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来,市人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加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推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根本保障。
▲基本情况
(一)队伍建设
2023年,我市引进博士博士后5人,全市累计引进博士和博士后48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769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33267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698人,产业工程师534人。新增技能人才5547人(高技能人才2400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11.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8004人),占比15.25%。认定江门市高层次人才143人,全市认定高层次人才1155人,2018年至今建成9个“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省级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1个。
(二)补贴支出
2023年办理博士博士后人才补贴计281万元;受理硕士和本科住房和生活补贴60.2万元;受理人才公寓申请32宗;发放个人技能提升补贴83.56万元,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16.4万元;发放职业技工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评价)补贴19.68万元。
▲主要成效
(一)推进“侨都赋能”,加快“港澳融合”
大广海湾青创智谷累计引进港澳侨项目9个,海外留学归国创业项目6个。举办台山和港澳“三地”青年学子各类就业创业体验、侨务交流、创新大赛等活动80余场次,接待港澳侨社团、企业和个人50余次。大广海湾青创智谷是2023年度省人社厅唯一专项资金支持的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并荣获上年江门市级的“侨梦苑”港澳台侨创新创业基地、科创企业孵化器基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称号。台山市技工学校(广东厨艺技工学校)获评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省级“粤菜师傅”海外交流基地。
(二)聚焦技能提升,培养技能人才
一是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开展“粤菜师傅”工程培训班22期,培训学员739人次;举办精细木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金桥铝材、珠三角电力等重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5547人次。推进“园区技校”行动,10家企业(协会)参加各类课程培训13场次,惠及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808人,台山市技工学校入选广东省示范性技工学校创建单位。开展“南粤家政”培训1503人次,带动就业创业3040人次。开展青蟹鳗鱼养殖和文旅从业人员技能提升等乡村工匠培训,惠及群众365人次;农村电商培训超200人次,举办首届电商直播技能大赛,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二是多措并举实现技能人才产业全方位支撑。出台《关于支持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台山片区)重点产业引育紧缺适用人才的若干措施》,创新出台《台山市市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正高级岗位集中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全江门唯一林业正高级职称人才林昌明已聘任(正高级)专技四级岗位。对接省内外高校12家,新建人才供给基地1个,接访教授团队8个,开展人才交流活动超20场次。推动5家企业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青创智谷设立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永根科技站,引进华农硕士2名;依托“双百行动”对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帮扶技工学校师资培训超50人。
(三)拓宽就业渠道,畅通人员供给
审核发放就业创业补贴1300多万元,惠及用人单位695家次,劳动者4560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05万元,贴息123万元。组织开展政校企对接,提供精准人才供给。开展“南粤春暖”春风行动,升级推出“乐业台山”微信小程序,“线上”招聘全年不打烊,线下依托人流密集商超建成人才招聘角3个,建成县级“零工市场”1个、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中心和就业驿站7个,构建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年举办招聘活动81场(其中线下51场),吸引1325家次企业参加,提供岗位6109个次,就业机会12464个次,求职人数超3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4807人。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一是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出台《台山市源头治理欠薪问题实施方案》,推进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建设应用。为925名劳动者追回工资约1697万元,对5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的用人单位依法移送公安查处。全市未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特大恶性群体性事件。
二是切实解决好灵活就业人员特别是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问题。全年除企业、事业、机关以外的新业态其他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24718人,落实90名职业伤害人员保障待遇,发出48份协助办理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申领函,支付职业伤害人员待遇20多万元。
▲未来工作思路
(一)精准引育推动产业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对接我市七大专业产业园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打造“产业求才、政府引才、平台聚才、社会尊才”链条,在产业人才的“引、育、留、配”方面多作为、善作为。一是以才引才,通过组团外揽、项目虹吸、“飞地”宣传、“圈”中觅才等方式招引才俊;二是人尽其才,通过技能培训、产教评融合为产业活血化血,迭代提升本土技能人才层次,优化人事管理,以协议用工、项目揽才方式引进高端人才;三是就地取才,引导本地中职技工院校加强与企业、高校开展产教评合作对接,借力“双百行动”,优化中职学科设计,充实职教招生规模,精准产业需求衔接,解决专技人员供给和学生就业需求;四是尊才爱才,强化人才政策宣传,落实人才保障措施,引导学子返乡就业,联动港澳台侨源,营造“海纳百川”氛围。通过“安居”引导“乐业”,优化机制展现“升”机,让各路才俊先行认识台山,尝试了解台山,愿意服务台山,甘心扎根台山。
(二)强化技能培训推动产业队伍提质增效
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台山市技工学校新校区和培英职校建设,大力支持技工学校升级技师学院,将本地生源培养成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产业人才队伍。
二是积极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扎实推进企业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推动更多符合要求的企业开展2024年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备案、评价,实现产业技术的人才倍增。
三是围绕“三项工程”作加法。夯实“粤菜师傅”工程基础,借力厨艺技工学校获评“中国华侨文化国际交流基地”及“粤菜师傅海外交流基地”殊荣,促进本地厨艺人才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际餐饮文化交流互融;内修外联,取长补短,积极推动“广东技工”与行业需求的产学融合;加大“南粤家政”需求调查,探索“南粤家政”与养老产业的高融度培训、普惠性服务和高标准输出(外劳),让“三项工程”更高质量赋能本地经济发展和产业队伍建设。
(三)强化举措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省、江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意见、方案,探索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办法,推进居民养老转参职工养老新成效,落实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权益。
二是建立适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机制,及时发放符合条件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支持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三是迭代升级“零工市场”就业服务功能,稳步有效推进镇级“就业驿站”全覆盖,构建全域30分钟就业服务圈,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求职就业。
四是强化农民工工资源头治理的主体责任、行业责任、属地责任,指导行业出台产业人员实名制及工资保证金制度,提升基层仲裁调解能力,夯实就业人员社保权益,让产业工人在台山就业更便捷、更稳定、更舒心、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