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描绘台山“十二五”蓝图:再造一个新台山
栏目:人大动态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2/26 09:56 
    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市长谢伯欣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台山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市GDP达467亿元,人均GDP达4.67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台山。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新台山,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持续提升,那么需要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实现新突破呢?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出了四个方面。   
  1、五大基地剑指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性地贯彻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和江门市提出的沿富裕地区边、沿路边、沿海边的“三边”发展战略,初步建成电能源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都市农业基地,规划建设临港精细化工基地。以广海湾地区被省定为精细化工基地为契机,以港口资源和广海湾工业园南区为依托,培育发展以精细化工为主的工业产业和港口物流、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壮大海洋经济规模;以新高铜线为主轴,以广海湾工业园北区为中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汽车零部件、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推动金属制品、电子电器、家具木业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扶持发展广海大沙和海宴新财富两个环保工业集中区,发展环保产业和配套全市制造业发展。紧紧围绕品牌化、基地化和特色化,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壮大提升旅游业,加快发展物流、文化、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逐步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坚持把大项目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骨干支撑,力促现有大项目加快建设和引进更多大项目。
  2、打造多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格局
  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制定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优化区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推进高铜线、麻阳线、稔广线等省道改造工程及有关县道建设和农村公路硬底化工程,协调推进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台山段、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台山支线、新台高速公路南延线、中开高速公路台山段建设,力促广海湾5万吨通用码头及防波堤、航道工程上马建设和川岛深水港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打造铁路、轻轨、公路、水运多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格局。突出推进以台城河、潭江干堤、烽火角等三大水系整治为重点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快电网和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台城城区规划建设,尤其要抓好新城区开发,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其龙头带动能力。围绕做强镇村经济、抓好镇村规划建设两大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3、民生为重,教育先行
  着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就业、社保、医疗等各项事业,重点推进帮扶就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强文化大市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强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弘扬台山人精神;注重发展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创新建设低碳绿色台山
  着力建设创新和低碳绿色台山。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健全科技创新和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尤其要创新政府管理、镇级发展、招商引资、公有资产管理、土地储备管理等体制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设低碳城市和清洁家园。狠抓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把好投资项目环保准入关,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环保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完善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尤其要抓好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老百姓享受“青山绿水”。(台山政府网众慧 通讯员江民)

审编:陈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