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兴办教育
栏目:台山县华侨志   作者:台山侨务办公室编 发布时间:2013/05/13 15:15 

    我县华侨捐资兴学,历史悠久。自清末提倡废科举、兴学以来堂,海外华侨便纷纷响应,积极支持。

    1902年(光绪28年),斗山浮石村邑内名士赵天锡倡议,海外华侨赵池玉、赵裕贺、赵秩熙等200多人支持,利用村中祖祠创办了“浮石学堂”。同年,大江公益的海外乡亲捐资创办“公益学堂”。1905年(光绪31),端芬上泽旅美华侨伍于秩亲赴欧美各埠,向华侨募集毫银20多万元,在成务墟置地建造洋房式的“成务学校”(图28),开创了华侨建校的先河。端芬梅姓的海外乡亲亦於同年集资支持开办“蒙养小学”。1907年,都斛莘村华侨李崇瑚、李期道,向海外乡亲募集巨资兴建“潭洲小学”。同年,谭姓派谭毓芝等赴港发动宗亲募捐经费开办“育英小学”。1908至1910年,在华侨资助下,白沙的“绍宪学校",附城的“求是学校”、三八的“龙冈小学”,相继开办。

    民国以後,华侨捐资办学,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热潮。“台山县立中学”在加、美华侨积极支持下,先後捐加币249596元和美金24万元,建成一所规模宏伟的、设有高、初中的完全中学(图29、30)。华侨、港、澳同胞,他们关心梓里,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作出不朽的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县各地利用宗族姓氏、乡村地域等形式筹募款项,将村中的私塾或祠堂改为学校,或集资购地兴建新校舍。据统计利用侨资兴办的小学有86所,中学9所。 (详见下表)

一九四九年以前华侨办学情况表

  时    间

学校名称

所在地

    资    金    来    源

 1907年

潭洲小学

都斛

    侨胞李崇瑚、李期道发起

捐款兴建的。

 1908年

绍宪学校

白沙

    资金来源在旅外侨胞倡议

和资助在西村把私塾合并。

 1910年

求是学校

附城

    旅加侨胞李道轸倡议捐款

兴建的。

 1910年

龙冈小学

三八

    当地侨胞捐资兴建,校舍

约150多平方米。

 光绪末年

成务学校

端芬

    旅美华侨伍于秩览美、

欧、亚各埠向侨胞募得毫银10

多万元兴建。

 1912年

南洲学校

(实禄小学)

附城

    旅美、加、菲、新加坡

300多华侨捐资兴建,在广州

有9幢楼房为校产。

 1912年

西海小学

冲蒌

    旅美华侨黎启贤,将广智

学堂改建。

 1913年

光大学校

(光明小学)

附城

    旅加叶姓华侨集资加币

46000多元,兴建西式洋房为

校舍。

 1913年

东海小学

沙栏

    海外乡亲支持,在广州购

有“敦睦堂"为校产。

续上表

时    间

学校名称

所在地

资    金    来    源

1914年

育才学校

附城

   港商梁寒青,华侨梁祖庆

发动海外乡亲捐港币8200元,

毫银2200元改建新校舍。

1916年

崇礼学校

(大湾小学)

斗山

大湾华侨捐资建成祖祠为

学校。

1916年

有秋小学

都斛

旅港乡亲麦衍驺、南洋乡

亲麦和衍各捐双毫银1000元购

置设备。

1916年

希宏学校

(五围小学)

三八

余姓华侨捐资兴办,在广

州购楼为校产。

1917年

植本小学

斗山

    六福华侨黄甫田创办,每

年资助坡币500元为经费。倡

立“植本学校办学基金会”。

1918年

观成小学

白沙

黄昌华向华侨倡议捐资扩建。

1918年

育英小学

端芬

    美侨梅健遒、梅友祥、梅

友章在美成立“育英学校驻美

筹款协会”,每学期滙款一次

作经费。

1919年

台  山

县立中学

(台山一中)

台城

    加拿大华侨捐加币248596

元,美国华侨捐美金24万元,先

後建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

1919年

宏聪小学

白沙

泰国华侨马棠政独资创

办,随後,当地侨胞集资白银1

万元为办学基金。

1920年

三省学校

斗山

  侨胞曾诗传等700多人捐

资,改建旧祠为学校。

接上表

时    间

学校名称

所在地

资    金    来    源

1920年

培成学校

都斛

华侨集资3万多元建成西

式两层校舍一座。面积533平

方米。

1920年

启育学校

冲篓

归侨伍鸿鹄、伍荣鸿、伍

揖庭等创办,集资白银20万元

建成楼房式书院。

1921年

圣操小学

三八

塘洞余章姿等捐白银5万

多元,建课室、礼堂,在广州、

置有楼业为校产。

1921年

毓英学校

三合

海外乡亲募捐白银38700

元,建成楼房式校舍900多平

方米。

1921年

唐美学校

斗山

旅加李勉宸独资首捐7000

多元,其他侨胞响应,共捐4万

多元,建三层档房,887平方来。

二十年代初

达德学校

白沙

旅美马笃生倡议建校,美

侨马辅成支持,款项不足,由马

笃生负责,马辅成回乡兴建。

二十年代初

 

大江

沙埔旅外乡亲组织“沙埔

蔡氏兴学会”。筹集港币39950

元,在香港有楼业,广州,大

江有铺业八间。

二十年代初

崇本学校

(莲洲小学)

斗山

墨西哥华侨陈仕楠等多次

捐资支持办学。

1922年

田心学校

白沙

田洋村华侨马大运倡办,

募得加金2.5万元,旅港乡亲

捐回港币7000元购置设备。

1922年

两洲小学

三八

潮溪村华侨捐资兴办的。

1922年

永年小学

(明德学校)

三合

旅加黄笏南等人发起筹建

新校舍,海外乡亲响应兴学。

1922年

养中学校

斗山

菲律宾曾传教,美国曾传

揖、英国曾传铿支持兴学育才。

1922年

华育学校

(来安小学

大江

伍学浩倡建,在来安墟购

铺一间为校产。

接上表

时    间

学校名称

所在地

资    金    来    源

1922年

东华小学

(新塘小学)

水步

石古村黄贤与侨胞集资兴办。

1922年

光华小学

水步

侨胞叶来洽、叶达辉倡

建,在广州置楼一幢为校产。

1922年

达德小学

端芬

美国华侨翁玉书等组织

“达德公理会”。八户旅美乡

亲献出半年工薪建成1080平方

米新校舍。

1922年

昌蕃学校

附城

谭氏华侨捐白银6万元建

校,後又集款白银4万元在广

州购楼一幢为校产。

1923年

育英学校

大江

香港有“育英兴学置业

会”。在港购业将租金滙回办

学,在广州也有楼房一幢为校

产。

1923年

作新小学

白沙

是海外华侨捐资兴办的。

1923年

求智小学

四九

侨胞袁叶鹏捐资兴建,在

广州购有三层楼房一幢为校

产。

1923年

望岗学校

四九

侨胞李乃仓,李子景等捐

资兴建两层楼房为校舍。

1923年

海阳学校

端芬

美国华侨梅宗时等23位华

侨组成建校会,募集白银3.8

万元建成。

1924年

横湖小学

附城

华侨集资兴建,在台城置

铺业6幢为校产,收租作经费。

1924年

洋栏学校

三合

旅美侨胞集资兴建。

1924年

培新学校

附城

华侨集资毫银2万多元,

兴建校舍,台城购楼两幢为校

产。

1925年

培智学校

水步

侨胞廖慨光、廖振光等捐

助港币1.9万元,在台城广州

置校产。并长塘小学,又由华

侨捐资购校产。

接上表

时    间

学校名称

所在地

资    金    来    源

1925年

益谦学校

三八

美国华侨58人,捐美金

8700元,在广州购置校产。

1925年

致用学校

(谢边小学)

三八

侨胞黄祥发捐白银1.5万

多元建成五层楼为校舍,又在

新昌置校产。

1925年

养正学校

三合

海外侨胞组成“养正学校

建校委员会”,建成一幢五层

楼为校舍。

1925年

南华学校

三合

侨胞的支持,集巨资建成

1000多平方米为校舍。

1925年

礼文小学

广海

美、加华侨捐毫银近2万

元,建成一座三层碉楼式校

舍。

1926年

日新小学

附城

华侨集资白银40余万元,

建校舍2000多平方米,并在香

港购有校产。

1926年

大亨小学

附城

海外华侨集资,黄振世捐

巨款,美、古侨胞积极支持。

1926年

博育学校

(玄潭小学)

四九

侨胞伍朴勋、伍于帜捐资

兴建400多平方米。

1926年

李璧学校

端芬

华侨梅哲之在美发动捐

款,在纽约成立“李壁侨胞促

进会”捐回美金3万多元兴建。

1927年

明新学校

斗山

侨胞捐毫银1.5万多元兴

建楼房校舍。

1928年

北坑学校

附城

华侨黄仿周、黄斗南等旅

美、港、澳同胞486人募集白

银10多万元,建校面积干多平

方米。

1928年

仕登学校

(缠溪小学)

附城

旅美华侨集资兴建。

1928年

台山师范

台城

香港台山商会捐款建校,

李星衢捐港币1万元,旅美乡

亲捐美金1000元。

接上表

时    间

学校名称

所在地

资    金    来    源

1929年

广平小学

(庙边侨中)

端芬

美洲各地华侨和翁会芳等

百多人,捐毫银3万多元建成。

1929年

希孔小学

(众亨小学)

白沙

内外乡亲集资兴建。

1930年

田头小学

赤溪

美洲、秘鲁等地华侨集资

建成。

1930年

县立女师

台城

香港台山商会筹款7.5万

元,各地侨胞7万余元,美洲

华侨13万多元。

1930年

东升小学

(东方小学)

四九

美、加、港、澳乡亲,集

资毫银数万元兴建。

1930年

芦溪小学

(芦霞小学)

水步

侨胞张崇筹、张春广倡

议,广大侨胞支持,建成一座

新型校舍。

1930年

胥山中学

(越华中学)

公益

伍姓华侨集资30多万元,

兴建面积2978平方米洋楼式校

舍,另捐3万元设备。

1930年

康和中学

三合

黄笏南鼎力支持,陈笃周、

陈傅毅捐美金2000多元,三藩

市侨胞573元,棉兰埠陈宗荣

捐助875000元。

1930年

立德小学

附城

泡步南洋华侨朱锦翘倡

议,募集毫银2万元,建成南

洋风格新校舍。

1930年

道昌小学

附城

仓下美、加华侨集资兴建。

1931年

那仁学校

端芬

美国华侨黄作启等56人,

捐回美金2万多元兴建。

1931年

永胜小学

(中联小学)

三合

华侨集资兴建碉楼式校舍

694平方米。

1932年

有昌小学

(西华小学)

三合

华侨集资毫银2万多元建成。

接上表

时    间

学校名称

所在地

资    金    来    源

1932年

培智学校

斗山

归侨陈祥蔼等捐助毫银35

万元,兴建新校舍。

1932年

铜鼓小学

赤溪

马来西亚等地华侨捐资兴建。

1933年

端芬中学

端芬

旅美芝加哥梅氏总公所集

资,派梅宗尧回来主持兴建。

1933年

居正中学

溯源中学

敬修中学

台城

由黄氏华侨、雷方邝华

侨、李姓华侨,各自集资同

年回来各自兴建。

1933年

月歧学校

大江

水口里华侨伍元芬发动海

外乡亲捐建。

1936年

环光小学

(青山小学)

附城

美国华侨邝环光独资捐白银

2.5万元兴建。学生免费入

学,设有奖学金。

1936年

石臂、仁安

七乡

四九

均为华侨捐资开办。

1944年

南强小学

附城

香港陈符祥捐毫银2.37万

元建校,後美国华侨陈德明发

起组织南强永久基金会有限公

司,收益为校经费。

1945年

植德小学

附城

平岗美国华侨朱英南组织

筹建植德小学委员会,261人捐

美金2.09万元,该款存於美国

银行。

1946年

观贤小学

大江

秘鲁归侨伍时畅每年於香

港付回数百元为奖学金。

1946年

德星学校

斗山

侨胞陈国仁,陈作立发动

各埠华侨共捐美金3.3万多元,

除建校,余作永久基金。

1947年

文疆小学

三合

旅美黄传道、黄链祥与其

他埠侨胞捐款回来修理校舍。

1947年

南泮小学

(三和小学)

冲蒌

美、加华侨50人捐美金1.8

万多元兴建。

接上表

时    间

学校名称

所在地

资    金    来    源

1947年

白石学校

四九

华侨林香泉发动海外乡亲

捐建门坊、礼堂。面积有360

平方米。

1947年

步溪学校

水步

华侨许恒章,许大舜等发

动捐资建校,并置有铺业4间

为校产。

1947年

灌田小学

水步

华侨黄君伟等捐资兴建校

舍895平方米。

1947年

三星学校

冲蒌

华侨余以光等捐资兴建校

舍669平方米。

1947年

伯兴小学

斗山

美国华侨陈伯兴将在美楼

业献为办学经费,价值2万多

美元,每年楼租港币1.2万多

元。学生免费入学。

1947年

均和小学

斗山

南洋华侨黄世光捐款在港

买楼一座为校产,大道、新

龙、白石三村的学生由小学至

高中学费由此交出。

1948年

都斛中学

都斛

美东华侨集资港币4万多

元,美西华侨捐助美金900元

为经费。

1948年

光东小学

三合

华侨集资兴建两层校舍一

幢。

1948年

达材小学

冲萎

华侨刘健勋、刘爱学等捐

美金1万多元兴建校舍。

1949年

冲泮小学

三八

华侨陈荣禧献屋一间以为

校舍,菲律宾华侨捐建伯清图

书馆,陈明持捐图书、鼓乐。

1949年

北坑学校

附城

华侨黄奇石捐给居正中

学,北坑学校各1000元为经费。

       

    新中国成立以後,华侨、港、澳同胞,爱国爱乡,热心教育的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1950年,附城水南的香港南强学校基金会为了改善家乡办学条件,滙款回来增建课室和教师宿舍。1953年至1957年,斗山六村华侨陈伯兴每年资助人民币3000元给伯兴小学,使槎洲村学生(80人)学费、书费全免;还捐资新建了校务处和增添鼓乐设备。1954年,台山华侨中学开办,侨胞邝元修捐赠人民币6000元兴建课室一座,归侨黄洁等捐助人民币数万元,又兴建了图书馆、礼堂、体育室等,总面积为654平方米。

    1957年,国务院颁布了《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调动了华侨爱国、爱乡的热情和捐资办学的积极性。端芬、斗山、白沙、都斛、田头,分别办起了华侨中学。1958年底止,全县办起华侨中学23所。

    1958年至1966年,斗山华侨陈伯兴又每年资助人民币5000元,使全乡学生全免学费,又增添了设备。1964年,大江秘鲁华侨伍时畅捐助港币2.5万元,进行改建观贤小学。

    1966年至1977年,受极左路钱的影响,华侨办学处於停顿状态。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後,人民政府落实了华侨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国策,华侨、港、澳同胞兴学育才的光荣传统,又得到弘扬光大,在县内逐步掀起捐资兴学的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至1989年止,新建、修建、扩建学校471所,建筑总面积达43万多平方米。其中新建中学63所,小学87所,电视大学和护士学校各1所。设立有奖学奖教基金会的学校有124所。

    捐资办学的华侨、港、澳同胞25000多人次。捐资人分布於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委内瑞拉、巴西、新加坡、澳洲、香港澳门等26个国家和地区。这是我县历史上华侨办学最盛的时期。由於华侨的鼎力支持,台山的教育事业,无论是在过去还是

    现在都比较发达。据1934年统计,全县有小学1277间,小学生69621人,校数和学生数居全省各县之首。1937年秋统计,全县有中学12间,学生2398人;小学937间,学生71526名,为当时全省教育最发达的县份之一。又据1989年统计,全县各类中学140所,小学455所,幼儿园125所,中等师范、进修学校、体校、聋哑学校各一所;在校学生;中学生46494人、师范生435人、小学生90385人、幼儿3394人、聋哑生12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被评为全国“无(文)盲县。”

    由於台山教育素来发达,所以外出读书和工作并取得成就的人也多。从1989年以来,为国家输送大学生3116人,中专生2074人(见下表)。

1978---1989年考上大学、中专人数表

年  份

大    学

中  专

年  份

大    学

中    专

1978

226

531

1984

258

94

1979

123

316

1985

307

101

l980

152

151

1986

355

106

1981

149

263

1987

342

60

1982

215

135

1988

426

107

1983

132

106

1989

431

104

合    计

 

3116

2074

    台山人何以如此积极办学?探其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华侨在生活实践中切身体会到没有文化的痛苦,并深感到在家乡兴办教育事业,是使後代知书识字,摆脱愚昧落後,使家乡兴旺发达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是华侨初时受辛亥革命後新文化影响和受西方资产阶级造步思想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兴办教育的热情。

    三是华侨深刻认识到祖国是海外赤子的靠山,祖国繁荣富强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同时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要自由就必须有发达的文化,通过兴办教育,一定能振兴中华,使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四是华侨具有光荣的爱国爱乡传统,随着现代科学文化技术的发展,他们感到在家乡办教育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台山县五十年代开办侨中情况表

校    名

开  办  时  间

停  办  时  间

台山侨中

1954年9月

 

台城侨中

1958年

1964年

水南侨中

1958年

1969年8月

四九侨中

1958年

1966年

培育侨中

1958年

1968年

端芬侨中

1957年

1968年

斗山侨中

1957年

1968年

新塘侨中

1958年

1961年

二龙侨中

1958年

1961年

白沙侨中

1957年

1961年

上泽侨中

1958年

1961年

五十侨中

1958年

1960年

广海侨中

1958年

1961年

二合侨中

1958年

1961年

海宴侨中

1958年

1961年2月

文凤侨中

1958年

1961年8月

冲蒌侨中

1958年

1961年

都斛侨中

1957年8月

1960年改名农中

田头侨中

1957年9月

1961年

附城侨中

1958年9月

1961年7月

密冲侨中

1958年9月

1960年7月

独冈侨中

1958年9月

1962年2月

潮境侨中

1958年

1960年

台山县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情况表

(1978---1989年)

接受捐

赠学校

(所、次)

捐资总金额

(人民币、元)

其中实物折

款及办学基金

(人民币、元)

新建学校(所)

扩、修建

校    舍

(所、次)

新建、扩建、

修建校舍总面

积(平方米)

中    学

小    学

1978

10

12313

12313

       

1979

29

122720

12532

   

9

1679

1980

71

516504

219450

   

38

3730

1981

140

3369953

244632

 

2

117

27812

1982

145

3440272

365858

5

8

89

25207

1983

149

5709622

68321l

ll

4

106

39154

1984

108

6732976

982701

20

13

74

33255

1985

203

10839100

938900

5

10

83

57536

1986

216

15269100

1204200

9

20

86

84828

1987

169

15377590

1217400

10

19

64

63800

1988

227

16266130

3305240

3

ll

8l

51853

1989

105

16694500

811200

5

8

63

42228

合计

1572

94350780

9997637

68

95

810

431082

(1)12年时间内接受捐赠的学校共471所,占全县当时598所中、小学的78%。

(2)接受捐赠的471所学校,有163所是新建或重建,扩、修建的学校295所。

(3)设立办学基金、奖教奖学金的中、小学有124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