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日本的武士、走私商人和浪人(无正当职业者和被革除军职的武士)集结为海盗集团,长期侵入我国国境抢劫,历史上称这些日本海盗为倭寇。台山是倭寇侵掠的目标之一。台山军民为抗击倭寇,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早在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倭寇入侵,命令从天津太沽口至广西钦州防城筑城36座以资防御。按明朝军区制度,凡要害地关系一郡的,设“所”,千户所驻兵1200人,百户所驻兵102人;关系几个郡的,设“卫”,驻兵5600人。明太祖命令广东设卫7个,其中一个是广海卫。为加强广 海的防御力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修筑了广海卫城,城周1024丈,垛口874个,敌楼15座,窝铺42个,城墙高2.2丈。这样,广海卫城成为倭寇侵入广东必欲攻陷的重要军事目标。
明景泰三年(1452年),倭寇入侵广海,威胁广东沿海各县。广东参政谢祐、副使项忠派遣指挥张通去剿办。而张通指挥不力,连年不克。到天顺二年(1458年)三月,巡按广东监察御史吕益奏请皇帝,下圣旨令张通以“备倭都指挥同知”职衔,率兵讨伐倭寇,以杀贼赎罪。张通得沿海人民协助,赶走了倭寇。为记功,张通书写了“海永无波”四个大字。成化三年(1467年),浙江人徐海任巡视海道副使,将这四字刻于南湾烟墩山南麓。这是广东最大的石刻,也是台山的著名风景区之一。此时张通的官职已升为“钦差总督备倭都督”了。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八月,倭寇由新会崖门攻入新宁县境,进逼县城,被击退。
隆庆四年(1570年)正月初,倭寇向新宁县发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武装入侵。200多名倭寇从西海登陆,掠夺海宴、双门等地村庄。这时被革职罚来广海当差的朱衣、卢荣等人因为和广海卫城的官员有仇,就串通藤峒山贼邱乐闲等500多人,充当汉奸,于正月初六日清晨从广海城西南攻入,千户(领兵1200人的军官)宁绍杰弃城逃跑。指挥王正、镇抚周秉磨、百户何兰力战而死。倭寇占据广海城46天,杀害3000余人,烧毁了城内全部房舍。二月,肇庆同知郭文通指挥浙兵和狼兵赶来,因为两军不协调,被倭寇打败了。
1571年,倭寇又进犯新宁,海盗在海晏(现在写作海宴)登陆,屠杀文村居民过半。五月,倭寇直逼新宁城(台城),登上三台山,意欲以居高临下之势破城。知县 文炜(福建兴化人)和武将邓子龙(江西丰城人)率领全城军民在城 上向倭寇射箭,赶走了这些海盗。然而,倭寇却在矬洞都(都斛、斗山、端芬、广海一带)大 抢劫。十一月,倭寇又来,劫掠独岗、沙冲。十二月,全县军民合力在那西打了一仗,将倭寇赶出县境。此后,《县志》中再无倭寇犯境的记载。
由于倭寇连年犯境,明、清两代曾三次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迫令沿海居民内迁。第一次是在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将上川、下川居民迁入内地,致使两岛荒芜。第二次在明朝隆庆(1567--1572年)令广海、海宴居民内迁。第三次是康熙年间,限令滨海三十里居民内迁。第三次内迁,目的不公是防御倭寇入侵,更多是为镇压沿海地区的反清复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