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大批毕业生要踏入职场了。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找到好工作不容易,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毕业生们切记要擦亮双眼,提高防范意识,警惕招聘“陷阱”!别让求职急切的心理被不法分子利用。下面,台检君将结合本院办理的真实案件,为大家送来求职防骗指南。
案情回顾
在温某某等人涉嫌诈骗罪一案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利用暑期、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高峰节点,在知名网络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以招聘客服人员为由,骗取应聘者的信任,将应聘者发展成为犯罪集团的人员。基于快速就业、暑期、勤工俭学、兼职等的考虑,共有41名大学生轻信犯罪团伙发布的招聘信息,并去涉案窝点应聘,最终成为诈骗集团的一员。
涉案大学生作为“键盘手”,在社交媒体上冒充主播的身份,通过话术剧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要求被害人在直播平台充值刷礼物,从而诈骗被害人财物。其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要避免跌落网络招聘“陷阱”,首先我们要知道网络招聘乱象频发的成因和大学生容易成为网络招聘“陷阱”目标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网络招聘乱象频发的原因
1、部分网络招聘平台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未能对每一条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核实。部分招聘平台信息发布门槛不高,犯罪成本低,容易成为犯罪滋生的土壤。
2、犯罪团伙利用应聘人员“分布广而散”且流动性大等特点,且有技巧地将犯罪隐藏起来,如不签订劳动合同等,导致案件侦查取证困难。
大学生容易陷入招聘陷阱的原因
1、思想单纯,防范意识差。大学生初涉社会,缺少社会历练,辨别能力较低,容易相信他人。本案中,大部分涉案大学生称在网上看见招聘广告就直接去涉案公司面试,并未核实招聘内容、发布公司的真伪。
2、就业压力较大,急于找工作。本案案发时间是2020年6月至同年8月20日期间,正值毕业季,很多应届毕业生为了尽快就业、减轻家庭负担,也有一些在读大学生为了勤工俭学,轻信犯罪分子刊登的招聘信息。
3、法律意识淡薄,对自身行为性质认识不够。部分涉案大学生辩解称当时觉得这是正规工作,而且对方是自愿要在直播间刷礼物的,直到被公安机关抓获后才清楚事情的严重性。
4、纠结于沉没成本,未能即时退出。本案中的犯罪团伙以高薪吸引涉案大学生应聘,而且部分涉案人员称当自己知道这份工作有诈骗的成分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立即离职,而是继续工作一段时间拿到工资再说。
求职就业防骗指南
1、选择正规的招聘网站。求职者一定要选择正规招聘网站,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防止网络诈骗。正规的招聘网站都会仔细验证招聘单位的真实性,要求招聘方提供单位营业执照、办理职员的身份证件以及加盖公章的单位证明等,以防止虚假信息的发布。
2、核实招聘公司信息。正规的公司和骗子公司还是有区别的,在网上找工作可以细心观察,骗子公司的公司介绍都是特别简短或者信息非常少,一些骗子公司一般不会标注公司地址和其他信息。对于没有固定电话和网站的公司要谨慎对待。就算是有网站和固定电话,也要尽量核实这些信息是不是骗子“借用”其他公司的信息。
面试前,可搜“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里面搜索所求职的公司,从多个维度(成立时间、注册资金、为员工缴纳社保情况等)去判断其靠谱程度和企业实力。也可以通过各搜索引擎查查企业风评。
3、严格保护好个人信息。求职者在填写简历时,要避免泄露太多个人信息。在网络投简历时,应选择隐私保护和信息隐藏等功能;找到工作后,应及时更改或删除个人信息。任何招聘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千万不要随意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需要提供证件复印件时,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等。
4、拒绝所谓的“高薪”诱惑。要准确评判相关职位的合理薪酬空间,招聘信息中出现的“专业不限”“月入过万”等字眼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段,应聘时一定要注意甄别。
5、面试时多留个心眼,慎防诈骗组织。这种类型的招聘往往面试地点不在本地,有些能接受异地面试的人成为犯罪分子的猎物。有时候的确没有人相信,但往往是你很久不联系的朋友、同学、异性朋友突然联系你,骗取你的信任,说给你介绍工作,去了以后才发现地点偏僻,人烟稀少,多人接站,然后可能会被限制自由。如果一个公司在和你联系时表现出很奇怪的面试流程,大家一定要警惕起来。
最后,希望各位毕业生,能够手握这份防骗指南,躲避各种招聘“陷阱”,最终找到自己满意的靠谱工作,在职场中大显身手,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