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
2426人受到表彰,
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
和
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其中,
台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良种示范场场长谢文青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北京接受表彰。
让我们向劳动者、奋斗者致敬。 在台山市广袤的稻田里,常见到皮肤黝黑、脚沾泥土的谢文青。自2001年以技术员身份起步,历经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到如今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在变,谢文青扎根田间的初心未改。 一、他是田间地头的“科技使者” 在良种良法示范推广中,谢文青主持引进“农药减量增效施药技术”,让农药用量减少30%;“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控技术”使防治效率提升40%。这些创新技术累计推广500万亩,为台山大地织就绿色防护网。 他带领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他还建立6个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让2000余名农户见证科技力量,带动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突破80万亩。面对农户咨询,他耐心解答,顶着烈日到田头,手把手教农户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助力稻田增产增收。 二、他是抗病育种的“破局者” 台山市沿海稻田曾饱受白叶枯病困扰,年损失高达7200万元。2002年起,谢文青带领团队开启抗病育种攻坚战。实验室里,他精心筛选上万个育种材料;试验田中,他认真记录每个品种生长数据。18年接力,终于培育出“金农香占”“台农811”等抗病良种,让白叶枯病发病率下降90%。 在选育优质品种方面,他成果丰硕,“象牙香占”米粒晶莹如玉,“台香812”米香四溢。这些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让台山大米品牌价值提升30%,农户每亩增收200元。 二十载风雨兼程,谢文青获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等30余项荣誉,但他最自豪的是农户的丰收笑脸。作为台山市人大代表,他提交的《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建议》推动设立专项基金;作为市管拔尖人才,他培养的20余名农技骨干成为乡村振兴中坚力量。谢文青用科技之犁深耕沃土,以创新之种孕育希望,是新时代“三农”工作者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