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福祖籍是台山水步横水福塘村。1893年出生於澳洲悉尼。1900年,父亲送他回故乡接受祖国文化教育,因而他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1908年他重回澳洲,在当地教会学校读书。不久,在中文报舘任职。
19岁那年,父亲去世,刘光福白天在墨尔本中国总领事馆任英文翻译,晚上先後在工人学校和基督教会夜校学习。
刘氏的母亲是英国人,4岁随父母移民到澳洲,在悉尼华人基督教堂当琴师。在“澳洲是澳洲人的澳洲”和“建立纯澳洲人社会”的种族主义口号下,父母亲结婚时,外祖父全家反对,不参加婚礼。有了三个儿女也不来探望,生活困难也不支持。他同情父母,憎恨种族歧视。後来他利用自己既是澳洲人又是华人的特殊身份,通过各种途经抨击“白澳政策”,提高华人觉悟,自觉维护本身利益,争取华人移民在澳生存的权利。
他是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澳洲华人共和派领袖之一。工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顽固的中国领事舘仍挂龙旗,他便加以谴责,并亲自降下龙旗,升上民国旗帜。不久,他参加澳洲国民党支部,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1917年,他利用白人血统、当地出生的特殊资格,在岳父叶同贵和华人领袖郭标等的支持下,把不同祖籍的华商联合起来,组成“中澳轮船公司董事会”,刘翁任执行董事,买了“加波”号和“维多利亚”号两条轮船,开创了外侨不准从事航业的先例。
1921年,他当选悉尼中华商会会长後,便经常向华人和当地政府宣传民族平等的重要意义。遇有发生华人纠纷事件,他便给报刊写信撰文,反对种族歧视,要求公平合理处理。同年,他与妻子回乡,在广州受到孙中山的接见,给予慰勉,赞扬他的爱国行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後,他发起出版《中国和满洲的麻烦》一书,介绍了当时的中国政局,希望澳洲人民同情被侵略的中国人民。并筹办纪念热爱中国文化、同情中国革命的澳人莫里循的讲座,宣传他献身澳中友好的精神,争取更多澳人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
1932年“一?二八”事件在上海发生,十九路军展开浴血奋战。他刚回到上海便结识了蔡廷楷将军,即任该军秘书,负责外事联系,向国外各界人士介绍中国人民抗日的正义斗争,呼吁各国人民支持中国。“七?七”事变後,他利用各种集会场地,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行。并与澳洲华人社团合作,积极向澳洲中西人士筹款寄回中国支持抗战。
1939年世界第二次大战爆发,他鼓励儿子服役参战,为反法西斯事业作出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澳洲政府长期未予承认,澳人和华人对新中国都感到隔膜,产生了误解。刘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表现了他的远大眼光。1950年他串连一些友好,建立澳中友好协会,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促使两国早日建交。在澳执行“白澳政策”时期,刘翁多次向澳政府呼吁,将华侨加入澳籍的年限由原来规定在澳居住15年改为5年,为保障华侨权益作出重要贡献,并为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72年澳中两国终於建交了。刘翁在有生之年,看到两国友好往来,感到无限高兴。由於他毕生致力於澳中友好事业而辛勤努力。1982年元旦前夕,荣获澳大利亚英帝国的勋章。
1983年5月25日,刘翁不幸因病在悉尼埠医治无效而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