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爱在江门”十佳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宣布黄宗文被评为江门地区十佳道德模范时,霎那间,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这名不平凡的城市美容师身上。在耀眼的镁光灯的照射下,伴着悦耳的颁奖音乐和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黄宗文缓缓地走到舞台正中央,弯下腰亲手接过小童敬献的鲜花和奖杯,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黄宗文,53岁,是我市环卫管理处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三十个春秋。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美化了市容环境,谱写了环卫工人的先进业绩。当得知他身患重疾仍坚持工作时,在场的人都忍不住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会后,记者来到市环卫管理处,见到了这位 “美容师”,与他一起回忆与垃圾打交道几十载的点点滴滴。初见黄宗文,只见他中等个、不胖不瘦的身材,清瘦的面孔,由于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皮肤已被晒得黝黑通红,上身穿了件淡蓝色的衬衣,在阳光下显得敦厚朴实。
抛开社会偏见 加入环卫行业
黄宗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抛开社会偏见,加入环卫行业。开始被分配到垃圾清运车队跟密封车。由于那个时候垃圾清运车辆紧缺,设施落后,市民的卫生意识不高,致使垃圾点桶外常常垃圾成堆,特别是每到节假日垃圾更是肆虐横行。他只好与车组人员加班加点,把垃圾日产日清。为了争取清运的时间,他经常用自己的双手代替铁铲装地面上的垃圾。他自己还时常加班到第二天早上六、七点钟。就这样,他不论是狂风暴雨、严寒酷暑,还是节假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工友们一起,把所负责地段的垃圾及时清运干净。领导叫他回去休息,他总是以自己年青力壮、活不算多为理由拒绝。
“工作虽然苦点、累点、脏点、臭点,但总要有人干。辛苦我一人,换来万人的安康是值得的。工作那么多年,已让我对这种特殊的职业情有独钟,将此当做一辈子的事业来做,我感到此生无憾。”面对亲人朋友反对他的举动,黄宗文总是想方设法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每天填埋覆盖垃圾200多吨
四九垃圾场建于上世纪80年代,那里地处偏僻,工作环境恶劣,苍蝇成堆,恶臭充斥。主要担负台城及周边地区的垃圾处置任务。1994年,垃圾场的一位担任开推土机平整垃圾工作的同志,由于身体原因离开此岗。单位领导四处物识人员,但许多人对此望而止步。黄宗文得知后,主动向领导提出,让他到垃圾场工作,负责垃圾填埋覆盖工作。谁知,这一干就度过了16个年头。
“那个垃圾场算是环卫工作中最苦、最累、最脏、最臭的工作,就算是站在那里呆上几分钟也难以忍受,更不用说长年累月地扎在垃圾堆里‘爬滚’了。但黄大哥毫无怨言,从未向单位提出过任何加班报酬或对工作的调动。”市环卫管理处的副主任吴柏棠说道。
为了做好垃圾填埋覆盖工作,黄宗文经常以场为家,工作10多个小时以上,每天填埋覆盖垃圾200多吨。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年365日经常主动加班,从不休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员工。”市环卫管理处的黄锡文副主任对他这样评价。
1998年4月,黄宗文的妻子因分娩住进了医院,此时,垃圾处理场却传来了推土机出现故障的消息,为不打乱工作程序,影响正常生产,黄宗文立即回单位处理车辆故障,待工作正常运作后,黄宗文才急急赶到医院。到医院才发觉,妻子生产已有一段时间了,连饭也没吃上一口。“为了这事,我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了。”说起这件事,黄宗文又一次流出了“男儿泪”,感觉10多年来亏待了妻子不少。
工作、生活中的标兵
黄宗文不仅勤干,还勤学。垃圾处理场的推土机因长年与垃圾接触,垃圾腐蚀性强,推土机机件经常损坏更换,叫人维修,每次要支付几百元的人工费,不但花钱,还误时,影响工作。为了节约经费开支,争取维修时间,他自己购买有关维修技术的书本认真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就向他人请教。他凭着刻苦顽强的学习精神,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很快就掌握了维修技术,每次的小修他自己一人承担修复,大修叫垃圾场的同事帮手,加班加点,有时一修就修到晚上十时多,但他从来没说过一声苦和累,也从不讲价钱。十多年来,他为单位节约了数万元。如遇台风防洪等特殊情况,他总是坚持留守通宵值班,做好排洪、电线、道路及其它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处理场的安全。
“黄师傅不但对工作积极肯干,在生活上也关心他人胜如关照自己,每当同事有困难他总是想办法帮助解决。垃圾处理场夜间轮岗值班,因人员少、时间密,轮到值班的同志难免遇到特殊情况,每次叫他顶班的时候,不管自己有多忙,路程多远,总是乐于帮助顶班。对扶贫解困、助残、助弱等活动,他也积极参与、慷慨解囊,献上一份爱心。”提到黄师傅平日里的为人处世,同事黄杏娟竖起了大拇指。
患病 他仍惦记工作
因为长年与垃圾打交道,这个易传疾病的工作场所严重影响了黄宗文的身体健康。2005年底,他被诊断出患上鼻咽癌。身边所有人都劝他放弃工作去治疗,但他仍惦记着工作。在化疗期间,他知道到江门做化疗,是星期一至星期五进行,星期六不用做。而他星期五上午做完化疗后就赶回家,如果单位忙,他就回单位帮手。出院后,黄宗文顾不上休息,坚决要求上岗工作,领导拗不过他,只得限制其工作量。
在患病期间,黄宗文从没向单位提出任何待遇方面的要求,只办理了社保、医保和互助保险。当领导提出每个月给他补贴500多元时,一开始他拒绝不要。后来单位强制将补贴打在他工资账户里,他才勉强接受。现在,他的病情有了好转,但仍需去江门等地做定期检查。
“由于四九垃圾场填埋限度已趋于饱和,今年年底,我市将在广海路口下四五公里处开辟新的垃圾场,并成立台山市下豆坑生活废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管理该场。新垃圾场将按照国家规定的公共标准建造,无公害地处理各种垃圾。估计今年11月份垃圾进场后,会增添污水处理设备等。不但可以大大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还可将经处理的废水用于浇灌植被、养鱼等。目前,四九垃圾场共有8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希望他们退休后能有年轻人能主动接他们的班,像他们一样具有奉献精神。”黄锡文说道。
责任 就是继续坚持下去的最佳理由
现在,黄宗文与以往一样,每天7点钟起床,驾驶摩托车到13公里外的单位上班。由于工作需要,周末和节假日需要加班,经常忙得连家都顾不上。平日里,家里的大小家务都是由妻子来做,而自己只能“坐享其成”。为此,他时常感到内疚。然而,令他舒心的是,两个女儿都已经长大懂事了,大女儿平日里常考全班第一,今年即将面临高考,小女儿也已读初一了。孩子们都知道父母上班很辛苦,经常在家帮忙做家务。
对于什么时候获得什么荣誉,连黄师傅本人也记不清楚了。直到记者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他现任垃圾场场长,政治面貌是共产党员。1998年10月荣获广东省优秀城市美容师,1999年9月荣获台山市劳动模范,2004年11月获得江门市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得江门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当记者问起他会不会放弃这个工作时,黄宗文拍着胸脯说:“当然不会,我要干到退休才能真正退居二线啊,‘辛苦我一人,换来万人洁’,我想这是值得的。”
黄宗文多年来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就像吃草挤奶的奶牛一样,用辛勤的汗水默默耕耘。他的行动深受身边的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也鼓舞和影响着江门地区熟悉他的每一个人。(台山政府网 方惠)
审编:陈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