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群
栏目:台山县华侨志   作者:台山侨务办公室编 发布时间:2013/05/10 09:11 

    马立群,又名马国英,1897年生於台山白沙上朗村。其父马棠政是泰国有名的火磐技师,为人慷慨好义,热爱家乡,1920年独资捐建山朗乡宏聪小学,并许愿为乡中修条公路通白沙墟,以便行人。

    马立群幼承父训,笃於孝悌,秉性仁慈。7岁就学家乡,稍长转学广州,继而在香港圣士提反书院肄业。19岁应父命往泰国习商,并悉心研究火聋机械工程。1921年其父逝世,便遵从父训,弘扬父业,开创振盛栈、英得利火磐、振盛银业保险、五福船务、颐中贸易、泰国米业、逻罗驳载航运、经济保险、振盛火蘑和马汶坤等10大公司於泰京;又在新加坡、马来亚、越南、香港和家乡的白沙、广州等地开设米铺、银铺和航运业10所。

    1925年,为团结逻罗火磐界同业,他发起组织火磐公会。以众望所归,被选为首届主席,後又膺任逻京中华总商会第十二届主席。为发扬华侨对祖国观念,首倡华校国语教学,举办国语演讲比赛、华校联合运动会、国货商品展览会、图书馆等。同时,捐资兴办中华中学和建立光华堂。

    马先生有乃父遗风,热心公益,慷慨豪侠,克己爱群。1928年春,为偿先父遗愿,捐资白银15万元,委托乡人从长江墟至白沙墟筑公路全长6公里。乡人为感其父子之德,公路命名“棠政公路”,两座桥梁则以嫡、庶母之名为“琼仙桥”和“丽珍桥”以资纪念。

    1931年,值祖国湘鄂等省水灾,灾民亿万。马先生被推为逻罗华侨筹赈大会主任和黄河水灾筹赈会逻罗总代表。他宅心仁厚,东奔西走,到处呼吁,出钱出力,成绩斐然。1932年任广肇会舘第一届主席时,倡建敬恭堂。越年又捐建大招堂於广肇坟塲内,泽及幽冥。广肇同乡和各地侨胞先友遗骸需运回祖国安葬的,所需费用,均由他个人承担,历时十多年。广肇学校迁址和扩建新型校舍,又捐款资助。1934年,家乡拟建“中山桥”,经济不足,三乡父老联名致书给他。马先生急公好义、慷慨乐助毫银三万五千元,使工程顺利进行。是年,他为鼓励泰国农民发展生产,促进米粮外输,稳定泰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荣获泰国御赐三等白象勋章。1962年秋,泰国风灾,损失惨重,不少人无家可归。马先生抱病四处奔劳,联络米商同行,筹得义款19万余铢,救济灾民,为泰国人民立下了不朽之功,获得泰皇御赐二等皇冠勋章。另外,先後获得泰皇后御赐特级红十字奖章数枚。

    马先生对促进中泰友谊和泰国米粮事业,贡献殊多。曾代表泰国政府出席世界及亚洲米粮会议;膺任泰政府贸易亲善访问团,足迹遍历世界产粮国家;一度赴欧、美、台湾,东京等地,考察工商业,联络各地华侨、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马先生40多年来,曾荣任国内外39个社团各项要职,正当誉满泰国,名垂三台,功业彪炳人间之时,不幸於1964年1月13日病故,享寿67岁。为了悼念他,渥蒙泰皇御赐金廊及火葬礼,委派枢密院大臣披耶曼主持洒水点火,泰国国务院长、各部长和军政长官亲临吊唁,著文赞扬,国内外有关社团分别举行追悼会以致纪念。

    八十年代,其子马钧利秉承祖训父志,捐款50万元发展家乡教育事业。马氏祖孙三代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对居留国的经济发展,其贡献可谓不鲜矣!

上一篇:刘璧
下一篇:刘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