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人离开家乡棲居港澳,子然一身在居处谋求生活。为了互相扶持,守望相助,是以成立社团组织。其中以“香港台山商会”历史为最长。
香港台山商会,原名“新宁会馆”,宣统期间又称“宁邑商务公所”,後随县改名而称“香港台山商会”。始建於1876年(光绪二年),其宗旨是联络在港乡亲,以关怀桑梓之精神,集思寅益共谋有关同乡事业之发展,及举办各种福利事业。
曾用“联安”名义於德辅道中购置的301号楼业,於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给《中国日报》社做社址,作为宣传辛亥革命的机关,其时当事人是李煜堂先生。在先贤俊达之士群策群力下,为辛亥革命、为家乡公益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
在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那段时间,会务曾一度中断。抗战胜利後,在贤达之士致力发展中,会务又蒸蒸日上。不意1970年在干诺道中139号的会所,遭受祝融之灾,一切文物史籍付之一炬,殊堪惋惜。
香港台山商会成立以来,对当地及家乡公益事业,尽心尽意以致厥成。对兴学育才和卫生事业尤为重视,计有在九龙屯门兴办小学1所,有上下午校60余班,学生近3000人;在九龙沙田办1所中学,班级由中一至中七,学生有1300多人。并设有奖学助学金,不只邑人子弟受惠,当地人亦受其益。同时,在九龙深水埗设有西医诊所,使贫病者实受其惠。此外,在九龙新界建有“和合石阖邑义冢金塔坟场”,每年举行春秋二祭。据说在十九世纪末还接受从加拿大运回筑路民工死难者骨灰200多具。他们的仁慈德泽惠及幽灵,诚一大善举。
对家乡的各项事业,也关怀备至,积极支持。远在光绪年间,便在台城东郊“夫人庙”旁建有义坟,把从海外运回无人认领的华侨骨灰骸罎塟於此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商会得悉县库空虚,即召集香港宁邑绅商於香港宁邑商务公所(商会前身)开会,筹集4万元资助新政府,并通电海外乡亲捐资予以支持。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县立医院要兴建院舍,商会即首为响应,捐资相助。1984年,为了保障邑人身体健康,发展卫生事业,捐资港币300万元,兴建台山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和救护车一辆;1986年又捐助港币540万元为台山人民医院兴建住院大楼;此外,还资助斗山太和医院港币150万元;台山人民医院冲蒌分院港币150万元、四九分院港币110万元。建筑公益大桥捐助港币100万元;同时,还为台山一中购置一批科学仪器和五邑大学的兴建,也作出了贡献。
香港台山商会历届理监事,本着艰苦创业的精神,甘苦共尝,群策群力,为集体创造财富,为人群造福的意旨。如今在港地已拥有六座商业大厦,每座价值都超过港币千万元。可说是莫下磐石之基。
附:香港台山商会有限公司会所重建落成记
“吾邑初名新事,民国後始更名,乃广东濒海一大都邑也。民性勤奋、俭朴,然囿於地理环境,务农者少,转业工商、航海、梯山、无远弗届。本港开埠之初,邑人莅斯土者後,先背望衣斯食斯。贸迁有无与侨居美洲、南洋之邑人沟通声气,休戚与共,於是有宁阳会馆之设立。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迄今已历九十余年矣。自兹以来,会众群策群力,推进会务。於办理慈善事业,与兴学育才,尤三复致意焉。其後更名为台山会馆、台山商会、台山商会有限公司,会务一仍旧贯,而组织则益臻健全。曩者,对家乡之建设及慈善公益等之赞助,未尝或忘,如账济灾荒,捐资兴学,建设义庄,载运海外先友遣骸归安故土,无不悉力以赴。战後复员在本港开办台山商会学校,培育英才,设立诊疗所赠医施药,申领公地扩展金塔坟场,修葺所属各堂物业,整理尝产,均著成效。近且蒙香港政府将屯门新建校舍拨给本会,开办台山商会学校,免费收容新区学童,弦歌不辍,蔼然乐育其,福利已普及大众而无畛域之分矣。1971年初,自置干诺道中139号之会所,遽遭回禄,理监事同人、邑人俊彦投袂而起倡议,与比邻联建新厦,由理事长陈国平擘划磋商,力排艰巨,监事长李炳超运筹提挈,费时三载,其议始定,划则营造。又历三年,复耗钜资,壮丽堂皇之大厦,今已巍然矗立於海墦。颜曰:三台大厦漪欤盛哉,斯厦之成也。第二届同人破上奠基於前,第三届同人完成於後,而两届理监事首长陈国平、李炳超、雷庭灼、黄达道、林惠如、翁家灼、黄浩川、黄福培、梁薰南,总务李植来,财务余恺庆诸君,恭任辛劳,厥功犹伟。至於盖谋鹃勉与议,咨商全体理监事诸君暨邑彦长者,亦有力焉。先哲有言:创业难,守成亦不易。继今以往,踵事增华,必日益发扬而光大也。兹值会所重建落成,爰述往事以谲来者。”
在澳门谋生的台山人,虽然比旅港的人少,但为了沟通乡情,加强团结,共扶患难。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成立同乡会。经过多次磋商,卒於1981年12月11日成立筹委会,在乡亲们的支持下,於1982年3月21日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正式成立“澳门台山同乡联谊会”。邑彦黄舜先生古道热肠,慷慨解囊资助巨款,购置永久会址。於1983年3月3日举行新会所开幕和第一届理事就职典礼。
首届理事会人选是:黄舜为会长,顾问有鄘炳仁、李瑞仪、朱朝钦、赵宣扬、劳福如、黄绍有。理事长趟汝能,副理事长余君慧,曹伟健,街强,理事:陈平治、陈源森、陈松添、曹卓机、江耀光、马根、何万年、陈桂荣、余银巧、刘沃周,李林、余英宏等。
联谊会本着联络乡情,谋求福利,沟通侨情,团结互助,服务桑梓的宗旨,在社会贤达和乡亲的共同努力下,会务如旭日东升,十分兴隆。几年来,为乡亲排忧解难,举办各种福利活动,以及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均做出可喜的成绩。
此外,在香港尚有海宴同乡会、陈氏宗亲会、黄氏宗亲会、李氏宗亲会、刘氏宗亲会、余氏风采堂、台山谭氏光裕同乡会、侨港伍氏宗亲会、雷氏宗亲会、赵氏宗亲会、汝南堂、林氏西河堂、溯源堂等组织,在这些社团中,虽不是全部是台山人,但其中会员的多数,社团负责人的中坚分子却是台山人。他们本着团结互助的精神,抱着爱乡情怀,救灾扶危,为家乡建设,兴办公益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