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地方文献和侨刊等特色馆藏资源。这些文献及侨刊记录了台山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为更好地服务读者,提升地方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馆公众号现开设“特色馆藏”栏目,将分期推出一系列地方文献和侨刊等特色馆藏的推荐书目。欢迎广大读者到馆阅读,尽享宝贵资源!
《新宁杂志》2025.1
主办单位:台山市新宁杂志社
索书号:Z62/X57/2025.1
馆藏地点:台山市图书馆南座一楼侨刊乡讯文献中心
《新宁杂志》创刊时间为1909年2月5日(清朝宣统元年正月十五),是由谭毓芝、刘小云等台山知识分子在广东省新宁县宁城(今台山市台城)创办的民办侨刊,是中国最早的侨刊。
历经百年风雨,《新宁杂志》既是侨乡文化的记录者,也是海内外台山人情感联结的纽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内容从传统侨情报道到年轻化转型,始终与时俱进,成为华侨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活标本”。
《新宁杂志》以“传递乡情、沟通海内外”为宗旨,报道台山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及海外侨情,被誉为台山的“百科全书”和“集体家书”,多次获评“广东省优秀期刊(侨刊乡讯)。
一、时事要闻:
1、旧金山各界华人盛大游行
2、金桥绿色铝合金项目动工
3、端芬打造中葡文化融合文旅项目
4、台城二小林荣源校区启用
5、水步传统文化旅游嘉年华盛大开锣
二、仁心仁德:
1、我市两个教育项目举行庆典
2、伯利兹侨界筹集善款 助力侨胞家属渡难关
三、侨务侨情
1、台山籍当代艺术家露莎荣获"全球华人杰出青年”艺术人物大奖
2、华侨主题电影(故园飘梦)在纽约首映
3、北美洲华人排球公开赛盛大举行
四、台山非遗:台山蚝油制作技艺
五、台山美食:秋天,去魅力侨乡“蟹"逅美味
六、文化传承:我的生活用品
七、生活常识:冠名与班派
海客说,从家乡到香港的交通越来越方便了,港珠澳大桥往西就是黄茅海通道,今年年底就建成了,往后回乡就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知道,他的家乡在台山,他所说的黄茅海,正是公元1279年陆秀夫负帝投海之处。当下正在修建跨海大桥,东连珠海,西接台山,从港珠澳大桥西沿线经黄茅海通道到广东西部沿海地带,鱼肥蟹美,稻谷飘香,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悠悠万事,沧海桑田。如若有幸目睹,乘舟而来的文天祥一定不会再有“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吁叹了。一人言毕,众人皆然。
——摘自:《新宁杂志》2025.1第41页,《海上看大桥》
侨刊是指主要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以报道家乡新闻、传递乡情侨讯、联络海外侨胞为宗旨的民间刊物。它起源于中国侨乡(如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是华侨与祖国家乡之间重要的情感纽带和信息桥梁。
侨刊的作用与价值
一、信息桥梁作用
传递家乡动态:侨刊通过报道侨乡的经济、文化、民生等新闻,帮助海外侨胞了解家乡发展变化,缓解思乡之情。
政策宣传窗口:向侨胞传递中国的发展政策、侨务法规和投资机遇,促进侨胞参与家乡建设。
二、文化传承功能
弘扬中华文化:侨刊常刊载传统节日习俗、方言故事、历史人物等内容,帮助海外新生代华侨维系文化认同。
促进华文教育:部分侨刊设有教育专栏,为海外华校提供教学资源,助力中华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三、情感联结价值
维系乡情纽带:通过刊登侨胞寻亲、宗族活动、侨乡族谱等信息,强化海外侨胞与祖籍地的血缘和文化联系。
记录侨史记忆:侨刊保存了大量华侨移民史、奋斗故事和慈善事迹,成为研究华侨历史的重要文献。
四、经济与社会价值
招商引资平台:侨刊常推介家乡的招商项目和营商环境,吸引侨资返乡投资,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公益慈善动员:呼吁侨胞支持家乡教育、医疗、基建等公益事业,历史上许多侨校、侨捐工程即通过侨刊促成。
五、民间外交意义
展现真实中国:侨刊以民间视角呈现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客观了解中国,减少文化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