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研究成果】浅谈如何丰富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形式
栏目:人大动态   作者:台山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2023/08/18 10:35 

【优秀研究成果】浅谈如何丰富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形式


浅谈如何丰富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形式

吕珏杜

【前言】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肩负着反映人民要求愿望和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重任。地方人大代表尤其是乡镇人大代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占比都很大,处于基础性地位,他们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乡镇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一方面体察民情、反映民情,另一方面宣传动员、组织发动,做到下情上送、上情下达,可以起到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大各项具体工作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提高人大代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然而,在实际日常履职工作中,由于乡镇人大代表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乡镇人大“边缘化”、代表活动“形式化”、“松散化”等情况仍有所存在。进一步提升乡镇人大代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丰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对推进我国新时代乡镇人大工作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我通过查阅书刊文献、网络搜索,查找和学习了乡镇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乡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优秀案例等方面的文件资料,现谈谈我对丰富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形式的浅见。


【关键词】丰富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形式


乡镇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数占五级人大代表总数的70%左右。他们是人大工作的生力军,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力量,他们对基层情况十分熟悉,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也更愿意为身边的群众说话。正因如此,代表工作更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敢于创新,追求创新,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实践的需要,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有亮点),以实践创新驱动代表工作的新境界、新发展。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紧、互动更深,代表工作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相关理论概念


(一)乡镇人大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第二条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即乡镇人大代表是由选民依法直接选举产生、参与管理乡镇级国家事务的主体,他们是广大基层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和想法,可以和群众直接沟通交流、代表群众发声,因此乡镇人大代表的地位特殊、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大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人大代表需要不断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内容,灵活运用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保证代表倾听人民的呼声,敢于和主动回应人民的期待。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要重点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本级人大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宣传和组织群众,努力做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党和国家排忧解难。


二、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现状


(一)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深度不够


一是乡镇人大代表“官腔”太浓,群众接受程度低。有些代表平时与群众打交道少,没有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在接访群众时没有放下“架子”,挂在嘴边的仍然是“官腔”,在开展基层调研或是宣传政策理论时没有将其转化成群众接受程度高的“大白话”,群众自然与代表们产生疏离感,代表自然也难以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是乡镇人大代表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许多乡镇组织的代表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任务“走过场”,这种视察调研活动通常会去多个地点,而非仅对一处地方展开深入调研,代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和群众交流,往往只是开开会、举举手、走一走、看一看便了事。


三是乡镇人大代表深入走访座谈形式落后,没有“与时俱进”。虽然目前我国各省市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互联网+”人大代表工作网络系统,但是乡镇人大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助力代表活动的做法还不普遍,代表活动仍然更多采取走访、座谈等传统形式,有些代表甚至连自己辖区群众的微信联系方式都没有,群众们也无法通过有效的网络平台联系代表,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将问题和诉求反映给代表,由此造成“下情上送”的传达严重迟缓。


(二)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意识淡漠


一是乡镇人大代表客观履职能力不足。据统计,目前乡镇代表老龄化和低学历现象明显,部分代表缺乏调研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政策领悟理解不够,有的代表连乡镇人大的职能、地位和作用都不明白,对工作报告中的专业术语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有些代表甚至直接明确表示自己看不懂议案,更谈不上审议。会议期间都没弄通“上情”,闭会期间又谈何“下达”呢?


二是乡镇人大代表主观履职意识不够。我国实行的是兼职代表制,部分代表没有真正把代表身份与为民代言、为民做主紧密联系起来,只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视参加代表活动为额外的负担,缺乏应有的履职愿望和热情。部分“哑巴代表”“举手代表”在参加人代会时既不讨论发言、也不提建议意见,仅在表决时举举手、选举时投投票;参加代表活动时就走走过场,也从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更遑论形成自己的调研视察成果了。


三是乡镇人大代表履职目的不纯。部分代表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代表身份应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只把目光锁定到谋求自己的局部利益,不能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谋幸福。


(三)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服务保障不细


一是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硬件设施有待完善。目前乡镇人大代表主要通过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定时定点开展接待活动,从而与原选区选民或群众保持经常性联系,但联络站多建在村(居)委会里面,被村两委干部及部分群众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部分联络站硬件配套设施陈旧,深化建设工作做得不够,有些联络站甚至连卫生情况也不太理想,群众到站后直接掉头就走。


二是乡镇人大代表学习培训渠道少。部分乡镇在人大工作经费预算设立上仍然偏低,连一年两次的人代会都不一定够,更遑论将经费用于合理设置学习培训课程、购买相关学习报刊杂志了,这也导致部分乡镇人大代表在理论知识学习维度上存在短板,如人大制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如何起草议案和建议等内容,群众难免也会对代表的综合素质产生一定质疑。


三是个别乡镇人大代表解决问题流程长,速度慢。部分代表在接到群众反馈意见后没有第一时间起草议案建议,而是在临近人代会开始前才匆匆准备,等到人代会结束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答复,再着手进行工作布置,往往可能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群众盼星星盼月亮也没盼来问题的解决,部分偏激的群众甚至直接选择越级上访“闹一闹”等不恰当的处理方式,这归根结底也是人大代表怠于行使代表职权,没有及时“下情上送”而导致的不良现象发生。


三、如何丰富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形式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意识教育,矢志不渝筑牢思想防线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一位乡镇人大代表的成功当选,意味着的不仅是一种职务的变化,更是一种思想境界的升华;不仅是一种工作角色的转换,更是一种政治责任的增加。乡镇人大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时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信赖群众、依靠群众,诚心诚意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在思想上自觉服从党的领导,依法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把党心民意维护好、结合好、统一好。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全方位洞悉民意动态。乡镇人大代表由人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来自于民、根植于民、服务于民。不管是来自各行各业,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民众,都要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代表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方位洞悉选区内的最新民意动态。要心系人民,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认真履职,要时刻以“人民代言人”的责任感,切实履行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三是强化奉献意识,真诚真情真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奉献者。乡镇人大代表是“兼职”代表,但绝不是“兼职”为民,代表的奉献精神既要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更要体现在全心全意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这种奉献要求代表舍得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业务时间;这种奉献要求代表在精神、精力、知识、经验等方面都需要有巨大的付出。但也唯有这种真心、真意、真诚、真情的付出和奉献,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信赖,得到人民群众的关怀和爱戴。


四是强化法制意识,做遵法守法的先锋模范。人大代表是制定法律的主体,是遵法守法的表率,乡镇人大代表法制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代表工作的水平,代表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在人民群众中会产生很大的示范作用。因此,乡镇人大代表要继续增强对宪法、代表法、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用现代法制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带头为人民群众宣传宪法和法律,宣传主席团的相关决议决定,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二)关注群众诉求,多措并举洞悉群众心声


1.了解群众需求,聆听基层声音


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执行职务、开展活动、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和依托,是代表服务选民的重要桥梁,是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更是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广大乡镇人大代表通过联络站与群众互动交流,同时也向群众传递国家、政府的政策和声音。如何能让代表们在联络站更好了解群众需求,聆听基层声音?


一是要加强硬件配套设施,打造现代化履职场所。鼓励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突出地方特色,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多个功能室,如人大议事厅、会议室、代表宣讲小讲堂、转角小书吧、档案室等,充分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更好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监督相关问题、强化办理反馈,将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与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有机结合,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迭代升级为契机,更有广度、更有深度地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民主渠道作用,更好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是要完善群众提出问题解决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规范群众意见建议接收、筛选、交办、反馈等流程,健全完善处理反馈机制,做好分级分类交办,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逐条梳理研究、细化任务分解,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群众意见和要求办结后,由代表通过回访、微信回复等方式,将办理情况向群众反馈,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2.聚焦群众需求,创新代表活动。


乡镇人大代表要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作为代表联系群众的根本原则,灵活运用座谈、走访、调研、视察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进选区、下基层、访选民、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以此提升联系活动效果。


一是要从本职出发,构建专业团队服务群众。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一旦遇到涉及面广、突出性强的问题时,单凭代表个人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因此,乡镇人大代表可根据自身本职工作合理分成若干小组,在遇到“疑难杂症”时可相互交流商量对策,比如辖区群众之间产生矛盾纠纷,当中涉及相关法律知识需要解惑时,代表中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可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群众做好调解沟通工作;又比如辖区若有不愿接种新冠疫苗的老人时,可让代表中的医疗工作者发挥自身特长,利用专业优势为老人解答疫苗接种相关疑惑事项,消除老人的接种疑虑。


二是要从问题出发,提升代表活动实效。在每次代表活动开始前,乡镇人大代表们要带着问题查阅资料,熟悉相关法律政策,了解内容重心,把握问题核心;活动开展时,代表们既要实地考察、听取汇报,也要采取问卷调查、明察暗访和民意测评等方式,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包括交通出行、教育就学、民生实事、环境治理等具有普遍性、突出性、代表性的问题。倘若发现棘手的专项问题,代表们还需多方听取选民意见,摸清来龙去脉,有需要时就搭配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专项调研,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三)打造“线上人大”,科技赋能助力服务群众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能让乡镇人大代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全天候”、“无死角”。延伸代表工作触角,建设“网上人大”、打造“智慧人大”,开通代表履职“网络直通车”,建立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代表联络站,即可以实现由人大“单向传输”到与群众“双向交互”的转变,实现人民群众诉求与国家权力机关的无缝对接。


1.建设微信履职平台,拉近代表群众距离


运用微信履职平台,拉近乡镇人大代表与群众间的距离。比如,福建省三明市建设了一个名为“三明市人大代表在身边”的微信履职平台,由此打造集学习宣传、线上履职、反映民意、接受监督为一体的移动网络平台,大大便利群众与代表间的双向联系:一方面,群众联系代表、开展监督更加便利,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基本信息、履职情况、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等,可实时开展监督;另一方面,代表履职更加便利,通过手机便可了解社情民意、处理反馈群众的意见建议等,实时开展履职。


2.运用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群众满意度


打破区域资源限制,拓宽乡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新途径。比如,湖南省祁东县建立人大代表建议网上办理、人大代表履职网上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人大代表在线提交建议、跟踪建议办理进度,以及相关承办单位处理代表建议、反馈办理情况、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等多项功能;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信息数据库,详细录入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信息和需求信息。随时收集群众在人大门户网站上的留言,进而建立代表和群众线上“双向联系、双向认领”机制,畅通乡镇人大代表与选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渠道。


【结束语】自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至今,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要求贯彻到履职全过程各方面。作为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先锋队,乡镇人大代表必须依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时刻展现新时代乡镇人大代表的担当和风采。


(作者吕珏杜系台山市川岛镇人大办公室一级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