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四门石
栏目:台山掌故   作者:冯蔼廷 发布时间:2013/05/13 16:33 

    广海城分四个城门,但每个城门都有一颗大石,东门砰砰石,西门鸡髀石,南门斧头石,北门纱帽石。当倪裕德国师,奉命择地立广海城时,恰巧东南西北都有一石。倪国师就把城门向着四石,以石作屏障。石与城门相比,显得很小,怎能阻挡敌来呢?实是—种象征性屏障罢了。

    四门石各有不同的特点,今分述之。

    砰砰石在东门之右边,约距里许。那里的石群,多数是扁平而竖立。其中有两石较大的,如石板状,相对竖立,如果以石头击之,则发出当当之声,好像苏锣的声音似的。故叫它为砰砰石。前曾有人把它列入广海八景之一。为什么石能发出金属之声音呢?不少人根据物理学推考,因为相对竖的两石,是扁平如板的棒子,击之发声而产生回声也。可惜那里石群,因取石为材而被毁。

    西门外里许,有一颗石,高约五尺,形似鸡髀,故称是名。那里有丘陵,有山坡和草坪,为立军营之适宜地。故清朝同治二年,按察司吴昌寿带兵来广海平土客斗争之时,曾在此立营固封西门,后来乱平兵去,遗下营地,由麦、区等姓农民在那里建屋居住,成为村庄,该村也称鸡髀石。民国初年,地方匪乱,五堡(卫城、南湾、南奇、靖安、太平)也建碉楼于鸡髀石山顶。如今,鸡髀石已成为晒鱼场了。

    南门斧头石,石高不过四尺,面积不过十平方尺,也无景象可取。不过地方人以它为路标,也算有用之天公造物也。它离南门约有半里许,故前广海税务局局长唐竹贤有诗咏之,诗曰:“城南里许号南湾,路过斧头便往还,知道渔民生计好,海旁大半是鱼栏。”(此诗载于民国十五年《广海杂志》。)

    距北门里许左边,有石一颗如纱帽,生成有帽顶、帽耳,很象古代县官的乌纱帽。故有此名。石之前面,有侯王古庙一间,旧时历来用作学舍,学子入庙读者,大有入满之忧。这也是世人以唯心思想之期望推动,庙后有纱帽,在庙读书可成材,将来能戴乌纱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