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张伟军:打造侨乡邮政新典范
发布时间:2010/11/10 15:02


张伟军在检查即将邮递出去的邮件。

  电子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传统的邮政业务遭受到空前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应对变化、发挥所长再现辉煌,成为每一个地方邮政掌门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台山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其邮政业务也充满了侨乡特色。身处侨乡,台山市邮政局局长张伟军因势利导,依托侨乡这个品牌和资源,推出多项贴心业务,无论是在服务政府、市民、大项目,还是众多海外华侨方面,都始终把创新服务摆在第一位,把台山邮政打造成了侨乡一流的服务型企业,他本人也成为了推动侨乡经济和文明建设者队伍中的佼佼者。

  倾心服务大项目

  张伟军在邮政系统工作了20年,2007年到台山担任邮政局局长。刚到任,他就明确提出,邮政部门一定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时,正值台山“大项目推动大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批大项目落户台山。张伟军充分利用邮政的行业特点,组织全局员工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个性化的服务措施。国华台电由于建设得比较早,此前邮政部门已经专门在铜鼓设立了一个营业网点,为其提供用邮服务。张伟军到赤溪第一次调研,得知国华台电的用邮量日渐增多,运输处理能力比较紧张后,马上从台山市区调拨了一辆专车到赤溪,提高了工作效率。台山核电所处的地域相对偏远,基础生活设施的配套都还不健全。在核电厂奠基后不久,记挂着电厂建设的张伟军便主动带领该局相关人员上门走访,为解决核电厂地处偏僻“用邮难”的问题,他亲自几次带队到电厂进行现场协商,商定了在厂区开设服务网点,增加核电邮路的解决方法。目前,邮政局每天为核电员工和施工人员投递邮件和报纸等达到200多件,每月投送杂志达到600多份,解决了厂区数千员工的用邮问题,得到了核电员工的高度赞扬。为此,台山核电还专门给台山邮政局送来感谢信。

  正在试产中的富华重工,近期工人和管理人员已经达到七八百人的规模。张伟军告诉记者,目前邮政部门已经做好了通邮的相关准备工作,正在和富华重工洽谈相应的配套服务,很快就可以开展对口的速递物流、邮政金融和邮务类服务项目。

  助力“三农”发展

  台山是全省的重点农业大市,农林渔业在地方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张伟军非常注重结合台山的实际,助力“三农”大发展。刚到台山任职,张伟军便带领相关人员走访了所有乡镇,了解当地农业、渔业和小商户的情况,研究结合行业特点来满足他们的用邮需求。台山农业发达,临近播种季节,一些农户在扩大再生产时遇到了资金周转困难,张伟军便加大邮政小额贷款的宣传,安排了6000多万元小额贷款支持农户的扩大发展。每年冲蒌等地的瓜农在收获旺季都会遇到既要收瓜,又要收钱,以致人手不足的问题,张伟军从台山全市网点中抽调人员到这些地方实行上田间代收瓜款服务,解决农户的燃眉之急。为了帮助农村侨户致富,张伟军还通过“致富邮”讲座等引导农村农户通过寄递物品致富,使台山市两年来小商品邮寄规模均居江门地区首位,该经验在全省邮政系统得到推广。

  为了切实提升服务农村的能力水平,张伟军组织了邮路、网点优化工作,保持了台山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不下降,窗口服务质量稳步上升,邮政客户满意率达到95%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表扬单位。

  打造侨乡邮政新典范

  从企业的角度看邮政行业,必需是以效益求生存。而与此相反,由于邮政是国有企业,又肩负着普遍服务的重任,需要承担普遍服务的亏损。如何才能扮演好这双重角色?张伟军提出了要在注重发挥邮政社会功能的同时,也结合台山侨乡特色,推出灵活多样的服务产品,扩大规模求效益。

  台山是中国第一侨乡,张伟军结合市民与海外华侨来往密切的特点,努力发展适合侨乡人民的西联汇款业务。通过优化流程、推广外汇卡及精简单式等多种优质服务措施,使台山邮政连续两年实现了邮政代办西联月均超万笔,在全国县级邮政单位中名列前茅。

  结合群众寄递物品的需求,张伟军大力开拓国际速递、国际包裹和国际函件业务,疏通群众物品通关渠道,使国际速递、国际包裹的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居于江门地区首位,在全省、全国县级单位中也位居前列。

  为了满足群众阅读报刊的需求,张伟军在采取各项措施普及党报党刊订阅范围的同时,还适应群众需求,推出了多种适合不同需求的订阅优惠套餐,订阅量不断增大,去年订阅报刊流转额超过一千万,在全省县级单位中位居前五位。


  (江门日报 谷江民 通讯员 刘达权)

编审:陈麟育


地址:台山市中山路23号电话:(0750)5511941
传真:(0750)5501187
© Copyright 2021 - All Right Reserved 台山市青少网
网站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