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洒向困难职工群众——记骆爱珍(全国工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栏目:市总新闻   作者:李丽慈 发布时间:2006/07/31 17:25 
    近日召开的全国工会促进再就业推动帮扶中心工作表彰会传出喜讯:台山市总工会主席骆爱珍荣获“全国工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据悉,全省共有5人获得这一殊荣。
    骆爱珍是台山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她将爱心洒向困难职工群众,尽职尽责为困难职工解难,为政府排忧,为构建和谐台山作出了积极贡献。
 
倾力构建帮扶工作大格局
 
    2003年,根据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提出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通知精神,在省总工会和江门市总工会的正确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台山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当年4月23日成立,其主要职责是:对职工来信来访、困难救助、法律援助、职业介绍实行“一站式”服务。
    骆爱珍对帮扶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困难职工怀有深厚的感情,她把帮扶工作当作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使帮扶中心运作下去,她千方百计筹措帮扶资金,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于2004年元旦成功举办“扶弱助困献爱心”大型筹款晚会,市四套班子领导李澄海、郭伟等亲自登台演出,激励全市干部职工群众和海外同胞踊跃捐款,晚会筹措帮扶资金430多万元。
    为了将帮扶工作推向纵深发展,市委、市政府还决定在建立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同时,建立镇(部门)困难职工、群众帮扶站,推动帮扶工作向镇一级延伸;并把帮扶范围从企业职工扩展到社会群众。为了打开帮扶工作的局面,骆爱珍一个镇一个镇去指导,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落实,她感动了很多镇领导,他们说:“不把帮扶工作做好,对不起骆大姐!”
    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台山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已迈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全市100%的镇成立困难职工群众帮扶站,市、镇两级帮扶中心(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工会资源,为困难职工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密切了党和职工群众的血肉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该中心成立以来,共筹措500多万元帮扶资金,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帮扶活动,救助困难职工群众1804户,发放救助金92万元。其中救助患重、大病的职工164名,发放救助金22.5万元;给1004户困难职工和405户孤寡离退休职工送温暖,资助102名贫困学生读书;各镇帮扶站资助950名困难群众子女读书。热情接待职工群众来信来访,接听热线电话927人次,妥善处理职工群众来信来访333宗,办结率达100%。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职介服务,成功介绍361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心系职工冷暖,牢记维权职责
 
    作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的第一知情人、报告人、帮助人和贴心人,骆爱珍心中时刻装着困难职工群众。
    前年,当她和台城镇工会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时,发现下岗多年的原台城船运公司职工黄电力。黄电力一家三口生活在一条两头通风的小破船上,靠捞河蚬,拾菜叶为生。他的妻子有精神病,女儿要读书。骆爱珍马上将情况向原市委书记李澄海汇报。在李书记的关怀下,工会协调台城镇、台澳铝业公司、经贸局等单位筹资6万多元,为黄电力在岸上建起一间60多平方米的住房,还帮助他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黄电力一家从此跟工会成了亲戚。骆爱珍嘱咐大家要将这些新亲戚挂在心头,常来常往。她自己家的亲戚一年到头行不到三两次,而对黄电力这样的新亲戚她一年就去了二三十次。节日送油送米,平时送衣物、学习用品。在她的带动下,工会的同志平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不忘打包给黄电力一家送去。
    台城镇福利厂下岗职工李森趸长期患病丧失工作能力,他的妻子又双目失明。骆爱珍每年春节都和工会干部去他家送温暖。每次她都亲切地挽着他女儿李玉霞的肩膀说:“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我一定找人帮你!”在骆主席的鼓励下,李玉霞发愤读书,去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骆爱珍闻讯非常高兴,马上和工会干部去做一位建筑老板的工作,终于感动了这位老板每学年资助李玉霞4000元学杂费直至她本科毕业。
    今年春节前夕,骆爱珍陪同原市委书记李澄海前往台城北坑西安村慰问农民工崔建荣一家。崔建荣、谭小英夫妇是四川省苍溪县农民,在冠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打工。儿子崔小红7岁时遇车祸导致直肠损伤,尿道断裂,右腿骨折。因无钱医治,他大小便无法正常排泄,要挂个尿袋在身上。***妈在前往开平找老乡借钱给他治病途中遇车祸,致使锁骨断裂……为帮助崔建荣家庭渡过难关,骆爱珍动员部门和机关干部捐款34000多元为崔小红治病。
     “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这个黄牛可能无法活在这个世上了……”。近日,市帮扶中心收到下岗职工黄牛寄来的感谢信。黄牛原是交通系统船运公司下岗职工,他的确是一位“苦命人”,8岁女儿在河水中溺水死亡,20多岁儿子遇车祸死亡,夫妇两人孤苦伶仃,年老体弱,黄牛又不幸患上尿毒症……连续三年,骆爱珍都召集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已解决黄牛住院的洗肾费用近5万多元。
    这样的苦命人她帮了多少?这样的好事实事做了多少?有一户人家两个儿子去劳教,留下一个阿婆孤苦怜仃,骆爱珍一直默默地照顾她。她还资助孤儿读书……她的收入是微薄的,她的爱心是无限的,她经常是带钱出门,空手回家。她省吃俭用,一分钱狠不得掰开三下使。她对自己是吝啬的,对有困难的人恨不得献出自己的全部,所有……
    在帮扶工作中,骆爱珍除了倾心尽力为职工办实事好事外,还牢记维权职责,建立三方协商、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等维权机制,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她亲自组织工会干部深入基层,对转制企业“三费一款”落实情况进行调研,为政府制定企业转制政策提供依据。前年,磷肥厂200多名工人集体上访,她迅速弄清工人上访的原因,和经贸局的领导一起赶到工厂去召开工人代表大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工人分析形势,讲清利害关系。她又和有关方面协调,增加遣散费,使工人得到合理的补偿, 使企业得以顺利转制。
 
乐于奉献
 
     几年来,骆爱珍和工会的同志们带着爱心,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进万家门,知万家心,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怀送到困难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在帮扶的征途上,她没有星期六,没有星期天。平时在办公室很少见到她的身影,她总是深入基层、深入乡镇、深入职工群众中去。工作是繁重的,琐碎的。要做的事情总是那么多,她经常午休和夜晚仍在单位操劳着,有时忙得忘记了回家。累得实在顶不住了,就关起办公室的门,在长椅上躺一躺,或在会议室的枱面上躺一躺。
    去年年底她患了重感冒,不停地咳嗽,嗓音嘶哑。见她这么累这么辛苦,同志们好心痛,买药给她吃,多次劝她去看病。她说没事的,过一些日子就会好。春节前夕的送温暖行动持续开展了十多天,她抱病硬撑,除了陪同市领导给特困职工、特困劳模送温暖,还带领工会干部慰问台城的孤寡职工,又率队到边远的沙边盐场和海宴华侨农场慰问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和孤寡老人。到了大年廿八,她已全身发软,头晕目眩。但当她看到某单位还有几个老党员老职工患病在家,她咬牙硬挺着前去慰问。他们有的住在七楼,有的住在八楼,尽管当时她已经双膝发软,大汗淋漓,她仍坚持一级楼梯一级楼梯地爬,一户一户地送去温暖。到了大年三十,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她才去看病。一拍片,是肺炎。医生严厉责怪她为何拖这么久才看病,炎症太重,要住院。她就是这样,心中时刻牵挂着困难职工群众,唯独没有自己!
    骆爱珍是一名普通的基层领导,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她以自己的崇高品德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信任和爱戴。2004年,她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工会工作者, 2005年,她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她的事迹分别被《江门日报》、《南方工报》和《工人日报》刊登。  (市总办公室 李丽慈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