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的台山公路运输事业》
栏目:台山历史拾零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6/28 15:02 

  明清时期,台山的陆路交通主要靠步行和畜力运输。运输工具有牛车、马车、桥子和独轮手推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商人招股开办“利安公司”,开设“马车房”从事马拉车客货运输。该公司有26匹马和14辆马车,办理台城至冲蒌运输业务,每辆马车载货300公斤,载客6人,全程收费6角。其他地段,有桥子行40余家,桥子300多乘,桥夫600多人,从事抬运旅客工作,1909年后新宁铁路逐步通车,取代了马车夫和大部份桥夫的业务。
  然而,新宁铁路仍满足不了陆路交通的需要,群众要求建设公路,发展汽车运输事业,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海外华侨也有回国投资交通事业的愿望。1924年5月2日,旅美乡亲李沾圣、李伟礼给水步横塘《萃言季刊》写信,表明回国开办运输公司的愿望。信中说:“第以身寄人国,终非乐土。故知农林工商为富国之源;交通运输为农林工商发达之基。因而入专门学校,专学管驾车业,以为他日回国,或供社会之用,或效国家之劳。现计有同宗毕业者六七人,拟联袂归国,专在繁盛之区,组织运输公司,以谋交通之发达为目的。用敢恳代为查我本邑已开公路及划定未开之公路,究有几个路线,若干面积,一并探宫厅意见如何,便函示之,籍资筹划。
  而在此以前,已有人捷足先登。1923年秋,台山侨商李金钊(三八人)向台山县公署请准组织“台山县全属行车公司”,采取出田、出丁(人力入股)和华侨、侨眷投资的办法修筑公路。1924年11月8日,台山县长刘栽甫发出布告说:“本县长垂莅兹土,既划台山为自治,先予人民求交通。现如城市马路,粗有端涯;四郊公路,如台海、台荻、台潭、台冲、横湖、石化均已陆续展筑,计日程功。至如台新、台潮、台赤三干线,亦在计划中”,布告要求各乡“宜于乡村附近,建筑阔16英尺枝路,俾与公路干线相衔接。”同时,又布告鼓励筑路的章程15条。
  1925年春,台荻线台城至圆山仔路段修通。台山全属行车公司即购回一辆英国制奥斯汀柴油汽车,开始台山公路客运。不久又筑通台海线台城至那金段,以后扩展到端芬上泽,两年后筑通至广海。以上路段通车里程40公里。到1928年,台城至大江、台城至斗山公路又建成通车。台山在当时毫无筑路机械的条件下,能以三年时间筑路并通车86公路,是华侨投入雄厚资金的功劳。
  几年后,台山县参议长谭蔚亭与县政府磋商,取消侨商李金钊 承办全县行车的专利权,实行按线划分,由地方豪绅自行经营,大江水楼人李海生筹办台鹤行车公司,经营台城至公益线;大江渡头同安村人李颂勋和端芬人梅质彬筹办台海行车公司,经营台城至广海线;斗山六村人陈孟乾筹办东南行车公司,经营台城至斗山、都斛线;附城北坑人黄经璞筹办台新行车公司,经营台城至新昌线;三八人余波礼筹办台荻行车公司,经营台城至荻海线。以上五家行车公司拥有三十年代美、英、日制汽车30多辆。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12月12日,台山县政府发出关于破坏铁路公路的布告:“线奉第四路军办事处主任徐佳(即9日,当时人以韵月代日期—编者注)电暨灰(即10日)电,着即将沿海沿江各公路路基桥梁,及新宁铁路新会段、麦巷至大江公益各段所有路基路轨桥梁征工彻底破坏,免资敌用……”政府随后组织14个队破坏铁路、公路。以后,又于1939年4月15日、6月1日、1940年6月5月,共四次彻底破坏全县交通,全部铁路公路一律“化路为田”,只留30厘米弯弯曲曲的人行小道。全县2000多名铁路、公路员工失业。货运全靠肩挑、手推车和木船。客运靠自行车和桥子。1940年末,台城设临时单车载客站4个,分布在通济桥头、东门、南门和北盛街口,台城单车工友1421人。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华侨、侨眷和县内殷商投资,迅速修复被破坏的公路,各行车公司于1946年下半年恢复通车,新开业的有侨建、利通、白东、东井、沙坎、利南、温冲、台瓶、台东、台冲等11家。全县16家行车公司共拥有汽车96辆,员工520人,营运里程345公里。
  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军政警人员和地方恶霸强行乘车不买票,行车公司营运收入减少,小公司亏损而无法维持。加上公路养护不当,路面质量低劣,到1949年解放时,各行车公司已成为烂摊子,通车里程只有265公里了。
  解放后,台山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10月成立“台山县各行车公司整理委员会”,组织公私合营工作,全县16个行车公司合并为台山县行车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台山的交通运输,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