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台山台山市博物馆!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台山市博物馆 > 科研与收藏 > 科研成果 >
【用文章丈量台山】侨墟暗含“丁、十、無、回、工”字形布局
发布时间:2019/02/28    

侨墟暗含“丁、十、無、回、工”字形布局

黄春燕

 

      近来,台山市委市政府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对台城历史街区活化提质,亮化后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独具侨乡特色,成为这个春节台山人的打卡圣地之一!

      看着这美轮美奂的华侨建筑,大家是否发现?不但建筑外观设计上,连墟镇的规划布局上同样都是中西合璧的,是华侨学习西方文明后,引入了现代都市空间的理念,再融合当地传统市场模式而建成。

 

 

-台山民国建筑凭照的建筑条例-

资料来源:台山市博物馆藏

 

      据统计,台山曾有侨墟100多座,目前仍然保存比较完好的有96座,主要分布在各镇、村,主要是沿新宁铁路及水道分布。“墟”最早发现于明朝中期,在农村腹地,乡民选择一个适中的处所为墟场,进行交易,定期而会,逐渐形成了传统墟集。19世纪中叶起,随着移民大潮,大量侨资、侨汇注入,从东南亚传入适应台山高温多雨气候的骑楼建筑形制。20世纪20年代,台山工务局开始墟市改造计划,对全县共13个墟提出强制性的改造要求,随后迅速崛起大批集民住商用功能于一体的“侨墟”。

 

 

一、台城:治所城市“丁”字形

 

      台山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立县,台城500多年来一直作为县城存在,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按照明代治所城市的建制标准,台城古城的街道布局采用了“丁”字形结构,取人丁兴旺之意。设计时有意避免“十”字交叉以防止入侵者长驱直入。城内的县署位于县前街的北侧,强调了县前街——文章街的轴线作用,以县衙建筑群为主体的城市权力空间。

 

 

-台城县城图-

资料来源:光绪十九年(1893)《新宁县志》 (清)何福海等撰  台山市博物馆藏

  

      1920年代,随着华侨的出行、客商的运输日趋便利,其商业经济迅速繁荣,原有市面不敷使用,县政府主持拓展了街道,在明清县城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建成32条骑楼街道,超1500幢骑楼,形成近代新式城市的雏形。


 
 

-西宁市西堤马路及石堤-

资料来源:《台山建设图影》民国十八年(1929)

台山档案馆提供

 

图片来源:百峰网

 

 

二、广海城:军事卫城“十”字形

 

-广海卫城图-

资料来源:光绪十九年(1893)《新宁县志》 (清)何福海等撰  台山市博物馆藏

 

      广海,古称溽洲,宋元时期,朝廷在广海设立巡检司,负责沿海航路安全。明洪武二十年(1387),设置广海卫。广海城是明代设置的军事防卫性城市,其街道采用简明的“十”字形,直通四个方向城门。城中心,也就是十字街口设鼓楼一座,以号令四个城楼。这与传统军事城市的格局高度一致,十字形街道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方便战时指挥和传递信息的快马奔走,是军事城镇常用的格局。

 

-广海城航拍图-

图片来源:朱韶 摄影

 

 

三、公益埠:商贸港口“無”字形

 

-公益埠商埠区平面形态示意图-

资料来源:《近代粤中四邑侨乡的城镇发展与形态研究》

 

      公益埠是新兴的商埠,华侨们看重那里靠近潭江、还有新宁铁路经过,水路交通便利,于是纷纷回国投资建立商铺,形成了侨墟。规划图纸由纽约华侨参考纽约市规划而定,采用方形格网式布局,9条骑楼街呈方正笔直的“無”字形布局,用地方正,空间形态十分均匀,街道平直整齐,均有明确的功能。南华街最宽,是一条富人集中的高级住宅街;中兴街是商业街,银行、商店和当铺特别集中;苏杭街是专门经营丝绸、纺织品的街道;上海路是休闲娱乐街,酒楼特别多;其他街道多为商住合用。

 

-公益埠航拍图-

图片来源:甄永光 摄影

 

 

四、汀江墟:西式广场“回”字形

 

 -汀江墟平面图-

资料来源:《梅家大院史话》梅伟强

 

      汀江墟尤以独特的西方集市广场建筑布局著称,与西方城市以敞廊围合广场的空间形态十分相似。该墟平面为长方形,整体造型像“回”字形,四周共建商铺104间,主要经营华洋杂货等日常消费品。每排之间留出通道,方便水陆货商交通。

 

  -汀江墟航拍图-

图片来源:谭楚明 摄影

 

      水运码头汀江河畔,来往港澳、江门、广州、佛山的船只运载各种货物,由此上岸。墟中部预留宽阔的墟场,商铺面向墟场环绕周边、骑楼商铺规格统一,楼房格局基本相同,采用前铺后居格局。

 

 

五、五十墟:传统集市“工”字形

 

      五十墟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以墟日命名的典型代表。五十墟沿河而建,分为河南路和河北路两大部分,一衣带水,两岸由“五十桥”连接,形成明显的“工”字结构,也是台山唯一能见到的跨越一河两岸的墟市。

 

-改造台山五十墟图案-

资料来源:《台山建设图影》民国十八年(1929)

台山档案馆提供

 

-1950年代五十墟-

图片来源:黄业肇提供

 

      五十墟现存148幢骑楼建筑,是台山侨墟中历史延续最完整的墟集,从建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经济贸易,其空间形态的显著特点是骑楼街与开放墟场结合。拓展街道和新建墟市时在合适的地段保留一片开阔场地作为定期墟场,周边以骑楼街围合,形成骑楼街市和墟场共生的空间布局,是传统上“墟中有市”模式的延续和发展。

 

-五十墟航拍图-

图片来源:朱韶  摄影

 

 

 

参考文献:

(1)姜省 《近代粤中四邑侨乡的城镇发展与形态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12

(2)梅伟强 关泽峰《广东台山华侨史》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5

(3)汤浩宁 《台山侨墟导赏》中国艺术家出版社 2012.11

(4)黄卓才 《五十墟的侨墟风貌》

 

本文转载自:台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