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接筑跨海建桥,经过恩平,直达阳江那龙[1]。
1917年12月22日,陈宜禧呈函至交通部请由宁城站展筑铁路至白沙旧墟。1917年正月,宁城至白沙旧墟段正式兴工修建,至1920年5月12日,新宁铁路白沙段正式完工通车[2],而阳江支线,因款项不足等种种原因,并未修成。

-新宁铁路白沙站旧址(艾水摄)-
建成的新宁铁路西南支线,全长28.618公里,共有火车站10个(不含宁城站),分别为筋坑站、水南站、官步站、三合站、黎洞站、上马石站、东心坑站、长江站、田坑站、白沙站。1930年,新宁铁路公司为减少行车成本,增加收益,遂决定减行火车,运行有轨汽车,于是购进4台有轨汽车(每台载36人),于1930年8月1日,将其中2台运行于西南支线,每日开四次[3]。为方便乡民,运行有轨汽车的同时增设了字祖庙站、沙湾站、南蓢站、龙头湾站等四站,专门用作有轨电车停靠站点,而火车不停靠。

-《良友》1931年第55期记载的新宁铁路有轨汽车-
二、宁路遗址(白沙站至望楼岗段)
在新宁铁路白沙站至龙头湾站段,短短1公里内,我们共发现遗址5处,分别为白沙站三角线遗址、白沙站加水塔遗址、白沙站前路基、望楼岗村前单拱涵洞及望楼岗村前双拱涵洞。

-遗址卫星全景图-
(一)新宁铁路白沙站三角线
新宁铁路是我国第二条民营铁路,其在运行修建中运用了大量的西方技术。在转车方面,就运用了转车盘及三角线等两种技术。转车盘主要应用于斗山及公益,而三角线则在宁城、白沙、江门北街都有所运用。而以上三处三角线中,则以白沙站三角线保存最为完整。

-白沙站三角线近景-

-三角线路基上的残存的混凝土-
白沙站三角线遗址,现存路基遗址约100米,其整体布局呈三角形,基本绕一个三角水塘分布。
其东接有长约300米的路基,紧靠新宁铁路白沙站旧址。

-三角线原理图-
三角线为火车整体掉头之用,其掉头过程为火车正向从A点(宁城方向)驶向B点,再由B点开始倒车,倒至C点(白沙站),即完成掉头,火车可再次正向驶向A点(宁城方向)。该三角线遗址为现发现的新宁铁路唯一一处的三角线遗址,其对研究当年新宁铁路乃至我国早期火车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及科学价值。
(二)新宁铁路白沙站加水塔遗址
新宁铁路白沙站加水塔遗址,现存局部水泥基座,其位于三角线内,与三角线内的三角塘共同构成一套加水系统,水塘为蓄水之用,而水塔则是引水塘之水,从高处为火车头加水。该套加水系统,虽加水塔主体已损坏,但其仍是目前发现最为完好的新宁铁路加水系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加水塔遗址俯拍-
(三)新宁铁路白沙站路基遗址
新宁铁路白沙站路基遗址余长约为400米,除部分遗址被村民开辟种菜,其余位置保存完好。是现该路较为完好的路基之一。

-路基航拍图-
(四)望楼岗村村前单拱涵洞
该单拱涵洞为2007年调研时发现,本次对其进行数据补录,其与上文所提及的路基、三角线、水塔遗址,共同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铁路遗址群。该遗址群区域是现发现的新宁铁路遗址中可见种类最多、遗址最为密集的区域。

-望楼岗村前单拱涵洞-
(五)望楼岗村前双拱涵洞
该双拱涵洞为2007年调研时发现,涵洞宽4.77米,长10.13米,现上覆盖有宽约8米水泥路面。
该涵洞是目前已发现的少有的新宁铁路双拱涵洞之一。

-望楼岗村前双拱涵洞-
特别鸣谢
本次调研项目经费由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捐赠,
同时感谢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及白沙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1]整理自1916年《陈宜禧呈交通部文》
[2]整理自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新宁铁路会计年报册》台山市博物馆藏
[3]整理自《近代华侨报刊大系 第1辑 第21册》之《风采月刊》第六年 第二期、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