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百龙
我到五邑侨乡工作,已经有40多年了。多年来在乡村、城市的生活,在政府部门、学校的工作,使我一直对五邑侨乡文化有一些感触。退下领导岗位这几年,可以有时间进行一些思考,将自己长期的体会进行一番梳理。我们学校几位学者在完成了《台山历史文化集》的书稿后,要我为该书写个前言,我欣然答应。我也想借此机会将自己对侨乡文化的一些感受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形态的地区,它们与中国传统的乡村产生了区别,这些地区被人们俗称为“侨乡”。
所谓“侨乡”,就是海外华侨华人的故乡,侨眷聚居的地方。这些地方因为向海外移民,形成了很大的内外交往人流,伴随着华侨华人的进出,大量国外的器物、观念以及信仰、制度等文化也传回家乡,开阔了乡村民众的视野,他们直接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异、新、奇,外来文化与本土的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交融,经年历久,这些乡村民众的心理、行为都随之发生了有别于传统的变化,乡土建筑也吸收外来的建筑文化,村落景观多了一些与传统乡村不同的色彩。这一系列的改变,就是一种新的地域文化类型的出现,这就是“侨乡文化”。
促成传统乡村向侨乡转变的,我以为关键是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侨乡民众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吸收,然后与本土传统文化的融合。因此,侨乡文化也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侨乡文化中,广东、福建的几大侨乡最具有代表性。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侨乡和广东的潮(州)汕(头)侨乡、梅州侨乡的华侨华人聚居在东南亚,广东五邑侨乡的华侨华人聚居在美国和加拿大。东南亚和美加是华侨华人的两大分布地,而他们的祖籍地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侨乡所展示的文化现象,理所当然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侨乡文化的风貌。
在这些侨乡当中,五邑的台山侨乡又很有特色,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我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是一个县级侨乡,海外的人口比在国内的还要多很多,其内外人口比例之高,在广东、福建的几大侨乡中,首屈一指。我在台山生活、工作了10多年,知道台山人和海外有非常特殊的关系,有出洋的传统,至今很多离退休的老人也愿意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在这里的乡村,到处是中西合璧的建筑,与岭南的环境融为一体,台城镇的骑楼建筑保存完好,民国建筑风格的政府办公大楼和加拿大、美国华侨当年兴建的台山一中校舍风采依旧。台山被称为“小世界语”社会,台山话夹杂着英语成为一种习惯。台山人的钱包装着“万国货币”,侨汇至今是台山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历史上曾有台山一县的侨汇收入几乎是全国侨汇的1/3。1949年以前有句俗语流行广东:“四邑侨汇冠全粤”,其中台山的贡献比其他三县的总和还要多。具有“集体家书”之称的侨刊乡讯,是侨乡文化研究的“百科全书”,台山正是侨刊乡讯的发源地,《新宁杂志》就创刊于清朝宣统年间,2009年就是创刊100周年了。在世界移民历史上很有特色的口供纸文物,台山大量保存着,这里是口供纸移民最主要的迁出地区。……总之,台山的侨乡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很多具有指标性的意义,研究中国的侨乡文化一定不能够缺少了台山。
如果我们将视野延伸到它周边的开平、新会和恩平,那么台山侨乡所表现出来的浓浓的中外文化交融的特殊景象,在中国侨乡文化中就更加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以台山为代表的中国侨乡文化的塑造者,主要是近代广大的乡村民众。他们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吸收,表现出与近代各类社会上层人士在沿海沿江城市所进行的实践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中国的侨乡文化具有特别的研究价值。
以我所见,似乎现在人们对侨乡文化的关注很不够,研究也很薄弱,这与它具有的学术价值是很不相称的。我们中国的学者理当研究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文化,同时更要研究在我们本土的侨乡文化。研究海外的华侨华人相对于外国的学者来讲,中国学者有很大的局限性,条件没有他们好,不能长期持续地与海外的华侨华人社会接触,这对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可能都会产生影响。海外的学者在这方面比我们有优势。但是,如果我们去研究华侨华人故乡的状况,研究侨乡文化,这应该是中国学者具有优势的领域。资料的收集,田野的调查,口述历史的记录等等,完全可以扩大我们的研究空间,很多研究课题必然带有鲜活的乡土气息,很多学术见解一定带有新意。这可能是我们与外国同行对话中,最有发言权的内容。
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文化与中国侨乡文化的研究相互结合,共同繁荣,才是完整的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研究。缺少了哪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
2005年我和张国雄博士、梅伟强老师共同商议要开展台山侨乡文化研究,很高兴我们的研究方案得到时任台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的谭国渠和副部长马福荫同志的大力支持。谭部长表示要积极为这项研究筹集出版经费,很快为我们研究项目的启动提供了帮助。我们便召集学校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分工,选择台山侨乡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作品。黄伟红常委接任市委宣传部部长后,十分关心和支持本书的出版工作。
在这过程中,旅美华人陈泽洲先生伉俪一直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给予我们很多鼓励和具体意见。
台山在中国侨乡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台山侨乡文化研究带有认识中国侨乡文化的普遍意义。我想五邑大学这些学者目前的研究虽然很初步,但是很可贵。对台山侨乡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所进行的挖掘梳理和学术分析,帮助我们看到了侨乡文化内涵的丰富,也更好地理解侨乡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联系,更全面地认识华侨华人的历史文化。同时,侨乡文化在国内作为区域文化研究的一个新的类型,对台山侨乡的研究也使我们看到了它的光辉前景。
(五邑大学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