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侨滙多,促使经济发展,文化发达,社会繁荣,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在封建社会制度的条件下,侨滙多也往往容易使人堕落,过去台山社会经济完全是以消费为主,腐化萎靡之风,影响城乡。侨眷子弟靠外滙收入,过着富裕奢侈的生活,认为“父赚钱、仔享福妙,乃是夭经地义,因而形成不求选取的思想观念,曾流行着“吃爷饭、穿爷衣,唔风流快活等到何时”之说。父母者,离多聚少,且又儿女不多,爱子若珠,溺爱过甚,致使不少华侨子弟走上邪路。平日过着闲游散荡的吃喝玩乐生活,自然地染上嫖、赌、饮,吹的恶习,根本不知道父兄创业之艰辛。所以邑人称之为“二世祖”。
为了适应“二世祖”的生活需求,迎合国民政府的烟赌税和“花捐”的收入,地方上那些豪绅劣商与官僚朋比为奸,堂而皇哉设立赌舘、烟窑、妓院,对就业无门的侨眷子弟进行引诱、腐蚀。台城是邑内的集散地,是消费的中心城市,在三十年代,这种行业是最为突出的。
嫖:妓院在抗日战争前後,国民政府设有“花捐”,向妓女进行征税。无异说,嫖娼宿妓成了公开化、合法化。当时有公娟私娼的分别,公娼向政府纳饷,公开设立。以西荣街(也叫老举街)为中心,有载月楼、醉月楼、红花楼等10多间。入夜,那些妓女便浓装艳抹,花花绿绿在楼前向行人勾引。所以人们说:“电灯着,鬼扯脚”。在正市路、青云路、南塘路、台西路和四乡墟市,还有不少半公开的妓寨。青年人在这灯红酒绿,妖冶迷人的艳妹勾引下,稍不自持,便沉迷不醒,染上花柳毒或其他病毒而至成为“风流鬼”。
赌:赌馆比烟窑多,县内务墟市都有。凡是赌馆(亦叫防务),例行向政府缴税纳饷。台城则以北盛街为中心,有排九馆、番摊馆、票厂。公开挂起“银牌内进”或“排九内进”的布帘。街边还有买公仔、开车微等名目繁多的小赌档。甚之法院的人员也在通济路开设赌馆,美其名曰“公余别墅”。除了排九番摊,尚有十三张、打啤、麻雀牌等,星罗棋布。四乡倘遇酬神演剧就更为兴旺,不少人竟因此而至卖儿卖女,破家荡产。
饮:台山的饮食行业,在三十年代是盛极一时。这些茶楼、酒馆不管是白天黑夜,都是热闹非凡。老板们为了招徕生意,聘来女招待,供客陪饮。还有顾聘女伶歌唱以博取酒客的欢心。灯光夜市,通宵达旦。酒楼的喧闹声、笙歌声,迷魂夺魄。那些女招待和女伶,既是招待员、歌唱者,亦可作枕上鸯鸯。那些无所事的侨眷青年,手上有银,也就视茶楼酒馆为乐园,与这些女招待、女伶整天耳鬓厮磨,花天酒地。有时为了博取佳人欢心,不惜一掷千金。当年台城著名的燕喜、新中国、台山等茶楼,公开设有“花桌”专供嫖客与妓女作长夜之欢。就连最小的墟市那些饮食店,为了生意兴隆,也同样聘有女招待以招徕顾客。
吹:是吹鸦片烟,吹红丸之谓,均为毒害人身而不自觉之物。国民政府不注重人民健康,公开贩卖征税。美其名曰“福寿膏”或“戒烟药膏”。设有烟窑,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均有。台山商业中心的台城革新路、桔园路、青云路、县前路、北盛街,公开挂起“乐也鸦片烟公销处”及“青云洞土膏店”的照牌。有的美其名为“戒烟室”或“谈话室”。为了招来生意,还特聘靓女为招待,与烟客打荷。横床直行,一灯如豆,艳妹相陪,吞云吐雾,乐也悠悠。不少青年人,初则为逢场作兴,久则上瘾,导致不能自拔,终成社会废物。时人有打油诗为这些入画像。曰;“一字肩头乃字腰,吞云吐雾时光消。骨瘦如柴似行尸。面目黧枯如鬼魈。一时无钱烟瘾起,眼泪鼻水竞如潮。偷鷄收晾样样干,人鬼不分似山猫。”
在这奢靡腐化的社会,何只娇生惯养的华侨子弟堕落,就算久经世故的归国华侨,有些也不免陷足泥坑。此外,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不知几许受其所害。这就是过去侨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消极因素。
建国後,人民政府禁绝一切毒害人民的行业,教育、改造不良侨眷子弟,逐步引导他们参加劳动生产,自食其力,奋发进取,消除侨滙带来不应有的消极影响,把侨滙变成改善侨眷健康正常生活,促进经济文化繁荣的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