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学堂之兴建
栏目:台山掌故   作者:冯蔼廷 发布时间:2013/05/13 16:33 

    宁海学堂是清朝末期新兴学堂的产物。那时广海属新宁县分县,故此引起八堡局那班绅士的重视,即成立“筹建学堂董事会”筹办此事,曾定有建学堂细则,推选董事长、理财、总办和董事等职员,以乐善堂为办事处。当时公推朱楷(清朝贡生)为董事长,世袭官冯见田为总办。不久即由陈礼浦为理财兼总办(这两个职务都是揸实权的),董事若干人,多是八堡局职员兼任的。筹款办法:向殷商、殷户、华侨和祖尝捐款,凡捐十两银者为他立一神主牌纪念,如立在正座者则加收若干两。另外神主牌不论在正座或副座,每高一级也得加捐若干两。立神主牌每年定期春祈秋祭时,每位神主领回胙肉若干,以作报功。议定将筹集之款划出若干购置尝产,以收人为学堂经费。

    一切筹备就绪,即贴出街招,发出缘部,风行四乡和海外捐款。当时的人存着旧观念思想,认为入神主,生闻香烟,死后亨祭,是一件施工报德之善举,好过捐钱做“功德”。除殷商殷户和华侨捐款为自己立个神主,还有不少人为自己的祖先立个神主,以报祖德。

    经过一段时间,已捐集白银万余两,即开展第二步工作:买地、迁房、购买建材、雇请建筑工匠等。堂宇造型是仿古祠式略加装饰。闻说是佛山的能师巧匠设计。但堂内外的壁画,是海宴都泥水画匠泥水长所绘。他画的翎毛花卉、古代人物,栩栩如生,工程经过年余,堂宇落成,乃议卜吉进伙。由于用财无度,财库已空,许多附属工程无法依计划完成。堂后空地原计划是建—花园,因无钱而计划落了空,后来只将那里种上绿竹,甚至连进伙费也没有了。当时街坊议论纷纷,造成民谣随街唱,“陈礼浦,争理学堂数,吞银无计数!写个招牌三百两,做事不与董事来商量,完全自己作主张……。”

    在此财政空虚下,进伙那天,也草草进行。只请本地几个秀才作捧主升座,便算完事。但在神主升座时,除了正座第一级供奉“五夫子”之外,其余的神主排次座时,因姓氏关系争位次,随即发生一场风波,经过激烈争议才平息下来。厦先定下购置尝产和春祈秋祭之例,因财政无着,也不能实现!

    学堂之兴建工作,已告一段落,至宣统元年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