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能够成为“排球之乡”,首先应归功於华侨。
排球运动起源於美国,1910年传人中国。台山的排球运动,始於1914年,源於华侨子弟在广州市岭南大学、培英、培正中学读书,这些学校为教会所办,排球活动开展较早。他们在假期中回到乡中,便集结成队进行活动。
1915年,四九下坪在广州岭南读书的伍秀民,暑假还乡,常约培正学生伍连享、伍廉瑞、黎连盈等玩球,同时,给乡民和学生传授球艺。广府中学毕业归来的伍晋民,因酷爱排球,在下坪高等小学任教时,便组织学生开展排球活动。端芬是开展排球运动较早地区,不少华侨子侄在广州等地读书,每逢假期,都聚集以排球运动为消遣,并吸收当地青年参加。学生回校上课,当地青年便分队开展角逐,各显球艺,互相切磋。
排球的活动,多在侨眷聚居的地方或学校的周围村庄;排球队员多为华侨子弟和学生;开展排球运动的组织者,多数为年长的父老和归侨,侨眷。所以台山的排球运动与华侨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华侨为了子侄免於陷入烟馆、赌塲,使之把时间化在有助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因而对球队的组织,球赛活动的经费都乐於资助。端芬龙腾里美国华侨梅雨政回乡探亲,见子侄们喜欢玩球,甚为高兴,乃捐了一笔钱在村里成立“排球体育会”。像这样由华侨捐资组织的体育会开展活动的,全县各区乡都有,而且有会址,有球员,有组织,有经费,有体育用具。华侨、侨眷成了开展排球运动的经济後盾。
四十年代是台山排球运动兴起的高潮。抗战胜利後,曾经一度止息的排球活动,又在全县范围活跃起来,这与侨滙畅通激增有很大关系。几乎村村有球队,各区乡举办球赛的名目亦甚多。
如节日赛,体育协会举办的或业务性的经常活动,还有各校、乡村球队为联络感情互相学习球艺的友谊赛,也有些官僚为了树立威信,笼络人心,粉饰太平而以个人名义举行球赛。诸如“程万杯”、“伯轩杯”。此外,尚有当地政府豪绅,为中饱私囊,制造名堂,专卖门票搜刮钱财。还有以姓氏举行“族人”球赛活动。这样,便使参加排球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球艺也与日俱增。连农村的学童也用废纸烂布捆扎成球,在巷道架条竹杆,或在塘基牵条绳,牧牛地的牧童也用牛绳架起来作网,不分人数多少,便开展玩球,可算是台山排球发展的鼎盛时期。
女子排球运动始於1924年。加拿大归国女华侨青年叶重华,回来在网纪慎女师执教,由於她酷爱排球,积极发动女生组织我县一支较早的女排球队。四十年代中期,台中女排曾名噪一时,到了後期,女师排球队跃上来,名居首位,成了你赶我追的局面。柬埔寨1965年5月6日《工商日报》载文说:“相传台山排球队的第一个排球是华侨送的。而且华侨从海外回乡,并亲切地向子侄传授球艺。当时,在四十年代活跃在台山排坛的,不少是富裕阶层,其中多数是华侨子弟。那些素质好而又爱好打排球的农民子弟,往往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四处奔劳,其球艺亦难以发挥。”
新中国成立後,台山排球运动更为蓬勃发展,而且人才辈出,在60年代先後向全国各地输送了470多名排球优秀运动员。1981年统计,先後入选为国家排球代表队的队员有31人,其中女子2人,取得运动健将称号的有62人,还有23人成为国家级排球裁判员,另有1人被世界排球协会评为国际级裁判,有3人被评为国家级教练员,被聘出国任排球教练的7人。所以,国内有“无台不成排”之说。1972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广州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时说:“全国排球半台山”。
从1952年至1961年,台山男子排球队保持全省冠军,1952年代表广东省参加中南区比赛和全国比赛,都荣获冠军;1953年获得中南区比赛男子亚军,全国排球锦标赛南区男子冠军;1956年参加全国排球锦标赛,获得男子亚军,参加全国十一县排球锦标赛获得男子冠军;1957年获得全国排球锦标赛男子亚军;1958年,台山男队参加全国乙级联赛,以十战十胜的辉煌成绩获得冠军,作为全国第一个以县的代表队列入全国甲级队的行列;1960年第一次参加全国甲级联赛,击败实力雄厚的八一球队,获得第十名。1962和1964年,即跃升为全国甲级队第三和第四名,成为风格独特的一流水平的球队。1965年代表广东参加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再次获取第三名,保持在先进行列。青少年男女排球队成绩也很好,从1956年至1961年,保持全省冠军;1956年全国少年排球锦标赛,获得男子冠军、女子第三名;1958年获得全国少年排球锦标赛男子第三名,女子亚军,又获得全国少年排球锦标赛男子亚军、女子冠军;1960年男女青年队参加全国乙级排球赛,分别获得第四名和第六名。在国际排坛活动中,排球队先後与苏联拉脱维亚、阿尔巴尼亚、缅甸、古巴、柬埔寨、澳大利亚、巴拿马、尼泊尔、泰国等国家的排球队比赛,均获得良好成绩。
在十年动乱期间,这个誉满九州的排球之乡,同样受到挫折,一度沉寂。1981年,加籍华人、香港时富集团董事长朱正贤先生与朱炳宗回乡省亲,对此大有感慨。为了把排球之乡振兴起来,在家乡——三合举办“丰收杯”排球赛。1982年朱先生又赞助10万港元,在台城举办“振兴杯”排球赛,特意邀请全国前六名男子排球精英八一、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来台山角逐,意在让台山球员扩大接触面,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台山排球运动的发展。那时,台山体育场地仍很简陋,与发展体育运动不相适应。为了振兴台山排球创造有利条件,朱先生赞助港币50万元,兴建台山体育训练馆,当1983年体育馆落成剪彩,朱先生又掌握时机。为了扩大影响,他与县和体委领导研究,派专人到北京送请柬,他则在香港拍电报、挂电话,热情邀请中国女排来台山比赛。他的热情感动了国家体委,袁伟民、钱家祥、邓若曾等亲自率领国家女排与八一、北京、江苏、四川、福建、广东等女排劲队前来参加台山第二届“振兴杯”比赛。
从1982年至1990年,朱正贤先生捐资在台城连续举办了九届“振兴杯”排球赛,除了邀请县内各乡镇、单位球队参赛,全国男女甲级排球队都曾被先後邀请来过台山参加“振兴杯”比赛。全国女子排球甲级联赛在我县举行,被评为全国体育竞赛最佳赛区。
1987年,我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省体委批准我县成立“台山排球运动学校”。体育塲地也日新月异,日臻完善。1984年建起了正贤体育训练舘、健身房、乒乓球室;1986年建成了台山体育馆,1987年,又在台城城北建起了第二体育训练馆。同时,台山排球运动学校的教学楼和师生宿舍、办公大楼,亦於1989年9月竣工交付使用。台山的体育塲地已具有接待国际比赛的能力,1990年世界超级女排中国队和古巴队在台山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