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事业 默默奉献——记优秀共产党员黄珍常
栏目:市总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19 09:12 

   “春览百花秋望月,夏抚凉风冬听雪”,这是每一位到过百峰山的游客由衷的感慨,然而对于百峰山瓶身发射站站长黄珍常而言,却要长期忍受着这里的春湿夏暑秋燥冬寒,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句话用在常年坚守在百峰山顶的黄珍常身上是最适合不过了。在高山之巅,陪伴黄珍常度日的就只有那里的一草一木以及无边的寂寞。
    黄珍常是台山广播电视台的一名普通员工。他忠诚党的事业,二十年来,驻守在高山上的发射站,忍受了超乎常人想象的寂寞。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保证了广播信号安全优质地传输到全市各个角落和珠江三角洲的各大城市,传送了党的声音,宣传了台山,更丰富了群众的生活。
   近日,记者亲自与这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起感受在百峰山上拼搏的点点滴滴。眼前的黄珍常,看上去已年过半百,由于常年工作在高山之巅,使得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明显的痕迹,只见他两鬓斑白,朴实的外表给人带来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敬岗爱业,勇挑重担
    台山广播电视台瓶身发射站建于2002年11月,担负着调频广播的发射任务,全市乃至于整个珠三角地区直接接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电台、台山台的广播信号,都经过这里差转发射。建站之初,市广播电视台领导希望有着丰富经验的黄珍常到瓶身山发射站工作,在征求他的意见时,患有慢性鼻炎和肾结石等疾病的黄珍常没提任何条件,就走马上任了。其实,高山上恶劣的工作及生活环境,黄珍常再清楚不过了,早在1990年初,时任隆文广播站站长的黄珍常和其他5位工作人员轮流兼管歪头山转播台。他知道正是由于熟悉高山上的情况,那里更加需要他,正是自己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就这样,他二话不说就投身到瓶身山发射站这个新的工作岗位。
    市广播电视台负责人告诉记者,黄站长和同事们在900多米的瓶身山上工作,每天要24小时值班,每周只能休息两天。面对上班时间长、生活枯燥,他不但没喊半句苦,还在山上默默守候了20余年,实属难能可贵。单位领导想帮他们购置一些娱乐设施,也被他们拒绝了。此外,黄站长除了荣获2010年度江门市先进工作者外,早在2006年还被评为江门市“三好一有”优秀共产党员。

不畏艰辛,模范带头
    面对瓶身山山高路陡,急弯多,他没有害怕;面对春天湿、夏天雷、秋天蛇、冬天冻的恶劣工作环境,他没有退缩。
  “瓶身山高920多米,弯路几乎呈90度。从山底驾驶摩托车到山顶要一个多小时。记得刚建好塔时,我在上山路途中恰逢下大雨,地面非常滑,加上驾驶技术不熟练。车子在经过一个弯道时突然向路的边缘滑去,幸亏被水泥给挡住了,要不就会掉到山底去。”回忆起那次惊险的经历,黄珍常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由于在山顶工作非常艰苦,有的职工忍耐不住寂寞,不报告就擅自离开岗位,也有的休息期满却不按时上班。面对这些现象,黄珍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工作岗位不容许有这种情况发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大祸。于是,他加强与同事们的沟通,做好思想教育,并抓好制度建设。同时,他处处以身作则,带头值班、给职工顶班,帮助同事解决实际困难。
    黄珍常回忆有一次,自己的肾结石病又发作了,肚子疼得满地打滚,在同事们的帮助下,他被送下山治疗。领导让他回到台城的医院治疗,可他却选择了去乡镇医院治疗。在医院没呆两天,他就出院了,连药都没吃就匆匆返回发射站上班了。由于山上的气候较好,困扰他多年的疾病竟不治而愈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模范带领下,发射站的职工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做好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每一名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为保证自己不在技术上落伍,黄珍常坚持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刻苦钻研,刨根问底,还经常向懂技术的人偷偷学习。工作之余他阅读了大量与本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职尽责,确保安全
    发射站工作虽平凡,大多时间都是“听收音机”,监控广播节目传输信号质量,作播放记录,定期对发射机组进行维修,及时检修雷击机房设备。但同时肩负重大的责任,除了解决边远山区群众接收视难问题,传送党的声音,还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敌对势力对的信号干扰破坏。黄珍常和职工们时刻紧绷一根弦,没有半点麻痹大意,坚决执行市台的指挥调度指令,加强日常管理,认真做好可能影响或危及安全播出的因素排查防范,保证站内的广播发射设备正常运行和发射站安全。
    有一次,江门市领导的几个业余摄影爱好者朋友前来山顶拍日出,要求发射站给予方便借宿。考虑到安全播出问题,黄珍常没有答应,连曾在台山市任过职的领导同志来电要求都没让他们进来。正是黄珍常和职工们高度的责任感,该站9年来没发生过一起安全播出事故。

坚持拼搏,传递责任
    “北峰山环境优美,领导安排我们住在港市精装的套房里,配备各种家具和电器,生活非常便利。平时我们几个老搭档时常在山上锻炼身体,因此,大家都身体倍棒。”黄珍常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幸福感。他告诉记者,他的小儿子现在已经上初中一年级了,平时非常懂事,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每当他从高山之巅返回到温暖的家中时,儿子都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还把好吃的留给他,这让他在外工作的一切辛苦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对于单位的几位领导,黄站长总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他说,这几年来,市电视台的领导对他和几个老同事没少操心,经常上山看望他们。总是嘘寒问暖,发现发射站缺什么物资,领导就会第一时间添置。
    对于未来,他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口气告诉记者,目前发射站共有7名员工,有3个是轮岗制的,实际上只有4个常年驻守在山顶工作。他们平均年龄45岁,多数人都开心且知足地干着这份工作。虽然他本人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但他本人认为在岗一天,仍需努力拼搏一天。他希望今后有年轻人能主动接他们的班,将这份责任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想干出一番事业,总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黄珍常正是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敬业精神,以实际行动在瓶身发射站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怨无悔的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台山的广播电视事业。(台山政府网  方惠  通讯员  王经峰)


审编:陈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