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
栏目:台山姓氏源流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19 10:59 

    曹氏,据美困《至德二德公所以事表》载,出白姬姓,是周武王之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大封诸侯,被封者各自以封地为姓。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于曹 ( 今山东省曹州 ) ,后裔以此为姓。又据《元和姓纂》及《广韵》所载: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 ( 今山东省邹县—带 ) ,后为楚国所灭,子孙散居各地,有的变祖姓为曹氏: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为武王之弟 ? 武王克商,封之于曹,建都陶丘 ( 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 ) ,公元前 487 年被宋景公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义据 1979 年版《辞海》“曹”宇注释⑥所载:“曹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诸侯国,姬姓,始封之君,周武王之弟叔振铎,建都陶丘 ( 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 ) ,有今山东西部。公元前 487 年为末所灭。”注释⑧载:“姓,古代曾国人来中国,有的就以曹为姓,如北齐曹妙达。”《辞海》对“钾冈”的注释为:“古国名,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匀;罕的北方和东北方——带。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庸管辖。”

    从上述史料记载可以看到,中国的曹姓,有三支渊源;一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嬴姓的后代,二是上古五帝少吴姬姓的后代,三是古代曹国人的后裔。从发源地来说,三支曹姓也各有不同,传白颛顼蠃姓— - 支。是发源于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一带;传自少吴姬姓一支,则是发源于山东省定陶县一带;而传自古代曹国的一支,是发源于与我国新疆自治区交界的乌兹别克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

    台山曹姓究竟扇那一支的后筒,发源于何地呢 ?

    据广海洋田村曹迪光君保存的《曹氏族谱》记载:“曹子,名卹,宇子循,河南汝宁府人。是周文王之于振铎之后裔。少孔子五十岁,以年少从学杏坛,笙簧经籍,辅翼儒雅,得与七十二贤之列,赫赫照人耳目。 ? 唐玄宗开元 27 ;年 ( 公元 739 年;从祀孔庙迫封曹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 5 年 ( 公元 1012 年 ) ,兵部员外郎杨坤赞曰:“三千孔徒,七十二贤,子循得道,圣门之下,笙簧经籍,辅翼儒雅,爵为蔡侯,名器匪假”。宋真宗加封上蔡侯。南末理宗绍定 3 年 ( 公元 1230 年 ) 御赞:“肃肃曹伯,王室之裔,习积乐道,磋切明义,惟善则主,尔德是类,史笔有焕,今名永纪。”明嘉靖 9 年 ( 公元 1530 年 ) 改称先贤曹子。其后裔为纪念其功德,在广州市小南门秉政街建造一座“曹先贤祠”。

    清乾隆 20 年 ( 公元 1755 年 )8 月,窃孙史员曹盂彪,见“曹先贤祠”因㈡久失修,破残倾塌,首先倡议重修,与贡生曹贤英,胁儒曹沛文等一同发出倡议。得到于循公系散居在佛山、南海、舌山、东莞、三水;、番禺、顺德、增城、博罗、新安、清远、惠州、开平、台山等地区的后裔积极支持,鼎力相助,募捐艮两,集资重修。据记载:“共捐助艮 1936 两,其中台山县文福、源谅、南乎、继圣、汝端、守裕、守荣.朝辉,共捐艮 176 两。由此可见,当年人们办宗族公益善事多么热心,做到一呼百应,解囊相助。当今,台山华侨乐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赞助款项建学校、起医院、修桥筑路,开办工厂,就是这种美德的外延继续。

    由于当年曹子循后裔的齐心合力.使坐落在广州秉政街的“曹先贤祠”焕然一新,重修成一座五进的公祠于清乾隆甲午年蒲月 ( 公元 1774 年 5 月 ) 建成启用。设有书楼、书舍、客厅、魁星阁和道学堂,还有厨房。门前写下这样的对联:“学备六经东山受圣人之业,泽流千祀南国开贤者之支。”一语道明曹子循是岭南曹姓开族的始祖。这座公祠不但作为散居广东省内曹姓每车春秋聚集祭祀之用,而且是清朝每年两次科举考试,曹氏子孙赴考安居之所。为:了管理这座公祠,还把广东省内子循公系的曹姓分为 8 班轮值:番禺鸦湖房、番禺雅湖茶园大圹沥滘房、清远。房、顺德桃村房、佛山白藤石南房、增城新安东莞博房、台山开平房、南海扶南风池南村西宁房。每班从秋祭日 ( 八月初四 ) 起至下年春祭日 ( 二月初四日 ) 止,还议定统一宗派 ( 周而复始,永世相传 ) 为:祖德廷裕,文章星达,长欲嗣昆,惠迪禧祺。。

    由此可见。台山曹姓是上古.五帝之一少吴的后代,是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所创的曹氏,属曹子循公系,源于河南汝宁府。据广海镇潮乐村曹姓雅光君保存的《曹氏族谱》和斗山曹厚村 曹灏起 君保存的《曹氏族谱》记载:宋宁宗 ( 在位于公元 1195 — 1224 年 ) 时,曹汝端,名鼎,痒生,中宪大夫,居南雄珠玑巷,因避苏妃 ( 一说胡妃 ) 之乱,携妻赵氏、梁氏和两个儿子:与立、与权,迁到开平丽峒定居。长子与立,宋文郎;取妻周氏,生一子文杨,宋大学生,迁往新兴沙水涌洞居住番昌。次子与权,宋文郎,取林氏为妻,生二子:文炳、文福。

    文炳,与权之长子,特授辽东都闲府兼顾山海关军民事务,世居开平丽峒一带,自立宗派为仰子:钦崇奕世家,言行忠信,仁义礼智;修齐自平,福祥寿好,富贵康宁。是开干曹姓始祖,其后裔多居开平丽峒一带,也有后裔迁到台山广海镇河洲村、那屏村、潮乐村、潮南村创业,共有 51 户 246 人。

    文福,与权之次子,娶妻梁氏,迁来台山广海创业。也另立宗派为:汉朝守吁,魏君秉符,龙翔风起,诗扎全家。文福公于宋代年间从开平移居台山广海,筑室创业,成为台山曹姓始祖。娶妻梁氏,生二子:伯川,伯达。其后裔在广海镇西门街建有文福公祠,解放后改建为广海镇小学。

    二世伯川是文福的长子,其妻姓氏失传,无法查考,生一子源谅。三世源谅,取妻冯氏。生四子:永富、永贵、永余、永盛。移居矬峒桥头凹村 ( 即今端芬镇三村管理区 ) 发展世,业。其中永余的后裔朝元带着儿子守富到汶村陂头地区捉老鼠为活,历经一段时间,守富娶海晏吉浦村罗家之女为妻而在汶村龙安村开族。

    二世伯达是文揭的次孑,其妻姓氏不祥,生二子:源德、源贯。

    三世源德,伯达的长子,取两个妻子,——是陈氏,二是余氏。生有三个儿子:一奴、远山、满翁。其长子一奴,迁居阳江县,立业开族;次子远山移居端芬镇那泰管理区,定居和乐村。远山曾孙秉秀见上川岛既能耕种又能捕鱼,是鱼米之乡,于清代带着长子符宦迁居上川沙圹村,开族创业,其次子狩让则迁往广西开族。源德第三子满翁世居广海镇那章管理 E 。

    三世源贵,伯达的次子,取两个妻子;汪氏、婆氏,只生一子益盛,迁往斗山镇,其后裔定居斗山神头村和曹厚村。到九世国瑞,取妻陈氏;生三子:遇实、运实、运盛,其中运盛,取妻陈氏,生一子绍益,迁居海宴。

    据 1979 年调查资料统计,文福公系在台山的分布情况如下:广海镇那章管理区的那章村有 95 户 392 人,洋 Uj 村有 75 产 328 人,潮乐村有 53 户 238 人,潮南村有 28 户 127 人,那定村有 17 户 80 人,石山村有 18 户 84 人;临田管理区的冲扩村有 7 产龙安村有 118 户 582 人。另外,以上这些村庄的曹氏后裔,在 1979 年以来,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不少农村人口迁往城镇定居创业,单是广海镇那章管理区的曹氏后裔因工作谋生之需迁到台城镇定居的就有· 20 多户 100 多人。据不完全统计, 1997 年,全台山市曹姓住户约有 1100 多户,人口在 5000 人以上,,目前,居住台山的曹姓,既有文福公系,也有文炳公系,但文福公系的户数,人数占绝大多数。

    台山曹氏总人数,在台山市的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曹氏在中国众多姓氏中也是个小姓。但分布较广,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曹氏既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小说家、诗人、画家、也有人位居皇帝和丞相。早在公元前 194 年,曹参助刘邦起义,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有“萧规曹随”之称。三国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次子曹丕,于公元 220 元建立魏国,称魏文帝,是个文学家,所著《典论·论文》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颇有贡献。曹丕传位于曹敛、曹芳、曹髦、曹奂为魏国皇帝,直到公元 265 年,延续 45 年,魏国皇帝均为曹姓,他们均是谯郡 ( 今安徽毫县 ) 人,故曹姓有“谯国堂”之称。曹不兴是三国时吴的画家;曹髡的后裔曹霸是唐代画家;曹顶是明嘉靖 36 年 ( 公元 1557 年 ) 江苏省民间抗倭英雄;曹福田是清义和团首领之一;曹顺是清道光年问山西赵城农民起义首领;曹雪芹是清大小说家,他化九年时间写成的《红楼梦》,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曹学楷是鄂豫边红军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参谋长、中共鄂东和鄂东北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主席、鄂边红军总预备队政治委员、红一军第一师和红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三师政治委员等职, 1931 年牺牲。我们台山曹姓亦人才辈出,其中有先侨曹亚志,追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的曹迪儒,有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捐躯的革命烈士曹国英、曹进文,有曾任广东省侨办主任曹兴宁、云南省广南县政协主席曹廷湛、青岛军区司令曹洪,另外还有曹棠、曹伟、曹暖、曹河、曹愿、曹瑞仪、曹邦等一大批,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奉献宝贵的青春年华。

    本文根据潮乐村、洋田村、龙安村、曹厚村保存的曹氏族谱和《龙川姓氏渊源》等材料编写而成。并得到曹雅光、曹健全、曹灏起、曹德本君的支持和指导,谨表谢意。由于本人阅历有限,掌握资料有限,错漏在所难免敬请识者指正。

    本文作者简介

    曹明,丈名曹寿明,字翔修, 1938 年 12 月 15 日出生,广海潮乐村人。曾在克中小学、台山四中 ( 瑞芬中学 ) 、台山师范读书, 1958 年中师毕业后参加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小学教师、小学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分校教导 i 任、县教育局教研室研究员,参加过“四清工作队”,当过小学革委会副主任。 1972 年到台山工业局工作,下过厂,任过局党校副校长、宣传教育科副科长。现任市工业局宣传教育科科长和台山市文联常委。热爱写作,在全国、省、市报刊,电台发表大量新闻、通讯,是《江门日报》、《台山报》优秀通讯员, 1996 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基层宣传干邯。


原作者: 曹明
来 源: 台山姓氏源流
 

上一篇:赵氏
下一篇: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