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主要名胜、景观、公园
栏目:台山历史文化集8台城古镇   作者:梅伟强 戴永洁编 发布时间:2013/05/14 15:06 

    台城有很多著名的名胜、景观和公园,如:

    (一)台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台城西郊塔山公园(今台山革命烈士陵园)中央。1958年4月落成。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高9.5米,由竖碑和碑座组成。竖碑为正方四面体,正面上部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草体字,下部刻着碑文。碑文顶上镶嵌着红五角星,两边各雕有一串金黄色稻穗;两侧各有灰雕花圈1个。碑座为正八面体,高3米,内安葬着革命烈士的骸骨。

    台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台山人民为了纪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而建立,现已成为台山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凭吊革命先烈,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李荣熙烈士纪念碑

    位于台城西部塔山台山革命烈士陵园正面第二级台阶右侧,是台山人民为纪念于1932年2月在淞沪抗战中英勇捐躯的李荣熙烈士(台城筋坑良边村人。时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中校营长)而建立。民国22年(1933年)4月建成。碑高8米,正面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刻着“李烈士荣熙纪念碑”8个大字,中部灰雕有烈士的遗像,下部有碑文,记载烈士的生平事迹。碑的两侧用三合土各雕着一个大花圈。

    (三)黄毓全烈士纪念碑

    坐落在台城东郊石花山西岩寺左侧。始建于民国21年(1932年)6月。是台山人民为纪念在1932年2月5日淞沪对日空战中壮烈殉国的美国华侨飞行员黄毓全烈士(四九石坂潭乡人)而建立的纪念碑。后因年久失修,部分倒塌毁坏。1984年8月,台山县人民政府接受美籍华人教授陈积的建议,拨款1.5万多元重修。碑高7米,坐北向南。碑的正面上部刻有“黄烈士毓全纪念碑”8个大字,下部刻有碑文(以台山县人民政府的名义撰写),记录了黄毓全烈士为“航空救国”而建树的丰功伟绩,高度评价他“为我国空军抗御外侮捐躯第一人,为国人所崇敬”。

    纪念碑两侧各雕有一个大花圈,十分庄严肃穆。

(    四)新宁铁路宁城火车站(总站)

    又称新宁铁路台城车站。位于今陈宜禧铜像及纪念亭左侧即台山商业城处。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主建筑是一座红墙绿瓦、美丽典雅的两层楼房建筑,长约36米、宽14米,建筑面积758.68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该楼正面两端有前凸的厢楼,中心入口处矗立一座三层高挺拔、俊秀的钟楼式建筑物。一楼正面拱墙上方,镶嵌着隶体、蛋黄色的“台山车站”4个大字。三楼平台上竖立一个柱廊、拱券、穹窿顶的亭子,亭顶上安装有风向标,随风转动,煞是好看。

    这座火车站大楼造型酷似美国西雅图火车站。据说当年陈宜禧建造新宁铁路火车总站时,是参考了西雅图火车站而设计建造的。

    在车站大楼左侧,原来还有一幢原新宁铁路公司办公楼,高三层,呈方状。中座较宽,与左右两侧成对称状。整座楼房粉刷成淡黄色,显得雅致、大度,洋气十足。

    上述两座楼房,1949年后被台山汽车总站占用。

    1989年,县人民政府公布新宁铁路火车站旧址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汽车总站迁入新建的站址。1995年,新宁铁路火车站旧址及公司办公楼在房地产开发大潮中被拆毁,建成了台山商业城。

    (五)陈宜禧铜像及纪念亭

    坐落在环北大道与平湖路口相交地段西侧至台西路口的小花坛内。铜像背北面南,高180厘米,宽67厘米,总重500公斤,安放在一座纪功石亭里。陈宜禧身穿长袍马褂,脚蹬便鞋,垂手而立,仪态坚毅慈祥,质朴感人。

    石亭通高5.4米,有4根圆柱,合顶着一个金字形花岗岩石亭盖,盖顶有上尖下圆之石球。石亭基座左侧刻写当年董事局9位成员撰写的陈宜禧生平及新宁铁路简介;4根柱子上刻有新宁铁路董事局副总理王清穆、国民政府参议院议长林森、广东省长杨永泰、广东省议会议长林正煊等要人的题词及赞语,成为珍贵的墨宝。基座正面刻着:“陈总理宜禧先生之铜像,为董事局发起捐资建立,以申景仰,并纪功绩。”其上面铜像基座的云石上刻着台山县人民政府重立铜像的铭文。

    陈宜禧是新宁铁路的创办人。1920年3月,新宁铁路全线通车庆典时,铁路董事局为陈宜禧铸造铜像一尊、石亭一座,安放在董事局(今美丽华酒店后面)门前,以彰其丰功伟绩。1966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时,铜像被砸毁,纪念亭被拆迁送至宁城公园作饲养鸟兽之用。

    1984年9月,县人民政府为陈宜禧重立铜像,并将石亭迁回此,重新盖在铜像上。1989年,县政府公布陈宜禧铜像及其纪念亭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六)飞虎队纪念亭及牌楼

    坐落在台城东郊石花山公园内。1991年3月,由梁炳聪、汤文赏等10位台山籍“飞虎队”队员捐资、委托台山海外联谊会主持建立,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虎队”队员在对日空战中所取得的辉煌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空军少将陈纳德组织并指挥、由华裔青年为骨干组成的援华飞机队,因以“飞虎”为标志,故名“飞虎队”,其中有很多是台山籍华侨飞行员和地勤人员。

    “飞虎队纪念亭”(简称“飞虎亭”)是根据中国传统凉亭建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亭高9米,呈六角形共分两层,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首层檐上匾额有“飞虎队纪念亭”6字楷书,亭里正中立有一块近两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前后用中英文刻有歌颂“飞虎队”功绩的碑文和捐款人姓名;二层正面镶上一个直径1米、用彩釉砖制成的“飞虎队”徽记。亭旁有一眼“飞虎泉”,泉水潺潺,令人感叹和平来之不易。

    “飞虎亭”对面是1994年11月由梁炳聪等人再次捐款建成的“飞虎队纪念亭牌楼”。牌楼共三层,一二层间刻写“飞虎队纪念亭牌楼1994”楷书,二三层间为“飞虎队”队徽。牌楼高大庄严,与“纪念亭”形成呼应之势。

    (七)台山革命烈士陵园

    原名塔山公园,位于台城西部,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因有凌云古塔而得名。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改名为中山纪念公园,以纪念之。1927年举行奠基礼。1958年1月,改建成台山革命烈士陵园;同年4月,陵园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并隆重举行揭幕礼。从此,这里成为供人们瞻仰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1999年11月,市政府命名台山革命烈士陵园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公园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覆盖率达90%。

    (八)石花山公园

    位于台城东北郊。因其山峰上半部山石裸露,怪石嶙峋,形状奇特,而下半部则是绿树成荫,远望如盛开的花朵,故名“石花山”,又写成“石化山”。

    其名称由来充满神话色彩。相传,古时石花山上住着一位青年农民,他勤劳朴实,被天上的仙女看上。一日仙女带着梳妆台、箱子和织麻盆等偷偷下凡,来到石花山与青年结为夫妻。玉皇大帝闻讯大怒,立即派出天兵天将下凡捉拿仙女。青年农民奋力反抗,无奈势单力薄,被打倒在地。仙女悲愤不已,誓不返回天宫。玉皇大帝下令将青年农民、仙女,还有那些嫁妆统统变成岩石。这些岩石像一朵朵烂漫的山花耸立在山上,“石花山”因此而得名,也称“石人山”。如今,石花山上还保留着许多“仙石”景观,如仙人床、仙人椅、仙人枕、梳妆台、石轿、石杠、仙人盆(织麻盆)、飞来石等等。最引人入胜的,则是那块像巨人一样的岩石,人称“人形石”。据说,这就是那位青年农民“变”成的。他的旁边长有一棵青松,翠冠入云,明朝有人写了一首诗《石人耸翠》,赞它“起立中宵护碧苔,耸身直欲谢氛埃”。从此,“石人耸翠”成为著名的“新宁八景”之首。

    石花山高仅300余米,却融奇、秀、幽于一体,是台山最著名的风景区。1998年入选“南粤百景”。1999年,台山市政府命名为市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面积132公顷,其中,水面27公顷,山下有石花水库、九孔桥、水塔、石花楼、石花亭、飞虎亭、西岩寺等。此外,还有两处著名的摩崖石刻。

    一是“石化山”三字楷书阴刻。每字为75×75厘米,刻于人形石的西南面,落款为“正德庚辰十月吉旦莆田柏谷王大用”;右旁另刻王大用诗一首:“三矢石应化,高崖以勒铭。临观何所赋,经略有余情。更鼓当新邑,人文属后生。休言风土恶,已见瘴气清。”据县志载:王大用,字时行,兴化(福建莆田)人。明正德三年进士,任广东按察司检事,官至副都御史。正德十五年(1520年),他带兵镇压了羊公迳农民起义后,登上石花山,对山石连发三箭以示武勇,并赋诗刻字以纪其功,留其名。

    二是“含辉四照”四字楷书阴刻。每字为76×76厘米,刻于人形石东侧,落款为“大清道光三年岁在癸未(即1823年)七月朔权知县事桂林谢崇俊题字洪浩诗”。此外,还有“县尉钱塘汪湖立常来游……”“石花远眺”、“一帆风顺”等古今石刻计15处,形成颇具特色的石花山石刻群。1989年4月,县人民政府公布石花山摩崖石刻群(含纸墨坟塔)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1月,市政府命名石花山公园为市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台山评出新八景,“石花含晖”榜上有名。

    (九)宁城公园

    位于台城市区中心环城南路南边。原为一片洼地。

    1958年初,县政府组织干部、师生、工人和居民,用人力开挖成湖,故名“人工湖”。以后经过不断美化、绿化,把湖区建成人们休闲憩息的好去处,被誉为台城的“明珠”。著名诗人卢荻曾到此游览,诗兴勃发,写下了“此游直似画中行”的佳句。

    园区由东湖、西湖和南湖组成,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其中湖水面积10.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覆盖率80%。

    东湖主要建筑有石拱桥、秀丽塔、回廊、儿童乐园等。秀丽塔首层正面原镶有为抢救国家财产、勇扑烈火而献身的广州制药厂青年女工向秀丽的浮雕像,桥头竖有两支用水泥塑造的龙凤呈祥柱,在“文化大革命”中均被毁。西湖有石拱桥、九曲桥(旅港乡亲雷登、雷黄屏伉俪捐建,又名“登屏桥”)、爱国亭、仿颐和园石舫建造的湖心舫等。两湖由双亭桥连接。建筑物多为琉璃碧顶,画梁雕栋,巧具匠心;繁花秀竹,掩映其间,花香鸟语,沁人心脾。南湖建有现代化的园林酒店,四周有亭台楼阁,假山奇石,藤蔓翠竹,野生花卉,人造瀑布,湖里种植莲藕,是赏荷纳凉的理想之地。酒店按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建造,故名。酒店背倚牛山,山顶建有观城阁(又名正贤楼)。登楼可饱览台城风光。其环境优美,是台山一流的宾馆。

    1999年,台山市政府命名宁城公园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十)西濠公园

    位于台城西濠路北端,故名。原名环西公园。初建于台城第一次大发展时期,为当时城区唯一的小公园。建国后曾作多次修葺。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内设有凉亭两座,水泥石凳。绿化面积覆盖率达90%。2001年12月,政府投资70多万元进行高档次的改建。现已成为市民、尤其是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十一)通济公园

    位于台城西部洗布山上。建于1997年1O月18日,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面积60亩。公园内绿树成荫,设有网球场、九龙璧浮雕、观鱼池等。山顶上建有观光塔,高108米,28层,乘电梯登塔眺望,台城的风景尽收眼底。现已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和俯瞰台城的最佳去处之一。

    1999年11月,市政府命名通济公园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十二)台山石花文化广场

    坐落于台城东部石花山南麓,毗邻风景秀丽的石花山风景区,是该景区人文景区的延伸。建于2001年,总投资2800万元。广场设计新颖、层次分明。建有雕塑、表演台、画廊、长廊、音乐喷泉、凉亭、九曲桥等娱乐、休闲、观赏设施。广场西入口处竖有“台山文化区”标志牌,“发起人”为:伍舜德、黄浩川、黄炳礼、黄乾亨、黄乾利。广场中央有巨型汉白玉雕塑——腾飞,作者为澳门中国画院院长梁晚年。石雕背面有碑文:“本雕塑乃吉祥物——瑞兽。它汇龙、虎、凤、马、牛、羊特征于一体,龙马精神同牛羊美德兼备,龙虎气势与龙凤吉祥并存,显示海内外台山人之凌云壮志,象征台山在瑞气中腾起飞跃之追求,故名‘腾飞’。”广场后部有8根吉祥石柱,每根高约10米左右,分别以年年有余、马到成功、松鹤延年、丹凤朝阳、龙腾千禧、醒狮呈祥、虎虎生威、福寿如意为主题,雕有各种吉祥物和图案。

    广场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其中湖水面积2.8万平方米,绿地面积5000平方米。主广场占地2.5万平方米,可供万人集体活动;广场西面设有舞台和观赏台,面积4500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人同台观赏;西北角建有石山瀑布,石山内设有音乐长廊茶座。离舞台不远处立有“友谊石”,基座为三角形红色大理石,正下方刻有中文“台山——亚拉腊市友谊石碑记”,左下方为英文译文。“碑记”很长,记录了台山市同澳大利亚亚拉腊市源远流长的友谊及建立友好城市10年来的友好交往。此“友谊石”是两市缔结友城10周年之际,由亚市政府捐资、台山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9月建立,以纪念两市友好关系和中澳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广场西面外围是市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马兰芳幼儿园、科技馆、影剧院、画院、台山一中等文化教育场所,构成台城最具特色的文化区,并饮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