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的排球运动》
栏目:台山历史拾零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6/28 15:07 

   台山是中国著名的排球之乡。1972年4月9日,周恩来总理在广州二沙头视察省体工队时说:“全国排球半台山,你们知道吗?你们应该拿第一,要为国家输送人才,还要支持其他兄弟省市。”由此可见,排球运动是台山市开展得最普通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也是台山历史的辉煌。
  排球运动是1895年由美国马萨诸赛州霍利约克城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发明的。1905年传入香港,1906年传入四川成都,1908年传入上海,1913年首届远东运动会举行时,只有菲律宾报名参加排球赛,因为无法比赛,遂鼓动中国足球队临时学习排球打法和比赛规则参赛,结果中国队以0:2负。此后,中国开始重视这项体育运动。1914年,参加这次比赛的中国运动员在广州推广排球运动,也在这时候,在广州读书的台山学生将排球带回家乡。最先开展排球活动的是四九下坪堡小学和台城谭氏学校(现育英中学)。1919年2月2日,斗山浮石成立了中国第一农民排球组织—华利磨学会。在华侨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以青年学生为骨干,排球运动在台山迅速普及。1927年8月28日,台山排球队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远东运动会,获得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夺得的国际比赛第一名。1930年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和1934年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台山排球健儿都夺取了冠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参赛的名将有:曹延赞(队长,端芬那泰人)、谭苏景(白水人)、黎连楹(冲蒌人)、曹玉辉(端芬山底人)、黄鼎芬(附城南坑人)、丘广燮(端芬那泰人)、李福申(筋坑马尾湖人)、黄英杰(白沙西村人)和马云巨、黎福俊、谭永湛等。
  三十年代,台山的排球运动进入普及阶段,几乎每条村都有一个排球队,常以“联络感情”的名义进行村际友谊赛,球员们有时步行十多公里去外村参赛。1932年上半年,台山县立中学排球队远征广州、香港,与两大地、中学校球队进行友谊比赛,全胜而归,全县为之鼓舞。
  1931年秋季,台山排球劲旅—仁社体育会在台城光兴路60号成立,由归侨黄天法任名誉社长,黄永栋任社长兼队长,队员二百多人。1932年,仁社排球队夺得县运动会冠军,1935年5月,又夺得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冠军;1947年6月,夺得十五届省运会冠军。仁社成为威震广东的排球队。
  1948年,仁社排球队代表广东省警保处参加全国警察运动大会获冠军。随后,仁社以中国警察排球队名义,在南京与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排球队比赛,以3︰1获胜。1948年5月,仁社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排球赛中夺冠。赛后,在上海与苏联国家排球队比赛,以3︰1胜苏联队。
  1949年10月11日,仁社在“国庆杯”排球赛中战胜金银联、西线两支劲旅,夺取全县冠军。
  解放后,仁社易名为台城联排球队。它输送了李策大、黄育民、谭元芳、倪沛林、李金维、李松坤、伍伟泮、朱华、朱锦康、黄联等人到全国各地排球队担任教练。
  1953年,台山县人民政府成立体育科(1955年改为体育运动委员会),配备专职干部,加强对排球运动的指导。1953年12月1日,由曹玉瑶县长主持,举行有6个重点区参加的男子六人排球赛,选拔出优秀运动员进行集训,为发展台山排球运动打下基础。1953年全县有60支排球队,1956年增加到2000队。1958年以后,县体委每年都举办青少年和民兵排球赛。五十年代,台山向全国各省、市和部队输送了140名排球运动员。在国家排球队中,台山籍运动员多年都占半数以上。1956年我国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的12名队员中,就有8名队员是台山人。在全国各排球队中,有58名台山籍运动员取得排球运动健将称号,有6人成国家级裁判,马杏修成为蜚声国际的国家队教练。台山县排球队1961年战胜缅甸国家队,1965年战胜柬埔寨国家队。县排球队在各级排球比赛中,都取得好成绩。台山排球健儿为推动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