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禧,字德添、号畅庭。1844年6月22生於台山县斗山镇六村朗美村。只因家贫,自少便缀学,然而少有志气。稍长,於沙坦市摆摊为小贩,获取蝇头小利以助家计。一天,正逢沙坦市墟日,摆摊於道旁,有恶少经过,欺他年幼而毁其档。陈竟不与争,只含忍收拾其货,重复摆卖。适有中礼村华侨陈宜道经过,目睹其事,见其在恶少面前能忍让,甚为嘉许。乃趋前问之曰:“刚才恶少年毁你贩档,何不与之计较?”陈宜禧对曰:“此辈恶少,生性野蛮,终日胡闹,不值与之计较。”陈宜道倍加赏识,乃问及其家庭状况,愿不愿到国外谋生。陈宜禧对曰:“家道贫寒,川资难筹,虽有心亦是奢望而已!”至此,陈宜道便与他共订兰契,偕其一同赴美。
1860年10月,陈宜禧随陈宜道到达美国西海岸谋生。後来又转到西雅图,得友人介绍他给一位美国铁路工程师当勤杂工,晚上於铁路夜校读书。他生性聪敏,不数月便能通英语,且工作勤奋,甚得工程师夫妇之信任和赏识。他藉工作之机,留心向工程师学习和阅读有关铁路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1865年,美国修筑太平洋铁路。当时陈宜禧在铁路工程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为人诚宫。在铁路工程师的推荐下,由铁路工人晋升为管工。他工作认真负责,为该铁路总办所信赖,并委以招雇华工之责。其时,华侨在美国未有健全的团体会所,新侨初到异地,欲求住食和工作,实属不易。陈宜禧则竭力为乡亲服务,妥为安置。侨民对他无不感恩戴德。
铁路完成後,陈宜禧又带领侨胞参与开辟西雅图商埠工作。其时,美国经济处於低潮,一些别有用心的资本家挑起种族歧视,掀起排华暴动,将我侨胞驱赶於海边,欲尽投置於海。陈宜禧迫於义愤,不畏一切,独往与当地政府交涉,要求派兵驱散暴徒,保护侨胞。开埠工作既完,又分别介绍各人转向各业,而他则创设华昌、广德等商号,从事商业。
陈宜禧对祖国的兴衰,时刻关怀,他抱着“官业救国”的宗旨,要把外国的先进工业技术引回祖国,使之繁荣昌盛。於是决定回国发展纺织业,选派陈宏驹等4位侨胞到纺织厂学习技术。及其学成,乃集资委其回香港开创华洋织造厂,为东方新式纺织业奠下基础。
是时,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掠夺铁路权利的狂涛,各省人民暴发争回路权的运动。这使陈宜禧极为愤慨:“要洋人来主持筑铁路,路权掌握在洋人手里,哪来这个道理。”於是产生回国建铁路的念头。1904年2月,陈宜禧回国筹建新宁铁路。此时他已60岁的高龄。他与县绅余灼意气相投,共订章程携往美洲,向侨胞阐明倡建新宁铁路目的是“勉图公益,振兴利权”。并提出“不用洋人,不借外债,不招洋股”。他首先带头集资,将卖掉西雅图一座价值下万多美元的洋楼和积款数万元入股,他的行动深为侨胞所感动。在宁阳会馆和《中西日报》等的支持协助下,截至1905年初筹得款项洋银275万多元。
谁料回国向督府立案时,督府幕僚温宗尧要勒索30万元。
陈公无奈,只好退回香港寻思良策。其时,适逢朝庭邮传部尚书王清穆南下考察商务,并奉太后之命,调查铁路情况,路过香港,陈公知情即往陈诉苦衷。王尚书被他的爱国行动所感动,将情上报慈禧太后。太后深为嘉许,电责总督岑春楦,赏给陈宜禧二品顶戴蓝花翎之荣街,委以工商部四等顾问官之职。这样,工作进程才较为顺利。
陈公对铁路工程规划,路线测量,必亲自为之。然而,腐朽的乡族思想,到处干扰。陈公毫不气馁,只以欢颜开导,消除阻力。宣统元年,县城至斗山路段落成通车。
1909年,继续筑新会路段,阻力犹大,当地人竟将牛湾工厂拆毁,将工人掳去。陈公并不泄气,多方晓喻,化阻力为助力,卒以建成通车。1924年,再筑西南路段,至1926年竣工。他的坚韧迈进之志与宽容之量,深为人们所敬佩。
铁路建成後,使我邑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跃而为一等县份。邑人为表彰其功,为他铸立铜像以垂永纪。
其规划之第二段工程是开通斗山至铜鼓綫,开辟铜鼓商埠。其时,孙中山在广州审阅其规划报告,并委其为开埠专员。陈公为福国利民而竭心尽力,声誉远播。而那些妒功贪私之辈,竟为私而蛊惑路工,煽动罢工风潮,诬陷陈公贪污。省府派员审其帐目,发现其历次买火车头、车卡、煤炭等一切回佣和偿还银行贷款所有升溢均点滴归公。陈公廉洁奉公之行,可谓感人心腑。
後因国事变迁,铜鼓开埠之谋不果,可是,陈公仍念念不忘。斯时,陈公年已83岁,精力日见萎靡,只好退息家园,清淡渡日。铁路董事局不忘陈公之功德,仍按在职工薪支付以至终老。
1929年5月18日,陈公终於怀着夙愿未偿而眷恋地离开了人间,终年85岁寿,人们怀着崇敬、痛惜的心情哀悼他,送葬者竟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