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成功选育的水稻种子,看似普通,背后却凝聚了农业科研人员的心血。每年无论农闲农忙,田野间、试验基地都活跃着谢文青的身影。从普通技术员到高级农艺师,20年来他扎根台山农业生产一线,只为农民增产增收。
在市农科所水稻试验基地内,试验田已经完成了晚造收割,水稻品种材料晒好后分成一束束整齐地挂在架子上,谢文青正按照编号对它们进行观察记录。
谢文青介绍,在这里要进行室内观察,看穗子长不长,穗头大不大,每一穗着粒多不多密不密,再看结实率,空粒多不多,像这种穗头大,结实率高,饱满的算是比较好,观察后要把不好的挑出来淘汰,剩下的材料会重新编号,准备明年做种子用,继续选育提纯。
晚造收割完成后,他跟同事都忙着“试米”,对煮熟后各个品种大米的饭香味、米粒外观、软硬度等各方面进行评判,选出更优质的大米。现年42岁的谢文青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高级农艺师,也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良种示范场场长,2020年广东省劳动模范。20年来,谢文青扎根在农业基层生产一线,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科研中,选育出“齐粒丝苗”、“象牙香占”、“齐丰占”等优质水稻新品种,给农民带来良种良法,守护着我市100多万亩水稻的生产。
谢文青来自一个农民家庭,知道农民的艰辛。他说,选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和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意味着农户种植水稻可以降低风险,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意味着“台山大米”优质品牌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与广大农民一起耕种、收获,他满腔热忱;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日夜奔忙,他乐此不疲。多年来,他主持和完成了多项省级、市级的科技项目,获得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二等奖、江门市和台山市科学技术成果等,屡次获得业界的认可。但他坚信成绩属于过去,未来需要自己努力创造,脚步不会停顿。(基层建设宣教部图/文)