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检察公益诉讼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栏目:调研动态   作者:台山市人民检察院 发布时间:2023/11/28 16:13 

近年来,台山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环境污染整治、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为台山争当绿美广东县域示范区贡献了检察力量。

一、坚持服务中心工作,致力构建生态共治新格局。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是最初确定的检察公益诉讼“四大法定领域”之一,办案数量最多,案件类型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该院立足“绿美台山”建设实际,牢牢把握“公益”保护这个核心,不断汇聚公益诉讼保护生态环境的更大合力。一是加强内部沟通协作,增强生态保护敏锐性。出台《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内部协作配合的规定》,建立内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协查、结果反馈等工作机制,形成公益诉讼全院一盘棋局面,确保各业务条线发现生态环境案件线索后,第一时间移送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办理。二是落实精准规范监督,推动生态保护“绿力同心”。主动向市委、市人大专题汇报公益诉讼工作,为公益诉讼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先后与市自然资源局、河长办、林长办等部门对接,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等工作机制打通检察机关与行政司法部门协作“脉络”,推动生态保护更加精准、落到实处。与恩平市检察院开展跨区域协作,推进湿地保护协同共治,助力培育壮大“海上森林”,确保生态保护不留“盲区”。三是创新检察办案模式,提升生态保护成效。引入无人机航拍、快检技术、数字建模等先进技术,加强调查取证和分析研判,切实增强生态保护领域法律监督专业化。在发挥诉前检察建议刚性作用基础上,灵活用好圆桌会议等方式,与行政部门共同探讨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推动整治落实,不断提升生态保护检察案件办理质效。

二、紧紧围绕“绿美台山”建设,推动检察办案融入生态治理。充分履行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三年来共办理相关案件224件,办案中深化以案促治,以司法办案助推生态保护更高水平治理。一是聚焦绿色发展,助力打造宜居环境。积极参与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保卫战,立足检察办案,三年来共督促清理违法堆放各类垃圾和固体废物656.2吨,督促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基本农田、林地532.1亩,法院判决支持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恢复费97.7万元。二是聚焦海洋保护,做实恢复性司法。持续开展“守护海洋”专项监督活动,共办理违法用海、海洋污染、非法捕捞等公益诉讼案件54件,办案中既突出惩治犯罪,又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特点,采取损害赔偿、增殖放流等方式,督促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如在办理一宗非法捕捞案件中,督促侵权人在涉海海域增殖放流斑节对虾苗54669.55万尾,及时修复了受损海洋渔业资源,有效保护了“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在内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该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千案展示”案例,被省检察院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三是聚焦古树名木保护,厚植生态保护底色。积极践行“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通过深入摸排、磋商整改、“回头看”跟踪落实等举措,推动全市32株古树、65处影响生长的问题整改落实,取得成效。此外,该院还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专家教授对负有古树名木监管职责的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教学,着力提高行政机关对古树名木的管护意识和管护能力,全力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后半篇文章”。

三、健全社会支持工作机制,更大范围凝聚生态保护共识。不断探索公开听证、宣告送达、公益诉讼圆桌会议、第三方评估等机制,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一是依托检察开放日凝智聚力。举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以及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等人员参加,向他们传递生态文明司法保护理念,展现检察机关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并听取他们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建议。二是完善公益诉讼观察员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招募“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构建以检察机关为主导、“检察+行政机关+民间力量”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三是深化做好生态保护普法宣传。坚持党建引领,与沿海乡镇政府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共同开展“守护海洋”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员干部海洋生态保护意识。创新在川岛“党旗号”客船上循环播放自主拍摄的以办理案件为原型的公益诉讼微电影《海好有你》,打造海上“红色流动课堂”,最大范围凝聚全社会保护海洋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