国的国籍。1868年这一原则还被写进了美国宪法,建立了普遍的土生公民权。《宪法》第14修正案规定:“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无论他的种族、肤色和以前的奴隶地位。”同时,美国也将公民权扩大到了海外出生的美国公民的孩子身上,早在1790年、l795年、1855年通过的归化法案规定,美国公民在海外的子女可以申请进入美国,不受移民法案的限制。也就是说,国籍的“血缘原则”在美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遵循。
在宪法第14修正案的辩论中,国会清楚地表示,土生华人也应该享受这一法律的保障,在美国土地上出生就自然是美国人。《排华法案》通过后,这一法律精神被破坏,一些土生的华人即便有出生证也不能确保自己的公民身份。直到1898年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才使第14修正案的法律精神得到真正地贯彻。这个历史事件,就是美国最高法院对一个叫“黄金德”的土生华人的公民身份做出的专门裁决,史称“黄金德决定”。这是一个对土生华人以及其他华人非常重要的决定。
黄金德祖籍中国广东台山,其父早年到美国旧金山谋生,1873年黄金德出生在旧金山,母亲也来自中国。1890年黄金德17岁时曾经回了中国一趟,同年返回美国。海关人员在验察了他的证件后,确认其为美国公民,准予入境。1894年,他又次回到中国,于第二年8月返回美国。这次就遇到麻烦了,海关人员拒绝他入境,不承认他的美国公民身份。
黄金德不服,向联邦地区法庭申请人身保护令。法庭在了解了情况后,命令海关人员放人。而海关人员以黄金德父母不是美国公民,他本人也是黄皮肤、黑头发,说中国话,穿中国衣服为由,拒不承认其美国公民身份,拒不放人。于是,双方将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
这场官司一拖就是三年,最后最高法院裁决:美国出生的华人生来就是美国公民,不管他的父母是不是美国公民,这些土生的华人依据《宪法》第14修正案可以获得公民权,《排华法案》对这些华人不适用。
“黄金德决定”使土生华人的公民权获得了法律的保障,其中包括申请让他们在海外出生的子女依据血缘原则进入美国。这为排华时期希望移民美国而苦恼的中国移民寻找到一条移民谋生的途径。
1906年4月18日清晨5点13分,美国旧金山发生大地震,市民们被强烈的震动摇晃惊醒。随后又出现了人为的大火灾,一条条街道和一片片居民区的房屋,被大火吞噬。天灾人祸几乎将整座城市摧毁,政府机关、商业大楼通通被夷为平地。保存在政府部门的档案资料和移民记录遭受到根本性的毁坏,这一天降的重大变故,为非土生华人转换为土生华人身份创造了机遇。因此,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成为美国排华时期华人移民的重大转折点。
地震之后,很多白人律师一方面为受灾者追索保险赔偿,另一方面为受灾者向政府机关申请补发原来的各种证明文件,如出生证明、执照等等。而地震后的旧金山当局已经没有了原始的依据,就规定只要有两个白人美国公民作证,就可以补领相关证明文件,比如出生纸和身份证明文件等。一些专做华人生意的白人律师从中看见了商机,就在报纸上登广告招揽生意。这无疑向华人传递了一个信息:这是一个获取出生纸,转换非土生华人身份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于是,很多华人拿出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委托白人律师为自己补领出生纸和身份证明,他们摇身一变而成为土生华人,根据1868年的《宪法》第14修正案的规定和“黄金德决定”,这些华人也就自然地成为美国公民。从此以后,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出入美国,随意回祖籍地探亲了,美国海关就不能将他们拒之大门以外了。并且,这些取得土生华人资格的人,还可以合法地将自己在海外出生的子女办理移民来美国。
这就为根多非土生的华人找到了突破美国《排华法案》制造的封锁,找到了让自己的子女移民美国的途径:利用出世纸(“出世仔纸”)移民。
“口供纸”因此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