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以笔为刃,雕琢文字里的星辰大海——《文笔生辉的艺术》
栏目:阅读推荐   作者:台山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5/08/30 10:20 

好书推荐

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

泡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

在书中找寻自己、审视自己、提升自己


图片

《文笔生辉的艺术》

作者:黄卓才

出版社:线装书局

索书号:I206.7/H79

馆藏地:东座三楼地方资料主题书库

作者介绍


黄卓才, 台山四九镇人,台山一中校友。作家、写作学科专家、古巴华侨史和银信研究学者。广州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退休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已出版文学、史学、写作学、华侨华人研究和中学语文普及读物等著作40多种(含合作)。代表作长篇纪实文学《鸿雁飞越加勒比——古巴华侨家书纪事》获《中国作家》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



内容简介


这是暨南大学中文系黄卓才教授的写作教学与研究文集,含文论、评论、序跋三辑。作者以理论研究为先导,勇于跨界探索,努力开拓边缘学科。他写过不少富有创见的论文和书评、文评,是“经济写作”和“旅游写作”两个学科的开拓者。其策划、组织编著的十多种创新教材,为专业写作新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写作》《旅游写作》《旅游文学写作教程》《企业实用写作》及《21世纪应用写作系列教材》等,曾风行全国,至今仍在发行,并被盗版。《作文病院》《全国中学生获奖作者谈作文》等青少年读物创下过百万册的发行记录。他写的序跋,留下的著述、编辑出版的经验和轨迹,可供后来者借鉴。



推荐理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被碎片化的文字包围,却常常陷入“想说却说不清楚”的表达困境。黄卓才的《文笔生辉的艺术》恰恰是一剂“解药”——它不空谈“情怀”,只教“方法”:如何用一个动词激活整段描写?怎样通过细节让抽象情感具象可触?如何避免“辞藻堆砌”的空洞?这些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兼顾了“专业性”与“可读性”。黄卓才先生既是作家,也是高校写作课教师,他将学术积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搭配大量生动的案例(从经典文学片段到生活化的生活随笔),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掌握技巧。无论是想提升作文分数的学生,还是需要在工作中精准表达的职场人,亦或是单纯热爱文字的写作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笔进阶路径”。



媒体/名人推荐


“《文笔生辉的艺术》是一本‘接地气的写作指南’。黄卓才先生没有沉迷于玄虚的‘写作秘籍’,而是用最实在的方法,教会写作者如何让文字‘活’起来。这不是一本‘教你成为作家’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好好说话’的书——而这,恰恰是当下最需要的。”

 ——文学评论家 李敬泽


“在‘速食写作’泛滥的今天,黄卓才的著作如同一股清流。他用细腻的观察与深厚的学养证明:好文笔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对生活的敏感、对人心的洞察,以及用文字精准传递温度的能力。这本书值得每一个想认真表达的人阅读。”

——《人民日报》文化版


“作为写作新手,我曾以为‘好文笔’靠背金句,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黄老师教我从观察一片叶子的脉络开始,从打磨一个动词入手,现在我的文字终于有了‘呼吸感’。强烈推荐给所有想‘写得更好’的人!”

——读者 @晚晴读书



佳句共享


1.“好的文字不是堆砌辞藻的‘空中楼阁’,而是扎根生活的‘野花’——它可能不惊艳,却带着泥土的芬芳,能让人驻足细嗅。”


2.“写作的本质是‘传递’:把心里的画面、情绪、思考,用别人的眼睛能看见、别人的耳朵能听见、别人的心能感受到的方式,原原本本地送出去。”


3.“别害怕‘简单’。一个准确的动词,胜过十个华丽的形容词;一句朴实的白描,比一段冗长的抒情更有力量。”


4.“文字的温度,藏在细节里。写春风,不必说‘温柔拂面’,可以写‘吹乱了桌角半开的诗稿,页脚那行未写完的字,被卷着打了个旋儿’。”


5.写作没有捷径,但有‘正路’:多读经典,多观察生活,多写,多改。所有的‘文采’,都是时间与耐心的礼物。”



结语



文字是思想的衣裳,而《文笔生辉的艺术》正是一本教你“裁剪衣裳”的实用手册。它不会让你一夜之间成为“写作大师”,但会让你在每一次提笔时,多一分底气、多一分细腻、多一分对文字的敬畏。


如果你曾为“词不达意”苦恼,为“文字平淡”遗憾,不妨翻开这本书——它会告诉你:好文笔,是可以“练”出来的;而每一个认真生活、用心表达的人,都值得拥有“生辉”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