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全 祖籍台山石板潭,出生於美国。少年半工半读,中学毕业即入铁士航空学校。学成随兄黄毓沛在芝加哥三民飞机练习所任机械教师。1926年归国任广东航空处飞行员。1927年赴苏联研究军事航空,一年後回国任广东航空学校检验股长兼飞行机械教官。1929年任广东空军第一分队队长,次年6月任中央空军第六分队队长。当其兄黄毓沛出任中央空军第六队队长时,他任副队长。1932年1月28日松沪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9架飞机迎战来犯的大队敌机,击落敌机数架。2月5日空战又起,他见队员朱达先负伤降落虹桥机塲,就愤然登上这架未经检修的战机,奋起迎战,不幸阵亡。年仅28岁,刚与何女士结婚半月。如今在台城石花山上建有黄毓全烈士纪念碑。
黄新瑞 是四九黄屋村人,生於1914年。他父亲黄经护,向居美国洛杉矶经商,是资助孙中山闹革命和支持兴建新宁铁路的爱国华侨。新瑞10岁随母往美定居,自少受到父亲爱国爱乡思想和行动的薰陶。
“一?二八”松沪战争爆发时,他已18岁,和其他爱国华侨青年一起到洛杉矶中华会馆的航空学校学习,後又在屋仑斐摩上校飞行学校深造。1934年学成回到广州,参加广东空军,经华侨训练班考核後,派往第二队当飞行员。1937年夏升任17中队的分队长,集中在南昌机场整训。
1937年,日本在芦沟桥点燃了战火,接着又发生上海“八?一三事变”,当局被迫实行抗战。他奉命转移句客机场戒备,执行保卫宁、沪战斗任务。8月14日,日本的木更泮机队和日军驻台湾的鹿屋机队,分头偷袭宁、沪、杭。句客机场的17中队7架波音机和28中队霍克1机了架,相继迎战。在句容与南京之间的空域,击落敌机4架。下午三时,杭州上空也击落敌机2架,史称“中国空军八?一四首战大捷”之役。
9月26日,日机又大举进犯南京,他与3架敌机在空际上下周旋。後因众寡悬殊,座机中弹起火,被迫弃机降伞,才免於难。在调往南昌休整的冬季,又与中队长合作击落日军侦察机4架。1938年初,他追击一敌机至皖南上空,被击中左肩,带伤奋战,卒把该机击落,安全返回南昌基地。此後,又转战於苏、宁、赣、粤、南昌等地,游击蓝空,东防西袭,屡建功勋,成为名贯中外的飞行员。
1938年4月,他调往广州升任第29中队长。与第28中队共同驻守粤北,担任粤汉铁路南段的防空任务。4月13日,敌机36架空袭广州,27、28两个队12架驱逐机共同合作战斗,把7架敌机击落,其他敌机仓皇逃跑。是役黄新瑞勇猛作战,一举击落敌机3架。统计是月上旬率领机队作战6次,以损机3架的代价,击落敌人轰炸机、驱逐机11架。
4月13日,敌机50架,分批空袭广州,他毅然指挥中队9架机分为三组迎战。他的机组在东部上空发现5架敌机,立即发起攻击,经过上下周旋,击落敌长机。而他的坐机也遭受袭击,马达中弹,弹片伤及左手,血流如注,机壳漏油冒烟,於是弃机带伤跳伞。获救後,送往香港治疗。1940年始行康复,返回四川归队,擢升为第5大队大队长,率队前赴新疆接收联伊式驱逐机。
1941年初,飞往四川成都,以双流机场为基地。3月14日那天,云雾蔽天,视野模糊,警报器急促报警,日寇利用新型驱逐机60架,掩护27架轰炸机,采取轰炸机低空飞行,驱逐机高空掩护的办法空袭成都。而我方防空监视哨粗心大意,只报轰炸机。三区司令部据报即命双流机场第四、五两大队仅有的30架驱逐机出击。黄新瑞把18架机组成两个梯队,依次起飞向敌人出击。当他在云层看清楚是18架轰炸机和一个中队的零式驱逐机护航时,於是当机立断,解散队形,带头冲向敌驱逐机群,为歼击敌机创造了条件。但40架零式敌机从高空俯冲而下,上下夹击,以致陷入敌机的包围。而第四大队却在莅县上空巡回,未觉敌人。这塲空战成了孤军作战。敌我双方力量极为悬殊,只好拼命搏斗,左冲右突,上防下袭,士气如虹,互相角逐,率将敌机4架击落。我方战机亦都半数中弹坠地,多人阵亡,黄新瑞坐机中弹损坏,失去控制下坠触地,头部撞向仪表板,脑受重震荡,送至医院,翌日便为国殉职。时年仅27岁。
苏英祥 祖籍台山海宴,生於美国俄勒冈州,是砵仑华侨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生。1932年回国参加广东空军,编入第六驱逐队。1936年编入南京空军第三驱逐大队第二十八中队,驻扎江苏句容基地。
1937年8月14日,日本军机突击南京,第三驱逐大队升空迎战,击落敌机数架,其中两架是28中队击中的。同年9月,苏英祥随中队长陈其光调驻山西太原。21日该队5架机在太原忻县之间上空遭到大队敌机截击,他与战友力战而牺牲。
叶少毅 年少丧父,随叔父叶远相往美经商。孙中山在美宣传革命,其叔热情接待,并捐款支持革命。这种爱国思想,给年少的少毅有极大的影响。1918年,他返回广东参加空军。在福建省执行任务时,途中遇雨影响视线而撞树,机毁人亡,遗体移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旁。当时的福建省主席林森为他撰写墓志铭:“君讳焕全,字少毅,粤之台山县独冈堡西湖乡人也。护法军兴,君自美洲奋袂归来,为援闽粤军飞行队员。中华民国七年十二月八日以侦察遇雨,机损殒军樟州,年才二十有四。呜呼哀哉!既为卜葬黄花之岗,爰系以铭曰:碧落茫茫,黄泉浏浏。鸿竟冥飞,鹏英天负。呜呼叶君,遭时纷纠。七十二烈,同其不朽!”
李月英 祖籍大江水楼,出生於美国砵仑。在砵仑华侨航校第二期学习。1934年毕业,与同学黄桂燕(又名香眉,台山人)回归祖国,在南京中央航委会报到。因当时中国空军尚不容女性航空员,李月英被分配在该会秘书长宋美龄属下当英文打字员。黄桂燕则调往南昌飞机制造厂工作,1937年病逝。
李月英秉性随和,不拘小节,多招非议。抗日战争爆发,被诬为间谍,愤而回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月英即投入美国空军,常驾运输机往返英美之间,负责运送战机,是女飞行员驾机越跨大西洋第一人。1943年7月,她驾机於美国蒙大拿州空军基地着陆之时,遭到另一飞机冲撞,机毁人亡。美国华人惊闻恶耗,无不同声哀悼。
马瑞麟,吴顾枝同是白沙人,是加拿大归国华侨飞行员。1917年杨逸仙奉孙中山之命到美国旧金山培训飞行员,马瑞麟应招参加培训。1922年他俩归回祖国,参加飞机队。1923年讨伐陈炯明叛军,围攻惠州城不,拟将水雷改装用飞机投掷攻城。9月20日在东江白沙堆试验时失事,马瑞麟、吴顾枝与杨逸仙同时一起殉职。
侨乡的华侨子弟,继承和发扬父兄先辈的革命光荣传统,发扬爱国爱乡的精神,在八年抗战中,积极参加保卫乡土,组织和武装台山人民起来抗日救亡。当时指挥台山抗日的领导核心6个委员,其中3个归侨、3个侨眷;5个区区委3个委员,全是华侨子弟;3200多名抗日先锋队员,三分一是华侨子弟。在前线抗击日寇的华侨子弟,虽未有详细统计,以担任军、师、旅、团长军职的,就有林伟俦、温应星、雷秀民、刘耀寰、梁岱、麦霞甫等。1937年上海的“八?一三”打响第一炮的便是梁岱那个团。至於那些投笔从戎或被拉壮丁去参加抗击日寇的华侨子弟,就无法统计了。
台山华侨航空员烈士名录
姓名 |
性 别 |
籍贯 |
回国时间 |
事 略 |
黄元波 |
男 |
1931年 自美归国 |
1937年秋,夜袭松沪日军阵 地,被击落牺牲。 | |
雷国来 |
男 |
1932年自美 西雅图归国 |
1938年秋,执行任务,在洛阳 上空与敌作战阵亡。 | |
张 森 |
男 |
1933年 自美归国 |
1939年任分队长,在湘西与敌 机作战阵亡。 | |
李仲唐 |
男 |
1924年 自美归国 |
在云南航校任教失事残废。 1943年任广西航空站长时病逝。 |
接上表
姓名 |
性 别 |
籍贯 |
回国时间 |
事 略 |
谭 寿 |
男 |
1925年 自美归国 |
历任空军队长、大队长,1940 年为第一架飞机制造试飞员,在贵 阳试机失事牺牲。 | |
余见友 |
男 |
1925年 自美归国 |
初为飞行员,後任滇西航空站 长,1943年死於任内。 | |
雷家波 |
男 |
1928年 自美归国 |
是广东航空员,1931年在广州 演习时坠河重伤殉职。 | |
马维英 |
男 |
1929年 自加归国 |
是广东航空员,1930年在梧州 起飞失事,坠河殉职。 | |
陈景庭 |
男 |
1930年 自美归国 |
1935年在广州军官训练班,平 飞使用瞄准器投弹训练,撞机殉 职。 | |
蔡炳球 |
男 |
水步 排龙里 |
1931年 自美归国 |
1935年在广州训练时,与陈景 庭同时殉职。 |
黄普伦 |
男 |
潮境 |
1930年 自加归国 |
抗战中,历战主动,升职至大 队长,1942年在成都任内病故。 |
黄 琪 |
男 |
1931年 自美归国 |
广东空军第三队成员,1933年 在南雄水西门机场作特技飞行,触 地殉职。 | |
邓秀生 |
男 |
1932年 自美归国 |
1937年抗战初期,由杭州调往 西安,病逝任内。 | |
马国廉 |
男 |
白沙 |
1932年 自加归国 |
任驱逐17中队长,1940年调往 滇缅运输机服务,在昆明撞山牺牲。 |
翁雁荡 |
男 |
庙边 |
1932年 自美归国 |
砵仑航校第一期学生,原为飞 行员,後任甘肃张掖航空站长, 1940年病逝任内葬成都空军坟场。 |
陈锡庭 |
男 |
1933年 自美归国 |
原是17驱逐队队员,1940年 驾驶运输机於滇缅线,在驼峰失 踪。 | |
谭笑严 |
男 |
1934年 自美归国 |
原为中央第七轰炸大队30中队 员,1937年秋在湖北孝感机场试飞 遇低触地,机毁殉职。 | |
备 注 |
除上述之外,尚有早期的朱竹泉、朱兆槐和抗战 时的黄蒲伦、陈秀等,以及不少侨眷子弟的飞行员, 仍未作统计。 |
附:1937—1944年美洲邑侨救灾捐金表
时 间 |
地 区 |
经办人 |
金 额 |
备 注 |
1937— 1941 |
三潘市义捐 救国会 |
邝炳舜 伍光汉 |
15000元 |
美金 |
1940 |
美国宁阳总会馆 |
30万元 |
||
1941 5.13 |
美国宁阳总会馆 |
40万元 |
||
1941 |
纽英伦梓里 |
6万元 |
||
1943 |
加、温哥华 宁阳会馆 |
136358元 |
三次共伸加币 17700元 | |
1943.7 |
美国宁阳总会馆 |
50万元 |
||
1943.11 |
美国宁阳总会馆 |
40万元 |
||
1943 |
纽约助教会 助华委员会 |
37万美元 |
设施粥站六处 难童保育院三处 | |
1943.7 |
西雅图宁阳会舘 |
11.8万元 |
接上表
时 间 |
地 区 |
经办人 |
金 额 |
备 注 |
1943.7 |
加温哥华域 多利宁阳会馆 |
30万元 |
||
1943.7 |
加拿大宁阳 总会馆 |
50万元 |
||
1943.11 |
加拿大宁阳 总会馆 |
40万元 |
||
余风采堂复滙 |
10万元 |
|||
古巴宁阳总会馆 |
50万元 |
|||
1944.2 |
美宁阳总会 馆电滙 |
1900美元 |
为抢救难童之需 | |
附 言 |
尚有南坑学禄房、余风采堂、园田乡、北坑乡、 佛凹黄板龙房、水步新教本房、潮湾林姓、大岭乡、 平冈乡、逕头乡、急凹隔乡、潮境船步乡、刘真洞 乡、其他大小姓及同乡会之紧急筹款,无法统计。 据刘伯骥《美国华侨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