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台山市中医院!
谢健燕: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发布时间:2010/08/14 15:12

她是援川医疗队中为数不多的女医生,她以极大的毅力在汶川践行着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谢健燕: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谢健燕在仔细给病人做检查。

  谈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谢健燕说,在支援汶川地震的3个月,成为她一生难忘的记忆。在那里,她学会了坚强和忍耐,感受了人间大爱和真情,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荣耀。

  短短3个月的时间,谢健燕在汶川不仅开展各种医疗救援,还经常利用周末翻山越岭,走进偏远的村民家中进行义诊,为他们送去药品,给他们讲解医疗常识。因为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谢健燕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汶川人民的生命卫士”的光荣称号。

  半夜回到医院是常事

  谢健燕200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之后成为台山市中医院的一名心内科医生。据了解,台山市中医院心内科是该院的重点科室,担负着全院的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任务。记者在谢健燕所在的科室看到,来这里看病的病人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而且很多都是突发、危重病人,所以抢救工作非常多,随时都有可能进手术室抢救病人,工作压力非常大。

  谢健燕说,在这么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已不记得多少次在半夜被叫回医院处理危重患者。有一次,一位77岁高龄的病人黄某因脑梗塞在神经内科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晚上12时接到值班医生报告后,谢健燕不顾劳累迅速赶回科室进行急诊静脉溶栓术。由于患者年龄大、病情重,多次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谢健燕冷静沉着地指挥抢救,最终溶栓成功,当走出医院时,已经是凌晨3点多钟了。在谢健燕的工作中,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她说半夜回到医院抢救病人已经是常事了。

  抗震救灾,终身难忘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谢健燕说,自己很荣幸能够参加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虽然经历了艰辛、磨练、孤独,甚至生命危险,但是这段非凡的经历,却成为她一生宝贵的财富。

  谢健燕说,她是2009年7月随广东援川医疗小组赶赴汶川的。刚到汶川,她顾不上路途的劳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医疗工作中去。在汶川县中医院,谢健燕一方面积极投入到治疗病人的临床工作中,另一方面还利用业余时间对当地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医疗水平。

  在汶川期间,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外,谢健燕等救援人员还积极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翻山越岭,走进偏远村庄进行义诊。谢健燕说,汶川县大部分的村庄在崇山峻岭之上,最高海拔达3200米左右,医疗资源十分匮乏,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的看病难问题,医疗小组冒着余震、滚石、滑坡等危险,深入到村庄。有的村庄车辆不能到达,他们就要爬几个小时的山路,谢健燕好几次在路上险些遇上山体塌方和泥石流。通过下乡送医送药及时解决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村民们都十分感动,拉着谢健燕的手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汶川的今天,太谢谢你们了。”在此时,谢健燕说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光荣和神圣。

  灾区镇定抗击甲流

  2009年9月,汶川一中新学期开学,学生达到4000多人。9月中旬,该校出现了大量的学生流感样症状,部分病例经过疾控中心的检疫确诊为甲型流感感染病例。面对如此危急的局势,谢健燕主动向领导请缨:“我是共产党员,并且是搞中医专业的,而且也有过救治甲流患者的经验,我愿意到汶川一中工作。”到达学校后,谢健燕立即了解学校防疫情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同时指导校医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并加以中药预防。

  当时汶川县中医院收治了大量甲流疑似病人,最多时病人达到80多人。谢健燕又主动前往中医院,尽管是“零距离”接触,极大地增加了自己受感染的机会,但谢健燕坚持24小时工作在医院第一线,一边积极安抚病人的恐慌情绪,一边做好各种预防和隔离措施。“当时无论是体力还是精神压力都非常大,几天下来,体重减了几斤,声音也沙哑了。”谢健燕说。

  谢健燕和当地的医生利用中医中药,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所有病人病情得到了缓解、稳定,没有出现一例院内交叉感染,没有一例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