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地方文献和侨刊等特色馆藏资源。这些文献及侨刊记录了台山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为更好地服务读者,提升地方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馆公众号现开设“特色馆藏”栏目,将分期推出一系列地方文献和侨刊等特色馆藏的推荐书目。欢迎广大读者到馆阅读,尽享宝贵资源!
《台山侨墟导赏》
编著:阿汤
出版社:中国艺术家出版社
索书号:K928.5/A11D3
阿汤,本名汤浩宁,资深设计师和资深策划人,获得多项设计专利和嘉奖,专注于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尤其是岭南建筑装饰文化。著有《岭南遗珠》、《岭南胜地》、《尚古印象-中国传统文化与古民居装饰》、《广东佛山室内设计名家》、《一代商雄》等多部著作,主编《环境艺术:设计评论》报。
据统计,台山曾有大小侨墟100多座,目前仍然保存比较完好的有96座。低调而静美,华丽而喧器的台山侨墟,集建筑、商业、饮食、教育、宗教文化于一体,既体现了西方商业文化与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融合,又体现了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更体现了“勤劳、进取、开放、包容、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独特的侨墟文化,是侨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台山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台山侨墟导赏》的编写,正是保存和传承侨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台山侨墟是岭南文化和广东华侨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台山侨墟是一条宏伟瑰丽的华侨文化长廊,一座没有围墙的活生生的华侨文化天然展览馆和博物馆。《台山侨墟导赏》作为这条长廊最精美的导游手册,正等待着读者们去品读。
本书系采用200多张精美侨墟照片形成的图赏册。全书分三章共二十二节,第一章主要讲述台山侨墟及侨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第二章以图文形式,着重介绍我市二十五个主要侨墟。第三章主要讲述侨墟的现状及未来,表达了作者热切期盼台山的侨墟及侨墟文化可以得到保护和传承。
序前言
第壹章 走向海洋
走向新大陆
第一节 这一方水土
第二节 下南洋闯金山
第三节 故土情怀
第四节 强国梦
第贰章 福田广种 多姿多彩
第一节 趁墟
第二节 遇见侨墟的雏形——大亨墟
第三节 西方模式集市广场——汀江墟
第四节 官渡——圆山墟
第五节 新宁铁路的起点——斗山墟
第六节 探寻台山“银信”的运营——冲蒌墟
第七节 侨墟活化石——上泽墟
第八节 “鹅城”——冈宁墟
第九节 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侨墟——公益埠
第十节 诞生中国第一所华侨捐建乡村医院的地方——沙坦市
第十一节 跨越一河两岸的墟市——五十墟
第十二节 一里三墟之一——西廓墟
第十三节 融合在村落中的侨墟——斗山浮石市
第十四节 最大的墟——台城
第十五节 明珠颗颗——水南墟、庙边墟、大同市、成务墟(市)、大江墟、广海城、冲云墟、渡头墟、山底墟、新安墟、赤溪墟、深井墟
台山侨墟一览表
第叁章 侨墟的今天与明天
第一节 雨打风摧
第二节 暗香浮动
第三节 呼唤重光
后记
台山洋楼大都以西式为主,但在局部保留中国南方农村的特色,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大致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建的早;建得多,包括墟镇、学校、民居都有大量洋楼;建筑特色鲜明,中西合璧,千姿百态。
台山洋楼同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硬山顶式老房子迥然不同,它“洋”气十足:宽阔、舒展、典雅、气派;柱圆、廊敞、券拱、阳台、山花等,凸显了古希腊、罗马、欧美等西方建筑风格;红毛泥、铁门窗、彩釉砖、花玻璃、柚木坤甸等建筑材料,无-不是洋货;但小方窗、木趟顶级、楼顶的小凉亭、楼内的桌椅、神龛、墙上的书画等,又蕴涵中华文化的韵味。
台山华侨近代建筑遗产具有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通过资源整合,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通过调查摸底工作对比分析,开发旅游价值条件较为成熟的有:端芬镇大同河流域的大同市、汀江墟(又称“梅家大院”)、西廓墟一里三墟三桥的人文文化景区、白沙镇的西村大岭里博士村、台城圆山墟影视基地等等。
台山华侨近代建筑遗产是侨乡历史演变的重要见证,是一部真实生动的侨乡建设发展史书。侨墟,是台山历代侨胞对故乡深情的馈赠,只要精心呵护,她们就会散发出醉人的芬芳。
——摘自:《台山侨墟导赏》第1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