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台山市中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发布时间:2011/10/11 10:29
    “假如你经常出现这么一种感觉,即想吃,但吃一点就胃部饱胀,或者经常嗳气、烧心、腹痛腹胀,就有可能患上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并排除可解析该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本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国内发病率在20%~30%,占消化门诊病人的30%~50%。其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和精神、心理、应激等因素有关。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治疗,包括(1)一般处理 帮助患者认识、理解病情,指导其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去除可能与症状发生有关的发病因素,提高患者应对症状的能力。(2)经验治疗 适用于年龄小于40岁、无报警征象、无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与进餐相关的消化不良,可首选促动力剂或合用抑酸剂;与进餐非相关的消化不良,即酸相关性消化不良者,可首选抑酸剂或合用促动力剂。配合助消化药物,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精神心理治疗。经验治疗时间一般2~4周,无效者应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有针对性进行治疗。
    而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当属 “胃脘痛”、“痞满”等病的范畴。本病的发生与情志郁结,外邪内积,脾胃虚弱有关。病因病机离不开肝、脾、胃三脏。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肝郁是致病的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症状的原因。就脾虚而论,由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司,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气滞、湿阻、痰结、火郁、食积相因为患;就肝而言,厥阴肝经之脉,夹胃属肝,本又相通,脾胃属土,必赖肝气条达。土得木而达之,这是生理。木壅则土滞,此是病理。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脾胃无有不受其伐;就胃而言,胃气以降为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胃气不降则变生诸症。如反胃、嗳气、痞满、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健脾、疏肝、降胃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原则。
    健脾理气,选用旋覆代赭汤为主方:功能性消化不良,究其本源,脾虚是其根本,一有外邪内积,运化无力,郁滞中生。食少纳呆,便溏腹胀是脾虚气滞辨证的关键。旋覆代赭汤配伍严谨,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心下痞、嗳气不除”的第一方。在使用上,党参不可不用,不用则不能补其虚,但亦不可多用,否则容易壅补,用量一般以5~10g为宜。代赭石则重用,一般用量在10~20g,屡用屡效。再根据兼证随证加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旋覆代赭汤有促进胃动力作用。其中党参、旋覆花、代赭石作用最强。
    疏肝和胃,选用四逆散为主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是发病的中间环节。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在治疗上,醒胃必先制肝,疏肝即以安胃。辨证的关键是情志不舒、胃脘痞满、胀连两胁。再根据兼证随证加减,可达到较好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四逆散中的柴胡、枳实能明显地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
    降胃导滞,选用香苏饮为主方:胃的生理功能集中在一个降字,胃的病理集中在一个滞字,胃的治疗集中在一个通字。功能性消化不良,气机不调是共同的,不论虚实,降胃都是不可缺的手段。在理气的方剂中,选用香苏饮,是因为该方不寒不热,不腻不燥,用药轻灵,虚实寒热均可选用。再根据兼证随证加减。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健脾、疏肝、降胃为手段,务以气机调畅为度;补脾药宜少量轻,贵在通补;降胃药宜多量大,务使滞除;疏肝每方均用,则治有侧重,圆机活法。
    在临床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再配合食疗方法,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