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给台山侨乡的归侨、侨眷带来重重的灾难。在极左路线的指引下,把过去贯彻的侨务政策,视作“右倾投降主义”,加以批判和否定。是年秋,江青授意张春桥,提出“侨务工作都是反动的”的指示。其後,“四人帮”又炮制了一个“海外关系复杂论”,使广大归侨、侨眷的正当权益受到践踏,许多侨户家庭受到抄查,财产当成“四旧”被没收和破坏,侨滙随意受到侵犯,房屋被挤占接管。认为有海外关系的人都有“反动政治基础”,剥夺了侨眷与国外亲人的正常联系。把侨眷、归侨干部当作不可靠的人,把大批无辜的归侨,侨眷诬为“特务”、“叛徒”、“反革命”,加以歧视打击,1967年3月31日,台山县人民政府实行军事管制,侨务干部全部“靠边站”,停止工作。
1970年4月22日,台山县委在人民电影院召开台城地区和全县公社党委书记的党员干部会议,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主要领导在会上的讲话,要求干部“断绝华侨关系”。那时,华侨、港、澳同胞回乡,见到阔别数十年的最亲戚友,也不敢打招呼,只能注目而视,与陌路人无异。接着,县革委会又在东风剧场召开2000人的“断绝海外关系”的动员大会,并向每个党员干部发表格填写保证,如不断绝关系,就不能当干部。据查,强迫填表斩断海外关系的,单台城地区机关单位便有4006人,其中党员1224人,科级以上干部113人。10月5日至11日,省革委会政工组在台山大江召开现场会,批判“慕洋、靠洋、向洋”的三洋思想。结合“一打三反”运动,放手发动群众,要逐个批深、批透、批倒、批臭。
当时,有些人认为侨乡台山的阶级斗争非常复杂,阶级敌人内外勾结,猖狂破坏,“三洋”思想到处泛滥,侨乡的无产阶级专政受到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极端破坏。大江镇山前乡肯堂村秘鲁华侨伍时畅,一向关心乡亲的生活,怜贫恤孤,济困扶危,为家乡修学校,建避雨亭,买渡船筑埗头以方便群众,捐赠抽水机、化肥以支援农业生产,蹭医药以济乡民。每年在春节、清明、端午和本人生日,从不间歇付回一笔款项,分给大队干部、学校教师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次港币50元,群众每户港币20元。本来这是他的爱乡情怀,但在批“三洋”运动中,认为他是披着华侨外衣,打着关心家乡公益事业的名号,与共产党争夺群众的“大地主”、“大资本家”、“大汉奸”、“反革命分子”,进行口诛笔伐,抄查房屋,掘地三尺,拆毁屋内墙壁,连祖坟也被挖掉了。
其批判形式,多采用大字报、小评论、批判会、家庭辩论会等,户户摆战场,村村大批判。从农村到城镇,从大陆到海岛,从平原到山区,从机关到厂矿,从商店到学校,到处都是批“三洋”的战塲,所有带“侨”字的人,都被列入“海外关系黑六条”处理。要归侨、侨眷将侨滙、邮包、信件退回港澳、海外去。
当时中央侨委和有关部门,曾就正确对待“海外关系”、制止侵犯侨滙以及占用侨房等问题,先後发下通知,作出规定。但因极左路线的影响,社会局面混乱,正确的政策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归侨、侨眷那时是今日不知明日事,听到开会,就谈虎色变,又不知批判谁,人人都觉自危。由於“海外关系复杂论”和“侨滙万恶论”的影响,使提前改变华侨成份的工作出现偏差,清还侨房工作陷於中断。归侨、侨眷不敢会亲,不敢收滙,不敢存款,不敢对外通信。侨滙、投资工作也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一系列的极左措施,极大地挫伤了民心、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