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是否配备了消防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停车位这样施划是否方便群众停放车辆?”……在民生实事“问计划”现场,人大代表与项目施工方、责任单位、居民群众、社区网格员“面对面”交流,监督台城街道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一个缩影。
▲人大代表视察民生实事项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工程
第一步:“共商会”让“民主议政”规范有序
与乡镇不同,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本级没有人大代表。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积极探索街道“共商会”制度,搭建“人大代表+民情代表”成员架构,填补了街道本级无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空白,让代表们能够通过“共商会”参与街道工作的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
▲台城街道共商会第五次会议现场
共商会召开前,台城街道通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网格联络站、企业联络站、网上联络站、移动联络站、村(社区)联络站(点),实现街道40个村(居)委会意见征集“全覆盖”。在2023年3月台城街道第五次共商会会议上,代表们分别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工作总结、街道工作总结计划和街道预决算等报告,分团共商报告内容、共议民生项目、共话发展大计,并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从10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票决8项,总投资额约601万元。“共商会”从2019年成立至今,共实现28项民生实事从“民声”转化为“民生”。
“共商会”制度有效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拓展政情民意传递渠道,扩大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为街道工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搭建了新平台,有利于提升街道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是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第二步:“问项目”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为确保民生实事落实到位,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将“共商会”民生实事项目列入每年人大监督的重点,已连续5年通过“三问一评”,即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最终通过代表评议的方式,全程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落实情况,让人大监督工作更有力、更有效、更有为。
▲台城街道民生实事项目“问计划”座谈会
▲民生实事项目--长岭公园建成
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问计划”活动,主动跟踪民生实事项目进度,助推项目建设加速提质,保障民生实事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全面建成、惠及百姓。
去年,台城街道积极运用江门市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创新开展“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的民生“微实事”办理工作,投入专项资金20万元,实施合新社区南昌新村道路升级改造,将长度200米的坑洼路面改造成平坦的沥青路面,同时粉刷围墙,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将“堵心路”变成“畅行道”。
第三步:“勤履职”让“百姓小事”办好办实
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坚持以“为民说事、为民想事、办民办事”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搭建履职新平台,办好百姓身边事,打通“为民服务路”。
▲台城街道将移动联络站前移至家门口、小区里
从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从线下代表群众“面对面”,到线上沟通交流“不打烊”;从代表接访日倾听民意,到搭建移动联络站监督民生实事项目;从设置留言信箱,到保障实践基地24小时“营业”;从深入推进“立法联系点”建设,到开展“人大代表小讲堂”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不断完善人大履职新平台,畅通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后一米”。
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还围绕校园安全、食品安全、老旧小区建设等民生领域,深入推进“人大代表与法同行”“人大代表进网格”等民生实践,积极打造反映社情民意、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传播和践行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阵地。定期组织代表先后深入社区、校园、企业等基层一线收集民情,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精心打磨成环南社区小公园、环南后街环境优化等680条意见建议,将群众“金点子”变成了代表“好建议”,并通过专题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约见项目部门负责人等多种形式做好督办,让一项项具体的民生清单“掷地有声”、落于实处。2022年,台城街道已协调解决物业管理、便民服务等各类民生问题600余件,真正让基层实践基地在解决“百姓小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将继续深入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平台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基层人大的生动实践,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台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台城街道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