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于世,如叶飘风;彼长此短,同归一空。缅怀先人,品德谦躬;转都有道,待人雍容。前辈先贤,祈福先锋;设立公馆,联络乡翁。先贤创业,后人得功;荫佑同乡,事业兴隆。喜春拜祭,望墓思功;虔备薄奠,聊表微哀。”吉隆坡赤溪公馆会长刘嘉德率全体董事同乡人呈上元宝香烛及祭品,于赤溪田头诸先贤坟墓前虔诚祈曰。


南洋,在老一辈中国人心中,特别是老一辈广东人心目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只代表一个地方,更包含着一段背井离乡的血泪史。 时期,大批华人劳工以被“卖猪仔”的方式移民至马来西亚,满足当时种植园、采矿业的空前发展而对劳工的急切需求,这些被蔑称为“猪仔”的劳工被关在狭窄的船舱中押送到南洋,远离家乡和亲人,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承担繁重的劳动。按照签订的“契约”,这些华工往往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资,甚至还被诱骗欠下债务,延长了被剥削的期限,很多人直到生命尽头也难以摆脱苦难的命运,最终客死他乡。从赤溪远渡南洋的男人们,但凡赚了点辛苦钱都会“邮寄”回乡,给家里的家人重修房屋或者维持最简单的生活,有些幸运的赚了点小钱就回乡跟家人一起生活,更有佼佼者在南洋发家致富把亲朋好友都接过去生活,而多数人都是把命留在了异国他乡。大量的南洋客死后根本不知埋骨何处,凄凉落魄令人唏嘘!他们有着生不能回故里,死也要魂归故土的愿望,无不令人肃穆,令人敬佩,令人仰天长叹! 

为让雪隆一带客死他乡的广东人有一处安息之地,抚慰早期华人担心客死他乡、无处安身的心理祈求, 1895年,赤溪先贤叶观盛与吉隆坡开埠先驱,惠来客家人叶亚来等人于吉隆坡市区腹地建立广东义山总坟。义山,就是海外乡亲的公墓,记录了华人下南洋的凄惋场景,印刻了华人的早期足迹,亦见证了华侨华人史的百年沧桑。一片茂密的绿色园地掩映在城市的高楼之间,近观,形似城市中心公园的园地里,老树葱茏茂密,新旧墓碑林立,望之几无边际。由此上溯百年,10余万南下马来西亚的粤籍华侨华人长眠于此,让雪隆一带客死异乡的广东人,有了一处安息之地,抚慰了早期华人担心客死异乡、渴望神袛保佑的心理。赤溪义冢坟墓因叶观盛的影响力而在义山总坟中盘踞显赫位置。赤溪人与当地华人一样,至今虔诚地坚守、传袭多年的清明或重阳祭拜的中华传统,是华侨华人后裔认祖归宗的独特方式。 

“赤旺义兴千载远,溪灵冢杰万年长。”这是赤溪义冢坟墓上用金漆刻写的对联,一百多年前,这份至死不忘、眷恋故土的深情,至今依然清晰地刻在吉隆坡的山头之上。 南洋大地,这一排排祖先的墓碑有一种强大的牵引力量,在提醒着每一位站在它面前的家族后人,要谨记世代的家国之情,正是这份一直坚守的家国深情,让一代代后人动容。 距赤溪义冢坟墓不远处,有一座安放着赤溪先贤叶观盛骸骨的“普同塔”,塔前的墓碑刻着“雪兰莪甲必丹、慈善家叶观盛为后代遗留下永垂不朽之慈善及关怀,对社会之无限贡献。”的碑文,足见马来西亚政府及赤溪后人对这位先贤的敬仰之心、缅怀之情。 


我们站在山头上与赤溪后裔们一起北望中国故土,深深地懂得,今日的赤溪,今日的中国,取得的一个个发展成就,绝对不能忘记这一位位海外乡亲曾经出过的每一份力量。 (文/图:吴法通/傅文锐) 2024年5月22日于江门
敬请各位乡亲收藏赤溪客家文化网址: http://www.tsinfo.com.cn/cxks/ (点击、收藏) 随时随地浏览赤溪文化 赤溪客家文化与您同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