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川岛之北部,离朱家庄不远的半山上,那里叫象山,有一座叫方济各?沙勿略坟墓,从其旧貌看去,也觉雄伟。在坟墓近处,有石级而上。坟地中心处有一间墓堂,它是三面有墙壁,正面则无墙,俗叫大口屋。墓堂是混凝土和蛮石结构,上盖是龟壳式,高约四米,宽也有四米,长约有七米,坐东南,向西北。对面是与沙栏镇相望,不过中隔大海。沙勿略之灵柩是葬在墓堂正中,是长方体,面上略圆的坟堆。有墓碑用中文记载:“公元一千六百三十九年○月○日立”。还有文字将其事作简略说明。墓堂后左边,立有方济各?沙勿略铜像,右手拿着十字架。闻说铜像的眼睛是用黄金装上的,后来被人挖去。在铜像左边建有小楼房一间,内分两层,是砖木结构,为管坟人之住所。楼前建有小花园,以铁枝拦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曾占据上川岛,那里花园、铜像和楼房都受到破坏。幸存者只有墓堂。抗战胜利后,由驻上川天主教堂之牧师主持,略加修复,但旧貌不全。墓前山脚是海,前曾筑有石堤由山脚伸出,长约有五十米。为方便扫墓时泊船之用。但年久失修,石堤多处崩坏。
考方济各?沙勿略是西班牙人,据上川人口述:1552年沙勿略神父乘船来中国传教,航至半海,在船中病亡,乃将其尸葬在此处。三年之后,其教徒再来上川探祭其尸,但尸体仍然完好,乃建坟修墓安葬此处,如上述之建筑。教徒则称此处为“圣山”。以后每年清明节,有法国、美国和葡国等驶船到“圣山”扫墓。有时适遇涨潮,石堤被水浸淹,人不便于赤足涉水,土人则到石堤背他们上岸,取回报酬。
解放后,为保存历史遗迹,由地方政府对方济各?沙勿略墓地作了指示,由宗教部门进行重修。由墓地筑一条二公里的公路,通回朱家庄驳接三洲公路。更由港澳同胞和外国的天主教友捐款支持,计划建亭台楼阁,美化和绿化环境,使墓地成为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