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温泉
栏目:台山掌故   作者:冯蔼廷 发布时间:2013/05/13 17:01 

    温泉,旧称热水壶,在台城由台海公路去九公里。此处原是丘陵中一个小峡谷,谷中有两个出水凼,深约三四尺,长约十尺,宽约六七尺。水从凼中流下成小坑,水温烫人,所以附近的人,削猪削鸡都到那里利用天然的热水漉猪刨毛。水虽热,但凼中有坑鱼在游。如拿鸡蛋放人温泉热水中,约二十分钟捞起,去壳来吃,则鸡蛋已熟透,但蛋白只熟了九成,吃来感到味香滑口,这是那温泉水的特点。

    民国二十年,由华侨集资,在那里建一座温泉浴室。浴室建有十二个房,一排式相连。将该坑筑陂蓄水,浴室就建在坑边,装有冷热水浴,入浴的人,利用冷热水调和适温,不致被热水烫伤皮肤。患有疥疮及皮肤病之人,多到此沐浴。如在天热季节,由公路望去温泉,则见那里蒸汽上腾,似釜中滚水汽升一样。

    温泉浴室,设有专人管理,如人室冲凉,则收费若干,室内备有手巾、肥皂,以供冲凉人应用。抗日战争后有位老华侨叫陈伯者,从美国回来,在浴室旁边,建有平房一座开设茶室,以供游人冲凉后品茗。解放后,广东省第三工人疗养院建在这里,后来海军426医院也建在此处,九十年代,更有台山戒毒中心也建在此处。

    如今,原日热水壶之丘陵小峡谷之面貌,已不见了,而见到的是楼房座座,人来人往,热闹非常,看去有如公园,又如小闹市之景象!

    3、灵湖寺

    灵湖寺在广海城东门外约一里许的象山,背城垣,朝东南方向,寺前不远,有广阔的田野,田野外是大海。历来是文人游客青睐之处,香火也盛,是广海八景之一,又是台山最古的寺。

    在明朝以前,有关灵湖寺的石刻已无存下,但从各项资料中考查,可以有证。灵湖寺的前身是永庵,其位置是在今日的象山。那里早有庙叫龙祠。象山左有烽火角山脉,右有马头山岭,有如两臂伸延人海,两臂之间前端,有沙岗横亘三四里,三面环绕着中间的荒坦,水积如湖。因古文中有句名言:“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取义于龙祠,故名之曰灵湖是也。乡民每遇水旱,必祈祷于龙祠,故世代相传,称水积之处曰“圣塘”。

    宋朝乾道初年(1165年),有禅僧叫永公者,始辟道于龙祠之侧,筑庵而居,后称其庵为永庵焉!而今不知龙祠在何处?只知当时有彭玑者,法号叫应玑,自少脱俗出家,曾以永公为师,后来,他瓶钵江湖四十余年,至开禧丁卯,(1207年)春初还里,而亲旧皆无,但灵湖之景物尚存,有感于怀,立志修其师永公之庵,以度晚年。考彭玑者,出家称应孔系台,山彭姓始祖世昌公之第五子也。世昌公原是海南文昌县令(即今县长),当宋朝将亡,他不甘为元臣,乃迁乌洞(即今广海)立奇石村定居。彭玑乃以分得之家财,将其师永公之庵,改建之名曰灵湖寺。从有关史料考证,《新宁县志》载:清道光年间,有秀才黄寿榆者,在灵湖寺址旁,挖出元代古碑,《灵湖山水之记》,记是宋朝报恩光寺僧应玑于嘉定元年(开禧和嘉定都是宋宁宗帝年号)(1208年)所作的。今分节简要摘录之,碑记曰:“湖之周遭,视三里为倍,西山有石,北有龙祠,乡人水旱必祷焉!故世代梧传日“圣塘”,不知其几千百年矣!予之师永公,乾道之初,始辟道于龙祠之侧,筑庵而居。余生于奇石,自少出家,瓶钵江湖四十年,开禧丁卯春,初还乡里,而亲旧皆无也!惟湖之景物独存,有感于怀,他日当修予师之室以志焉1因笔而记之,并易今名。”到了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彭玑的四世孙彭成立石于永庵,以为纪念。从这里可以断定:永庵是建于乾道初年(1165年左右),灵湖寺是将永庵改建于嘉定初年(1207年后几年),至今约有八百年了。

    后来象山前面水积成糊之处,也干涸而成荒坦,垦荒成田,不见有湖了。清雍正年间,有广海秀才黄民信《宿灵糊寺诗》述及:“桑田已涸湖心水,陵谷犹停海角烟”。

    地方传有两句:“先有灵湖,后有鼎湖”之说。考其原因,是宋代有高僧云游于此,喜其地闲旷,欣然卓锡,手植菩提树一株,以作纪念。他后去鼎湖,命其徒守之,故出现有这两句话。但这株菩提树活了多久?清咸丰年间,浮石诗人赵梅初《游灵湖寺诗》有两句述及:“旧日南能飞锡处,菩提一树至今留。”但这株菩提树不见很久了。

    灵湖寺是彭玑将其师之永庵扩建为寺,自扩建成寺后情况如何,也未见有记载。至清朝同治二年,土客斗争,广海城被陷,寺亦被焚,仅存焦土!后于光绪十一年,彭世昌祖奇石房十八世孙凤桐,号赓尧,乃倡捐重修。今将《重建小序》摘要录之:“宋季寺僧应玑,俗姓彭,宁产也,起而振之,禅灯得以不灭。迨同治癸亥,客寇恣扰,攻陷寨城,而寺遂毁!事后平,寺僧归而无所栖止,屡次募资重建,阅十余年不就。彭君赓尧悯之,为之提倡,遂集巨资,鸠工庀材,重加建造。自光绪X年X月,至X年X月讫,若佛殿,若禅室……,皆营缮完备……。”落款是:清光绪十五年岁在戊子仲秋之吉邑人四品衔山东即补知州紫荃陈臣谨撰。考凤桐是奇石村彭华之第三子也。彭华翁是香港建筑业殷商,为人慷慨,乐善好施之仁翁也。

    重修该寺,结合扩建,是由彭凤桐募集巨资,专责主持修建事宜。从香港买进许多建筑材料,凡是栋梁桁桷,多是用柚木为之,家私用具,亦多用酸枝所造。寺分两进,是砖木石混合结构,两进之间,有行廊和天井,左侧有附寺,内设禅房,房前隔一小天井是厨房。寺外右边有万安祠,与万安祠相间处有通巷,直通寺后果园。果园筑有石基,为防雨水冲卸寺基之设。近万安祠处有石阶数级,是进寺之通道。

    寺前大门的石匾上,刻有凸面“灵湖古寺”四字,是楷书体,每字约有尺二丁方。从石匾上的“古”字推测,可知石匾是重修时安上之物。大门有石刻联云:“灵异访前朝说彼岸见渡江芦苇,湖山留圣迹问几人悟无树菩提。”落款是:“光绪岁兴十年甲申中秋彭凤桐敬书”。这两件石刻尚存,实为寺史之证据。进入大门是寺的第一进,傍墙四边,筑有四尺高的神台,供奉陶塑的十八罗汉像和土地公。神台末端,有瓷牌落款:“光绪壬午仲春(188O年2月)石湾文如璧造。”罗汉像高各有三尺余,各个姿态不同:有的倚卧,有的蹲着,有的张口大笑,有的闭目垂头,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且全身贴上真金(神台的花板也贴真金),寺内金璧辉煌,使人目眩。第一进左角有门通走廊,进第二进,这进是大雄宝殿所在。殿的前方有月门,直径约七尺,可见天井。月门是用来透光的,不是行门。天井比月门低三尺,种植花卉。天井与第一进相接处,有一道墙拦隔,墙的正中处,有一座神台,高约七尺面积约四尺丁方。上盖是缘色瓷瓦,四檐下水。神堂内供奉着瓷塑的观音菩萨神像,穿着白衣彩裙,低眉垂目,合着手掌,站在莲花座上,面朝月门。大雄宝殿的神台,高约三尺,殿上神楼浮雕着龙凤和奇花珍禽,神楼高接屋顶。三尊大佛(三宝佛)各高约七尺,盘坐殿上。三宝佛的神态各异:有半闭目的,有怒目的,有垂目的,表现出尊严慈祥的样子。曾有人在月门侧边,用红纸贴上对联,联云:“怒目金刚覆慈云而怜赤子,低眉菩萨洒甘露以救苍生。”殿前放着两张长台相并,前台是祭台,放着木鱼头,为和尚诵经打板之用,后台上放上香案和三个瓷制蓝色的大香炉,上刻“大雄宝殿”四字。台前是厅堂,为参观者活动之处,厅堂两边,有椅供人坐,有桌和笔墨供人书写。壁上有一联云:“诸君莫嫌茶味淡,僧家不必世情浓。”

    殿上神楼和佛像全身,也贴上真金,厅堂内金光四射,金色夺目,特别是神楼上那幅红日图案,金光有如阳光直射,使人有要闭目之感!厅堂右边,有拱门通入禅房。全寺地板用大阶砖铺上,门前和天井则石板铺筑,正是厅堂雅洁,寺内清幽!

    灵湖寺是广海的寺庙庵堂中最雄伟者之一、游人较多的地方,历来是文人学士吟咏之胜地。

    由光绪十年重修和扩建,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寺容全貌尚能保存,可惜在1937年的一天,被歹徒数人,把管寺和尚继慈大师关在禅房,他们则用化学药剂把寺内所有贴的金箔洗抹偷去。此后,寺内不像以前那样金璧辉煌,而是一片阴暗。加上年远月久,被鼠雀穿残,虫蛀蚁蚀,寺宇将要倒塌!

    1947年,有广海协泰行建筑商余沛(奇石村人)将该寺略加修葺。但在1952年,有人认为佛像是迷信之物,把它砸碎,更把十八罗汉搬走或捣毁,使寺内成为空室。

    1959年,地方把灵湖寺用作疗养院,将寺的残烂部分作过修葺,后来疗养院迁走了,寺又成为空室,任由鸟雀所居,牛羊出入,寺院荒凉,衰颓不堪!

    再后灵湖古寺,如能恢复旧观,当赖社会各界人士之重视和努力,庶有厚望也!

上一篇:4、青云寺
下一篇:1、凌云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