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台山台山市博物馆!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台山市博物馆 > 科研与收藏 > 科研成果 >
【用文章丈量台山】台城西宁市:充满欧陆建筑风情的金融中心
发布时间:2019/03/07    

台城西宁市

充满欧陆建筑风情的金融中心

叶玉芳

      台城西宁市,位于台城旧城区西面,成立于清光绪八年(1882)。是“中国第一侨乡”台山近代的金融中心,因当时全国有20%的侨汇在此汇兑结算而闻名全国,近代形成的金融街区的肌理和原貌基本完整地保存至今,金融文化、骑楼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见证了侨乡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历程,赋予西宁市丰富又集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风貌特色。


-光绪十九年《新宁县志》县城附城图- 

 

侨乡金融中心

 ——闻名中外的“万国荷包”

      19世纪中叶以后,台山成千上万的贫苦民众背井离乡,来到万里之遥的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家淘金、修铁路,回国置田、立宅、娶老婆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据清光绪《宁阳存牍》记载:“自同治年以来,出洋之人多获资回华,营造屋宇,焕然一新。”台山接收的来自海外的侨汇数量巨大,全国无另一个侨乡出其右。从清末民初侨汇大量流入,至抗战全面爆发前侨汇额达到历史的高峰。据有关资料记载,1929年以前,台山每年的侨汇在1000万美元以上,占当年全国侨汇总数的1/8(全国每年8100多万美元);1930-1937年猛增至3000万美元,几乎占全国侨汇(9500万美元)的1/3;战后的1946年海外华侨通过中国银行汇回台山的钱为1400多万美元,占广东全省侨汇的49.7%。1946年8月,广东侨务处处长张天爵曾云:“四邑侨汇,为粤省冠”(载张镜辉著《复员后之四邑侨汇》)。可见,台山侨汇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西宁市远景图-

 

      银钱的大量传入,促进了台山钱庄的迅速发展,金铺银号遍布台城各主要街道,同时,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私营现代金融机构,都积极在台城开设经营银信业务的现代金融组织。民国时期的台城,经营银信业务的机构、店铺达百家之多,其中近八成分布在西宁市。台西路、西濠路、中和街、南昌街、北盛街的金铺银号一家接着一家,台山最著名的银号天华银号、大正银号、义丰银号、华丰银号、裕亨银号、宝泉银号等就分布在西宁市,台西路则集中了中国银行台山办事处、邮政储金汇业局台山分局、香港广东银行台山分行、广州五华实业信托银行台山分行、广州储蓄银行台山分行、中国信托有限公司台山分公司等6家银行,西宁市因而成为台山侨乡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台西路更被称为“台山银行街”。

      此外,西宁市几乎每间杂货铺、药材店、烟酒店、百货店、烧腊店、米店,甚至印刷厂等,都做起“兼营银钱汇兑”业务,从中获取丰厚的利益,这种现象为全国罕见。至今,我们仍可以从西宁市这几条保存完整的骑楼街道和骑楼建筑上遗留下来的匾额痕迹以及当年出版的书刊、杂志广告中,感受到它金融业的兴旺盛景。

-台城中和街天华银号旧址-

 

      发达的金融服务业为台城的市政建筑与经济发展,如近现代工业企业的兴办,特别是消费性商业经济的繁荣兴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而穿行在台城西宁市的民众多身带多种外币。西宁市金融业的发达,具有重要的历史和金融文化价值。

 

 

岭南侨墟骑楼

——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

 

      上世纪20年代,西宁市由县政府统一规划进行“城市改造”,每栋骑楼按照县政府制订的骑楼基本章法(柱距10尺、进深12尺、净高15尺),由西宁建筑公司等专业公司测量绘制图纸,经县工务局审核后,颁发给予承建工匠《建筑凭照》,然后准予开工,骑楼的临街立面柱式与细部则由屋主与本土工匠自行设计建造,因此临街的“洋式店面”成为西宁市骑楼最具特色的部分。


-台山民国建筑凭照的建筑条例 -

      这些骑楼商住合一,其后面的居住部分多为青砖墙硬山顶、2--4层高,其临街前面部分多为西式建筑造型,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鲜明。骑楼建筑大量采用了英国的“红毛泥”、德国的钢铁、西洋花纹地砖、意大利彩色玻璃等“泊来”建筑材料和混凝土技术,坚固耐用美观。这些并肩联立而建、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连贯的骑楼建筑群,形成23条骑楼街,总长度5.02公里,其中又以通济路、台西路、中和街、迎朗路一带的骑楼建筑最为精美,气势宏大。西宁市的骑楼由楼底、楼身、楼顶三部分组成。骑楼底是连续的走廊空间,沿街行走购物“晴不曝日,雨不湿鞋”,非常适应台山亚热带的气候环境。

 

-南昌街-

 

      骑楼楼身立面,内凹式阳台与挑出式阳台交相辉映,丰富了立面的层次感。楼身是骑楼建筑艺术表达最集中而丰富的部分,非常注重柱式构件和细部的处理。在柱式部分希腊、罗马风格的简单朴素的多立克柱式、轻巧雅致的爱奥尼柱式、装饰华丽的科林斯柱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建筑的方柱和壁柱以及丰富的混合柱式在骑楼中应有尽有;罗马的拱券和伊斯兰拱券与各种柱式结合,为西宁市骑楼建筑增添西方古典建筑的神韵。在里面装饰部分,同样匠心独运,中西各式各样的图案通过岭南传统的灰雕手法得以表现,广泛装饰在檐口下、拱券、窗眉、窗台以及楼底等部位,使每幢骑楼各富特色,外观亮丽耐看,观赏性强。

-西宁市建筑局部细节-

      楼顶多由西式建筑的山花构件和中式的匾额构成。西宁市的山花有三角、半圆等多样造型,总体上具有浓厚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表现了骑楼主人追求新奇、炫耀财富、享乐豪华的心理,赋予骑楼以动感,使骑楼整体造型在高大典雅中流溢出富贵之气,很符合西宁市作为金融街区的功能要求。山花两边的女儿墙则图案简单,强调实用性。匾额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手段,主要用于题写骑楼的商号名称,是整栋骑楼的画龙点睛之处。一些大型骑楼建筑的楼顶,修建了六角或八角攒尖凉亭,西式的柱式和拱券配上中式的琉璃瓦使凉亭格外夺目耀眼。

-1929年台城中和马路-

(图片来源:台山市档案局提供)

 

      西宁市骑楼街区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型建筑多。在每一条主要街道的拐弯地带,遍布大型的骑楼建筑。这些建筑主要是酒家、旅店、百货、银行等,他们不仅占地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而且临街立面的装饰豪华气派,东风旅店、人民电影院、天桥大厦、中国银行旧址等都是典型代表。

-天桥大厦-

 

宗教信仰文化中心

      中西宗教文化兼容是台山侨乡风貌特色之一,以庙宇、祠堂为代表的本土民间信仰和以教堂为代表的西方宗教信仰并存于西宁市已近一个世纪。位于迎朗路的叶家祠、徐氏宗祠,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分别由台山籍的叶氏、徐氏内外乡亲捐资兴建,建筑外观恢宏典雅、雄伟壮观。它们承担着协调、处理宗族事务,为本族外出读书求学的学子提供食宿方便之职能,同时又是凝聚内外乡亲的精神中心。

-台城礼拜堂-

      天主教于1806年传入台城等地,1926年,旅美国华侨集资在西宁市桔园路兴建了“耶稣圣心堂”。基督教传入并扎根于西宁市,始于1891年,美国长老会派遣信教华侨赵子良回到台山,在西宁市设所布道,1922年由华侨捐建台城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哥特式建筑——台城礼拜堂。

 

中西饮食文化集中展示地

      饮食业是台城近代最兴旺的商业。西宁市,集中了燕喜(现称东风旅店)、广东、台山、道全、华侨、西提、柏林等10多家台山最大型、最豪华的酒家旅业,在食谱与茶楼建筑风格、装潢艺术等方面体现了中西合璧、博雅达观的饮食文化风格。如今,流行于台山的“半唐番”语言:粗士(炕面包)、尾士杰(西饼)、挞戟、蛋挞等由华侨传入的西餐词汇,成为台山方言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1920年代台城西荣马路燕喜酒店-

(图片来源:台山市档案局提供)

-东风旅店(原燕喜酒店)-

 

      位于西荣街的燕喜酒家,建于20世纪20年代,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架构,带有浓厚的西方建筑特色,为西宁市的饮食文化融入了外来的饮食文化元素,这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晶,是台城“小广州”社会的一个缩影。


 -西宁市建筑及局部细节-

 

      西宁市从建立至今已有137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侨乡” 台山首府——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条骑楼街道组成的骑楼建筑群,是岭南县级城区保存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真实、格局肌理最完整、侨乡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最显著的历史文化街区。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昔日的商业中心如今依然充满经济活力,生机盎然,更难能可贵的是,随着近年来台城旧城改造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宁市的城市街道肌理、临街骑楼的建筑风貌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在全国县城中都是不多见的。民国时期台山的金融与商业重地——西宁市是台山珍贵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财富。

 

转载本文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