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有高山大海,有丘陵盆地,有海岛和半岛,自然条件好,潜力大。可是,建国前,农业生产,一年收获仅支半年粮。海外华侨怀着为改变家乡这穷困面貌的心愿支持农业生产。过去曾有些华侨意欲在那扶围海改造涂滩,在古兜、铜鼓开辟荒山建商埠、设农场。可是因各种条件所限,故议而不果。
建国後,大力兴修水利,改造自然,农业生产由缺粮县跃为余粮县。实践给人们带来启示:进一步开辟荒山、改造涂滩,发展生产,是为家乡创造财富的一条可行之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後,华侨、侨眷利用侨资开办农塲的络绎不绝。美国纽约衣联会於1987年9月,以陈金坚为代表回来投资美金13万元与斗山镇经济发展总公司签订开发性的华侨试验农场。在利用侨资办农塲中,以大江镇陈边乡旅美西雅图乡亲陈荣畅为最突出的人物。
陈荣畅於1983年第二次回乡,认为要繁荣家乡,就要开辟一条致富道路,这条路子最好是开发家乡的荒山荒地,充分利用乡间的多余劳力。於是,与乡干部一起研究,组织一个陈边乡“大同公司”,制订一套完整的开发计划,把没人愿种的荒山、荒地、低产田2000亩租下来开办农场。目前,已先後投资港币830万元。种上柑桔55500株,占地面积635亩,分为6个管理区,1个育苗场。把337亩低产田挖成46个鱼塘,水面面积173亩,此外,还有养猪场、车队和机制红砖厂。
在办农场过程中,陈先生很重视科学技术管理,请来汕头柑桔研究所的老专家所长廖锦泽来作参谋,并与他们签订了为期六年的技术指导合同,临场指导;又聘请有养鱼经验的大学生来场作为期10年的技术指导。同时,在场内选送6位青年到有关大专院校和中专学习1至3年,作为技术骨干。现在已有职工150多人,其中大专文化程度的6人,中专的2人。
陈先生对办农场的决心很大,他豪迈地说,大同公司是不允许失败的,失败了,就影响办农场的後来人,也对不住乡中父老。我要在山坡上种上百种树、百种菜、百种花,叫荒山荒地成年姹紫嫣红,既是经济作物区,又是旅游风景区。他每天早上迎着太阳,骑自行车从这个生产区到那个生产区,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与工人一起劳动。
当陈先生起初提出要回乡办农塲时,家人都劝他:“你为家乡修了村道,建了学校,也尽了心。这里偌大的家业也要你来管理,如扩大家业,在美国扩大地产,岂不比在中国租那不毛之地赚钱胜得多。熟悉的生意不做,偏去搞那农塲。你一个人在外没人侍候,吃不好,住不好、生活不习惯,又何苦呢?”他妻子忧虑地说:“国内的人都想申请来美国,而你在美国好好的,却要返回去,真使人想不通。”他总是说:“我是中国人,家乡人民的生活,我不能不关心。近几年祖国开放政策,经济搞活,农民已逐渐富起来,我趁着时机尽点力,是应该的。”他就这样离开亲人回到家乡,一心扑在农塲的工作上,一年有10个月在农场,他的女儿在美国结婚,也只回去三天。
1989年,农场开发1350亩,分为9个菓区,已有了个菓区共300多亩挂菓,收获水菓400吨,其中半为出口外销,半为内销。其他都生势旺盛。大同公司办得一年比一年好,真正成了利用侨资搞开发性生产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