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工农业
栏目:台山县华侨志   作者:台山侨务办公室编 发布时间:2013/05/13 15:15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华侨为了利用这些条件,改变祖国穷困面貌,不遗余力。为了开发地下资源,1899年三合华侨叶恩,在白沙开设“振华采煤公司”。1902年,邑侨李祐美与开平华侨谭乾初,筹集三四十万美元,在山东省开发某金矿。惜乎清政府漠不关心,又缺乏技术力量,一两年内资金耗尽,夙愿难偿。1909年,里坳华侨刘儒玲(兴)与谭贞谋等回国创办“两广煤矿有限公司”。在工商企业中,1889年,旧金山华侨黄秉常与李荣邦在广州雇用外国技师,用两台100匹马力的发电机发电,在广州40条街点亮了700多盏电灯,给羊城带来了光明。二十世初,邑侨黄作伦又集外资数十万元,在广州建设“广州电灯公司”。可是,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不久因资金短缺、债台高筑,理想成为泡影。1906年,美国华侨陈宜禧在建筑新宁铁路的同时,投资13万元,创办了颇具规模的公益机械厂和宁城印刷厂,成为我县早期工业的开创者。继之,1908年日本华侨余觉之邀集族中华侨,筹集6330股,资金12.66万港元,从日本购进机器,於江门开办了时为华南地区第一间“江门纸厂”。1911年,美国华侨又引进机械,在台城开办“业兴织造厂”,生产才袜、颌衫。1919年,华侨伍时修利用侨资於台城开办“永明电力公司”。翌年,旅加华侨马公仪又开办“宁汉机械厂”。

    华侨虽有使家乡繁荣昌盛的良好意愿,并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由於过去社会制度腐败,受时代的限制,所以,华侨的心愿是难以得偿的。

    新中国成立後,华侨发展家乡的工矿企业,形式多样,名目繁多。有独资的、合资的、来料加工的,也有由地方提供塲地、劳力,外商引进设备、原材料合作经营的。华侨投资的企业,在五十年代初便有蛮陂头水力发电站,後期有华侨陶瓷厂。六十年代中期由华侨集资兴建的磷肥厂和投资182万元兴建的大隆洞华侨水电站。

    1978年开放改革以後,於1981年又由华侨、侨眷集资兴建“华侨针织厂”和1986年兴建的“台山纺织厂”。到1990年底止,我县在做好侨务工作的同时,积极为我县发展外向型经济进行穿针引线,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後签订各种引进合同7086宗,实际利用外资4700多万美元,办成“三资”企业87家,“三来一补”企业230多家。

    在农业生产方面,华侨也灌注了不少心血,他们想方设法协助家乡扭转过去那种“一年耕种半年粮”的局面。1924年,白沙归侨黄江振和斗山归侨黄良洲投资港币13万元,於上川大浪湾口,建筑一条长600米、高4米的石堤,把千亩浅海变成耕地或鱼塭。三十年代,广海大洋村华侨何福海在海外华侨授意下,利用石窟口筑陂蓄水,灌溉洋田以改变耕作条件,海边植树以防风。虽然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但在华侨的支持下,卒以功成,为农业生产作了贡献。

    1931年,沙栏萧美村旅美华侨,物色了美国东南部特产的湿地松(PinuSelliottii),是一种良种木材,具有速生、丰产、形杆挺直的优点,对家乡农业生产大有裨益。(图40)於是,在美国纽约兰灵公所集议,捐款购买种籽和经费付回家乡萧美村试种,惜因种种原因没有施行。後来,侨胞萧华伦获悉,再行酌议,派萧德钦亲自携带种籽3斤回乡,於1933年6月在萧美美蒲岗再度培育幼苗。1934年5至6月,雇请6位农民在比顶西西、牛山、蒙尽坑打坎种植,面积150亩,7000株,成了国内湿地地松的原始地。1985年,全县的湿地松面积已发展到608815亩,而而且传播到全国各地。

1935年,华侨廖建国、张燮培、陈百豪、冼燊南、甄冠南、何何耀南等组织考察团,前往古兜山进行考察。经国民政府特许,将将古兜山划为华侨农村范围开发区域,三十年豁免税粮,计划筑围围田种植、畜牧,振兴生产,筑长堤建商埠以利民生。并推甄冠南南为办事处主任以便开展工作,惜逢抗战开始而中止。

新中国成立後,海外侨胞对家乡农业生产发展,并没忘记。

五十年代,大江伍时畅为村中捐赠抽水机和化肥以支援农业生产产。1979年以後,海外乡亲对家乡农业开发性生产的支持,犹为积极。沙栏流岗陈效、陈树沛兄弟俩捐资给村中挖鱼塘13亩,进行行养鱼植菓,收益归村中。海宴东镇什和乡旅港乡亲李保照回乡在在“坡头山”和“矮岭”承包荒山1500亩,开办水菓场。从1984年年开始,在基建设备,土地补偿费,种苗和肥料等项目已投入超过过150万港元。李先生说过:“我回乡办菓塲,不是做生意;如果果急功近利,就不会到荒山野岭找苦吃。”这表明他为建设家乡出出力的赤子之心。

1985年,海宴中镇凌冲谭达贤抱着为家乡办个“生财基地”,为为家乡搞个“长期存款摺”的旨意,投资在家乡办成一个“利民公公司”的水菓场。他经常回乡指导监督,虽有挫折,但不气馁。从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回来指导。

1983年大江镇陈边旅美乡亲陈荣畅,与陈边乡签订合同兴办““大同有限公司”。到1990年底止,先後投资830多万港元,经营土土地2000多亩,办有茶场、菓场、猪场、鱼塘等。1987年9月2日日,斗山镇与美国纽约衣联会合作兴办“中礼华侨试验农场”,投资人民币110万元,其中衣联会投资金额为美金13万元。计划开发中礼村牛山地区山坡地和低产田1000亩,种植水菓,挖塘养鱼虾。

旅外乡亲捐资投资搞开发性生产,逐年增加,到1990年,全县华侨、侨眷利用侨资兴办农场105个,投资总额美金13万元、港币1065万元、人民币315万多元,经营面积100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