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栏目导航
文明实践在行动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文明健康科普
文明实践在行动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细听民声 畅聊民事——“宁城民声汇”志愿服务项目
时间:2022-01-07 16:09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激励动员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围绕“14536”的工作思路,以“改旧塑新、资源整合”的原则建成332个中心(所、站),其中台城街道、斗山镇2个实践所和环南社区等34个示范站创建为省级示范所、站,打造出文明实践“第一方阵”,紧扣“海丝、华侨、银信、红色、排球、非遗”六大地方特色文化,围绕“8+N”打造志愿服务总队,孵化出理论政策宣讲和科学普及等28支核心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52个,形成“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拟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品项目专题系列报道,展现我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风采。

下面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志愿服务精品项目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品项目第一期:“宁城民声汇”

  台城街道以1个实践所、37个实践站为依托,以“宁城民声汇”为载体,深入开展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用家常话说清“大道理”,用小故事揭示“大内涵”。全面落实“五传六进”。“宁城民声汇”项目的建设,体现了台城街道的与时俱进、独特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接天线”与“接地气”相结合,能根据形势与任务的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需求,采取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等多种形式开展宣讲,并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台城宣讲特色。

  整合资源,让实践所成为“宁城民声汇”开展的大本营

  一是提升阵地服务功能。台城街道通过整合文化站周边的宁城公园、文体广场、长者膳堂等资源,升级改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现所内设有主题广场、多功能会议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科普室、舞蹈室等多个免费开放场馆,并增设银信、“台山好人”、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走廊,打造多个实践阵地。二是建好志愿服务队伍。按照“4+N”模式,台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从专业讲师、基层干部、先进模范、能人巧手以及各领域人才中招募志愿者,凝聚多方力量,现已搭建起一支有48名志愿者的讲师团。2021年,台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加快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双联动”模式,按照“1+3+N”模式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华侨志愿服务队、百姓宣讲服务队、居民志愿服务队等85支志愿服务队,营造全民参与大融合的工作格局。

  拓展维度,让群众在“宁城民声汇”中领悟新思想

  着眼党员主导、群众主体,台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拓展了“固定+流动”“室内+户外”“线上+线下”多维度活动场所,搭建起五大实践平台。台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五大平台,积极开展“宁城民声汇”品牌活动,自项目开展以来,共开展五大服务平台活动近200场,受益群众达15多万人次,让广大群众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自我提升。

  紧扣“侨”味,让群众在“宁城民声汇”中感受新变化

  台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精心打造“宁城民声汇”品牌项目,以品牌项目为引领,台城街道各实践站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深入开展,并积极探索打造特色品牌活动,以“聚焦侨乡特色,讲好台山故事”的建设理念,台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持续开展广受群众喜爱的文明实践活动。如台城华侨志愿服务队,收集整理华侨记忆遗产,举办“飞虎队”“黄嵩龄家族百年历史”等特色讲堂、系列展览20场次。党员志愿服务队精心打造“侨乡文化”导读会、“我们村的未来”主题演讲比赛、“银信故事”主题活动等活动,受益群众逾10万人次,让“爱国爱乡、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的台山人精神深入人心。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