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赤溪故事 赤溪乡贤 捐款鸣谢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 赤溪客家文化网 > 赤溪故事 >
25.他们是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的赤溪人——— 从广州振兴赤溪联谊会会馆“留芳碑”说开去
发布时间: 2023/01/29 04:46     人气: ℃   责任编辑: 赤溪客属

 

1674940308505920.jpg



1900年,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曾到过广州振兴赤溪联谊会会馆,依稀记得会馆里有块“留芳碑”。现在已经过去33年,我也快要退休了,但心头里仍记着那一块“留芳碑”,现在想借世界赤溪客属总会秘书处主办的“总会网站捐款鸣谢栏目”向海内外乡亲介绍前辈们对家乡公益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近日,我向现任会长杨志华乡亲说起此事,他非常赞同我的想法,马上安排联谊会管理员到坐落于广州荔湾区周门街41号203房会馆里找到那块“留芳碑”,洗刷干净后拍照发给我。

 我看着杨会长发来的广州振兴赤溪联谊会会馆里那块“留芳碑”上一串串熟悉的名字,使我思绪飞扬,联想翩翩......

 吴炳昌乡亲,1912年6月14日出生,是赤溪北门永丰村人,曾任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10月12日下午,周总理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吴炳昌乡亲。他对祖国和家乡贡献较大,2002年4月被授予“江门市荣誉市民”,同年,他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

 我清楚记得:2002年,我时任赤溪镇长,与时任赤溪镇委书记周耀辉到他香港住宅拜访了他;2004年2月24日,我与副镇长王卫雄等一起陪同并接待了回乡参观的吴炳昌先生;2007年5月,在江门五邑中医院探望了住院的吴炳昌先生;2007年8月,我代表赤溪镇委镇政府到香港殡仪馆参加其追悼会,送他人生最后一程。

 曾瑞棠乡亲,1937年12月出生,田头中心大巷村人,是香港东升塑胶制造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第六、七届台山市委员,八、九、十届台山市政协常委,他对家乡公益事业做出较大贡献,曾获台山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振兴台山贡献奖”金牌,先后被授予“台山市荣誉市民、“江门市荣誉市民”,被赤溪及海内外乡亲誉为“慈善家”。

 陈宇星乡亲,祖籍赤溪镇长沙海龙湾村。1916年11月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劳工家庭。中共党员,曾任空军装备计划处处长、空军工程兵九总队副总队长。陈宇星戎马一生,在浴血奋战的岁月中,他挨过野菜树叶当饭、稻草当被的艰苦生活,经历过舍生忘死的无数次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是赤田地区一位德高望重革命老前辈,其《自勉》诗,正是他一生的写照:“衣染征尘几度霜,少年立志着戎装。黄河饮马驱倭寇,逐鹿中原斗蒋帮。历尽劫波人幸在,踏平坎坷志昂扬。灯红酒绿和平日,自律从严晚节香”。

 2002年5月,我时任赤溪镇镇长,与副镇长钟志斌、镇建委主任陈锦棠(陈宇星侄子)到云南昆明拜访了他,他那和蔼可亲、儒将风范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何仲儒乡亲,1919年2月出生,田头中心大巷村人,中共党员。曾任新中国赤溪县第一任县长、台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41年就读于广东省长沙师范学校。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长沙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1944年在长师毕业,他根据党的指示回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广交朋友,向师生、家长及农村青年宣传革命道理。先后引导赤溪、田头等地二百多人参加游击队和民兵组织,为壮大革命力量作出了贡献。1949年11月赤溪县人民政府在田头成立,何仲儒任县长、县武装大队大队长。1951年至1984年先后任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台山县文化科科长、教育局副局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联副主席、主席。1984年8月离休。1986年4月创办《曹峰诗刊》,次年倡导《曹峰侨刊》复刊。1994年6月病逝。

何仲儒先生是我父亲傅荣华和大姨黄秀珍(黄梅霏)解放前的开平长沙师范校友,彼此都是赤溪同乡。也许这个缘故,我刚参加工作时曾两次到他家里拜访过他,他那为人正直、刚直不阿,具有“客家骨”的精神风采以及对我谆谆教导留下深刻印象,终生难忘,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彭炳炎乡亲,1919年9月出生,赤溪磅礴福仁(昂向东)村人,中师文化,中共党员。1938年5月,在开平长沙师范就读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毕业后,受党组织派遣回赤溪,以教师身份作掩护,进行抗日救国活动和秘密发展中共党员。10月,任中共台山县第三区宣传委员,成为中共赤溪县早期革命领导者之一。1980年6月,任广东省民主建国会副秘书长;同年10月,任广东省工商联合会党支部书记。1985年2月离休。享受厅级干部待遇。1986年5月,彭丙炎在广州倡议、组织、注册成立“振兴赤溪联谊会”,被推选为会长、永久会长。2007年9月25日,彭丙炎先生在广州病逝。

整块碑记一共有242人和单位捐款,不逐一介绍了。从时间上看,他们是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的赤溪人了,他们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苦难,经历过建国初期的艰辛,经历过人生道路上的曲曲折折,风里来雨里去。光阴荏苒,时代变迁,唯有不变的是他们的初心———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他们不论身在何处,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力所能及,就为家乡建设,为家乡公益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是学习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一是从同乡会起名可以看出,彭炳炎等在穗老前辈以“振兴”赤溪为宗旨,利用广州改革开放窗口前沿优势,联系海内外乡亲,为振兴赤溪,建设家乡出谋出力。二是在这些名单中,从地区上看,有的是近在赤溪本地,有的是在港澳谋生,有的是远在国外;从行业上看,有的从政,有的经商,有的从医;从职务上有,有的是身居要职,有的是平民百姓,有的是大商人,有的是市井商贩;从捐款的数量上看,有的高达2.5万元,有的只有10元。总之,他们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行业,无论职务高低,无论能力大小,他们有个共同志向就是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这是他们的初心,这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

其次,是学习他们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些名单中,有的是官居要职,有的是成功企业家,有的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总之,他们成功背后是具有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创业艰难,如果不勤奋努力、积极进取,那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因此,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干什么工作,都必须学习他们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具备和坚持这种精神,才能把工作做好,把事业干成。

再次,是学习他们的支持同乡会建设的精神。广州振兴赤溪联谊会是国内第一个赤溪同乡会,是前辈们同心同德、慷慨解囊、热爱家乡、支持同乡会建设的结果,正因为有了这个同乡会,更激发乡亲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也许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我在赤溪工作任主要领导期间,为了团结海内外乡亲,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我经过不断细致深入发动组织,先后成立了澳门、台城、江门、珠海、佛山、深圳、香港等地赤溪同乡会和世界赤溪客属总会及其秘书处等九个组织结构。这些同乡会自成立以来,始终能遵守其宗旨:守国家法律、谋会务发展、保乡亲权益、助家乡建设、续族群客情,为乡亲们做了不少好事实事,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支持家乡各项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和作出许多贡献。

广州振兴赤溪联谊会购置了会馆以后,带动了有很多同乡会,例如:澳门、台城、珠海和江门等地赤溪同乡会也先后购置了会馆或物业。会馆是同乡会的魂和根,是乡亲们的精神寄托。有了会馆,就有了他们的家;有了会馆,就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会馆,就更能激发乡亲们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因此,我们应该向前辈们学习,支持各同乡会积极购置会馆,购置物业,为同乡会发展会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看着这块“留芳碑”的名字,他们大多数人我都认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33年过去了,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作古,活着的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是,他们曾经为家乡赤溪做了很多工作,也作出不少贡献,他们确确实实是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的赤溪人,赤溪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傅文锐

2023年1月23日

 
/ 上一篇:24.赤溪史略———林金水(2023.01.15)
/ 下一篇:26.闲话赤溪人过年——林金水(2023.02.16)
 

手机版
主办:赤溪客家文化网    协办:台山市信息化服务中心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80412号    地址:台山市赤溪镇政府侨联大厦二楼
联系人:傅生    联系电话:0750-552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