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首个“中华白海豚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站”在台山成立
栏目:检察动态   作者:台山市人民检察院 发布时间:2024/09/05 14:52 

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专业管护优势,近日,江门市检察院、台山市检察院与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处”)联合签订了《关于建立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并在位于台山市赤溪镇的保护区管理处设立了“中华白海豚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站”,推动检察机关与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以高质效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守护中华白海豚,维护生物多样性。

△日前,江门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钟东晖,台山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维良一行到中华白海豚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站调研。

江门、台山两级检察机关在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先后实地调研中华白海豚科普宣教馆,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交流座谈、巡航管护及公益诉讼“回头看”等系列活动。

近年来,台山市检察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主动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打造“齐抓共管,协同共治”的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格局。

一、积极开展“海洋检察专项行动”,全力打击破坏海洋生态行为

针对台山海域面积大、违法用海、非法捕捞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台山市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研究推进海洋检察共治新模式“澄川”专项行动,成立海洋检察工作室,一体化办理涉海“四大检察”案件。

近年来,该院共办理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涉海案件219件,通过办案依法惩治非法捕捞、走私等犯罪分子109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清拆非法占用海域养殖面积达2万多亩,清拆导陷插网陷阱等非法捕捞设施3000多米,替代性海洋修复增殖放流虾苗5.5亿尾。

如在办理林某某等人非法捕捞案件时,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获得审判机关支持,判令被告人增殖放流斑节对虾54649.55万尾,及时修复包括中华白海豚在内的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有效实现了惩治违法犯罪与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双重效果。该案件被“两高”联合评为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二、以“检察+N”凝聚保护合力,构建海洋共治新格局

为促进涉海执法规范化、海洋治理现代化,台山市检察院坚持部门联动,牵头海洋行政职能部门座谈研讨,推动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部署开展违法占用海域整治、海上安全生产等专项工作,凝聚海洋治理共识和保护合力。

近年来,该院分别与海警、海事、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沿海镇政府等部门先后联签《关于加强检警协作配合工作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加强台山市海洋治理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台山市涉渔乡镇自用船管理配合协作机制(试行)》等协作机制。

三、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增强全民生态保护共识

为进一步凝聚全社会中华白海豚保护共识,台山市检察院联合保护区管理处就“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多次举办普法宣传活动。

今年四月,该院邀请台山市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海洋管理行政机关代表,一同前往保护区管理处参加公益诉讼办案现场“回头看”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通过参加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座谈会以及在海上亲身体验巡航管护工作,“益心为公”志愿者表示,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公益性事业,不仅需要各政府部门尽职尽责,更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为守护中华白海豚,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凝心聚力。

今年七月,江门市检察院、台山市检察院与保护区管理处在江门市规划展览馆联合举办了“认识中华白海豚”科普展亲子活动,并邀请了50多名家长和孩子们参加。

活动中,除了设立科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检察机关和保护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精彩的事例和图片视频、专业精炼的知识,以及有奖问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们对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保护现状,以及公益诉讼检察的发展历程、法律依据、办案领域和监督类型等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

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将会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为保护共同的蓝色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