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台山市中医院!
《本草纲目》
发布时间:2007/06/20 17:01

    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为代表的本草学著作,说明封建社会的中药学发展到一个高峰,其书载药1892种,分76部、62类,被科学界誉为中国古代的博物学著作,在世界科学界也有崇高的地位。并被译成多种不同文字,传播各国。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更补充前书的不足,使我国古代本草学的发展,更臻完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本草学著作,从不同角度对本草学进行研究、阐发和总结,出现众多的本草专著。

  《本草纲目》的编写是以《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为蓝本。对每种药材都详细地叙述了性味、产地、形态、采集方法、炮制过程、药理研究、方剂配合等。首先以正名为纲,再分目列于纲之下:如标桑为纲,而下列桑白皮、桑皮中白汁、桑椹、桑枝、桑耳、桑花、桑寄生为目。又如标鸡为纲,而下列鸡头、鸡冠血、鸡血、鸡脑、鸡心、鸡肝、鸡内金、鸡卵白……,皆并在一起,而为目。这种方法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极为清楚。另外还有10000多附方,分列于有关药材之后,说明该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

  在分类学方面,本书有了很大的进步,把药物分为十六部(证类本草原为十一部),即: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畜、禽、人。每部之中又分为若干类,如草部分山草、芳草等十一类,木部又分为香木、乔木、灌木、……等六类,共计为六十二类,这种分类方法,不仅纲目分明,便于查阅,而且为以后的博学分类打下了基础,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

  在这样科学而严密的安排下,《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人民在16世纪以前的药学经验。不仅详细地整理了过去各家《本草》中所录的药物,而且新增了300多种。时珍收集采用了过去方剂学中的有效成方,也征询并采用了许多民间的验方。同时对大量药物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论述了药物的培植、药剂的炮制、生药的鉴定、煎药须知等。综合面之广是空前的,真不愧是"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可以说集明代以前历代药学成果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