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济世救民,是我县华侨、港澳同胞美德。这种美德,表现在对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历来关怀备至,鼎力支持。1889年(光绪15年),邑人李卿甫受旧金山会馆董事之聘,前往美国募捐洋圆1.3万多元归来。兴建明善社方便医院,进行设堂赠诊。至1950年停办,前後为期53年。同期,斗山六村美国华侨陈天申在1880年前後,发动海外乡亲募集资金在广海城创建“乐善堂”,设有医疗室,赠医施药。设大德堂(方便所),收殓无靠的死者尸骸,并於香港和广海城内购置铺业为经费。
华侨、港澳同胞为卫生单位捐赠车辆情况表
时 间 |
捐赠人姓名或团体 |
救护车 车 别 |
数 量 |
接受单位 |
|
1979.5 |
香港:王美 吴祥 |
公务车 |
1 |
县中医院 |
|
1979.8 |
香港:唐沃芬 |
救护车 |
1 |
县人民医院 |
|
1980.1 |
香港:朱述 |
救护车 |
1 |
县人民医院 |
|
1981.2 |
旅英华侨 |
救护车 |
1 |
深井卫生院 |
|
1982.3 |
香港:朱余宝仲 |
救护车 |
1 |
县人民医院 |
|
1982.7 |
加拿大朱正贤、港澳 朱炳宗 |
救护车 |
1 |
三合卫生院 |
|
1982.11 |
香港雷霭云 |
救护车 |
冲蒌卫生院 |
||
1982.12 |
香港同胞 |
救护车 |
1 |
大江卫生院 |
|
1983.9 |
香港陈德君、陈德庆、 陈达林 |
救护车 |
1 |
斗山太和医院 |
|
1983.10 |
香港朱马丽娥 |
公务车 |
1 |
县卫生学校 |
|
1983.12 |
香港雷登、许天佑、许振业、刘绍祯、刘泽林 |
救护车 |
1 |
县中医院 |
|
广海中心卫 生院 |
|||||
1984.4 |
香港陈昆栋 |
救护车 |
2 |
||
1984.4 |
香港 雷 登 |
救护车 |
1 |
水步雷登医院 |
|
1984.9 |
香港 林 权 |
救护车 |
1 |
水步雷登医院 |
|
1984.9 |
香港 林 权 |
防疫车 |
1 |
县卫生防疫站 |
|
1984.9 |
香港陈子超 |
救护车 |
1 |
斗山太和医院 |
|
1984.9 |
陈树晃陈锡富 |
救护车 |
1 |
斗山太和医院 |
|
1985.10 |
香港台山商会 |
救护车 |
1 |
县人民医院 |
|
1985.10 |
香港林 权 |
救护车 |
1 |
县人民医院 |
|
1985.10 |
香港林 权 |
救护车 |
1 |
县保健院 |
|
1985.10 |
华侨、港澳同胞 |
救护车 |
1 |
海宴医院 |
|
1984.4 |
香港甄明和 |
救护车 |
1 |
汶村中心医院 |
1921年和1927年,荻海和四九的华侨又先後兴建宏济医院和普济医院,其经费完全靠华侨、港澳同胞的支持。日常赠医、施药,无靠者收容治疗,死後收殓。此外,尚有海宴的华侨和港澳同胞於1932年捐建的福民医院,1924年美国传教牧师力约翰和华侨梁耀东等集资於赤溪大衾岛兴办的五邑大衾麻疯医院。
台山县立医院亦得到华侨、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1934年,县内务墟镇店户、团体和个人及香港台山商会,捐款27896元建成第一院,面积为431平方米;同年,旅港乡亲李星衢为纪念母亲,独资捐建第二院,面积为676平方米;1935年,南洋华侨林英锦又为纪念先父,捐资兴建第三院,面积为735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後,台山县立医院改名为“台山县人民医院”。於1982年进行筹划扩建,在香港台山商会的鼎力支持下,於1984年捐助200万港元为建筑工程费,100万港元为购置医疗器械设备费,建成五层高的门诊楼,面积为4390平方米。1986年,香港台山商会又捐赠540万港元,兴建五层高住院大楼,建筑面积为7500平方米,可置放病床235张。设有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另有急诊观察病房、中心药房、放射科、手术麻醉科、营养配餐室、住院处、会议厅等,并装置医用电梯。同期,旅港乡亲黄浩川捐赠350万港元,兴建一幢非手术住院大楼、名为“黄铭衍楼”,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港胞黄铿捐10万港元兴建“温馨楼”;黄炳礼则赠金210万港元创建台山县人民医院护士学校,藉以培训人才。
1964年,赤溪在秘鲁华侨罗振中等资助下,兴办赤溪田头门诊部。1982年,秘鲁华侨和香港同胞曾瑞林、蓝观林、钟启、邬宗炎、部宗荣等22位乡亲,捐资12万港元、700美元,以及县卫生局资助,新建二层的田头门诊楼,面积627平方米,设有中、西、内、外、牙、妇产、检验等室。
1983年,广海中心卫生院,接受香港乐善堂捐赠12.5万港元,港胞陈昆栋捐赠12.5万港元,澳门乡亲冯配武捐赠18.5万港元,建成门诊大楼,总面积1490平方米。同期,陈昆栋捐赠11.7万港元兴建山背卫生所,建筑面积500平方米。1984年,加拿大多伦多广海联合会乡亲捐人民币了万元,兴建广海妇幼保建楼一幢,面积为368平方米。
1984年,都斛旅港乡亲王美捐赠人民币80多万元,兴建王美医院,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另由王美,麦石权与旅外华侨捐赠器械设备一批,价值人民币7万多元。同年,海宴旅港乡亲甄球夫妇、谭达贤夫妇带头各捐11万港元,秘鲁、巴西、加拿大、美国的侨胞和港澳同胞250多人,共捐44.58万港元、7350美元、6090澳元、1600加元,折合人民币54万元,县卫生局拨款人民币5万元,干部和群众捐助人民币9万元,建成一座总面积3430平方米的海宴港澳华侨医院。同期,大江旅加乡亲伍操池捐资10万港元、旅美伍德灿捐赠3万港元、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共捐人民币25万元,为大江卫生院兴建一座留医病房,面积800平方米。1985年,水步旅港乡亲雷登和夫人黄屏捐巨资,并得海外侨胞张镜泉、谭光中、骆子毅、朱善胜、刘绍桢、雷民、谭天佑、叶源兴、刘泽林等的资助,耗资人民币80多万元,新建一所雷登医院,占地面积1627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350平方米。1989年3月,斗山旅港同胞陈策文先生,为了改善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独资捐赠港币500万元,兴建斗山医院。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
斗山太和医院,是三十年代初,由归侨陈卓平、陈孔森、陈孔桴等向旅欧、美侨胞募集港币13万多元兴建的,是当时全国农村一所设备较为完善的医院,对我县东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作过卓越的贡献(图31)。然而,按八十年代的需求,就深感不足。六村旅港乡亲陈国平先生乃倡议扩建太和医院,发展家乡医疗卫生事业,造福黎民。在香港台山商会积极支持下,资助港币150万元。海外加、美、港澳乡亲纷纷响应,集得资金600万港元,为扩建工程费。除原来主楼保留,其余皆为新建,扩建面积为9800平方米。
从1979年至1989年4月底,我县旅外乡亲为医疗卫生事业捐资总额为港币2157.7多万元,人民币762.4万元。新建、扩建或修建医院(卫生所)25间,建成医疗大楼25幢,面积57297平方米。救护车21辆,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一大批,为促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